广东外贸出口增长波动原因分析

2012-02-26 02:52唐玉萍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退税率粤港澳广东

唐玉萍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800)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对外贸易保持了持续的高速增长,并取得了骄人的经济业绩。但是,由于广东出口外向型经济的特征,金融危机以来广东出口增速不断下滑,各种国内外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广东外贸出口的发展。对影响广东出口的一些主要国内外宏观经济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十分必要。

一、国外收入的变动对出口的影响

从全球来看,发达国家居民的人均收入较高,其消费结构基本趋于稳定和成熟,食物支出、服装鞋类支出、家具与家用设备支出等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呈稳定的下降趋势,而医疗健康支出、娱乐教育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这种趋势说明了发达国家居民追求的是如何提高发展和享受性消费。而广东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大多数为生活必需品,因此,发达国家收入水平即使进一步提高对提高广东出口增速的影响也不大。但是由于广东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当这些国家遭遇金融危机,需求减弱时,广东出口增速便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另有研究表明,在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这些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支出呈波动性,说明耐用消费品需求尚未得到满足。随着这些国家收入的逐渐上升,对劳动密集型的生活必需品需求将不断上升,这也是金融危机期间,广东对新兴市场的出口呈现逆势上扬现象的原因之一。收入水平的差异将在对产品类型的需求上体现出来。随着国际收入的提高,对高档品的需求将会增大,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将会增速放缓。这将使以农业生产及低档品生产为主的出口国(地区)贸易条件恶化,因此,广东要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重视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积极创立自主品牌促进今后的出口增长。

二、粤港澳经济合作对广东出口的影响

港澳拥有发达的金融资本、优秀的设计师和成熟的营销渠道,而广东的优势在于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适合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两者优势互补。通过在港澳接单、设计,广东完成生产和加工的合作模式,使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一批电子信息、重型化工等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在珠三角地区兴起,带动了当时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但是由于其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关联效应差,不能长期作为广东主体产业来发展。因此,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传统的“前店后厂”概念加入了一些新元素,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均有所突破,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成为新的合作热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港澳回归和CEPA的签署,为粤港澳的合作迈向新的阶段创造了政治和制度条件。从2003年CEPA的实施,到2008年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落实,到2010年粤港合作框架的签署实施,再到2011年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以及“十二五”规划的出台,粤港澳合作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据海关统计,截至2008年底,香港CEPA项下货物19.97亿美元,税款优惠14.55亿元人民币;澳门有52个税号,价值733.69万美元的CEPA货物享受零关税进口至内地。广东是零关税货物的主要进口地,2003—2008年CEPA实施以来,广东各口岸累计进口的受惠商品价值 593.00万美元,占全国受惠总值的67.20%。[1,2]与 2005 年相比,2010 年粤港澳的进出口贸易(含转口)增长56%,总额达4591.81亿美元。目前,较多的港澳服务业项目也加快了进入广东的步伐,截至2011年5月底,港资银行在广东设立的营业机构达104家,总资产达到2116.8亿元。与此同时,在香港上市的广东企业市值超过了10 600亿。[3]随着粤港澳经济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合作领域的不断拓展,粤港澳的经贸发展将更上一层楼,这对促进广东经济发展和出口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国内政策调整对出口的影响

(一)出口退税政策调整

自1994年以来,政府对出口退税率进行了多次大幅度的调整,以适应国内不断增长的外贸出口额。就出口总量来说,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制度,加大出口退税的力度,提高出口退税效率等,这些都对广东的出口总量有着重大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4]广东的出口总量与出口退税增长是正向相关的。随着出口的增加,出口退税额也不断增大。

表1 1995—2011年广东出口额、出口退税额变化单位:亿美元,亿元,%

中国出口退税政策自1994年以来,两次重大调整分别是1998年下调出口退税率,2004年大幅度上调出口退税率。从表1可以看出,出口退税额从1997年的98.60亿元下调至1998年的86.40亿元,而2004年的出口退税额从 2003年的 393.30亿元上调至800.70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03.59%,且涉及的出口产品种类多。这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都对广东省的出口贸易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也可以一定程度地从广东省外贸出口总额增长率和出口退税率的变化曲线上反映出来(如图1)。

图1 1995—2011年广东省外贸出口总额和出口退税额的变化曲线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使中国出口增幅明显下滑。为此,中国政府将部分出口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至5%、13%、15%、17%四档,降低企业的出口成本,鼓励外贸企业出口。此外,加入WTO为推进中国外贸出口市场多元化提供了更好的基础条件。广东作为全国的外贸大省受益匪浅,出口增长率由2001年的3.81%变为2003年的29.03%。外贸出口的持续大幅度、超计划增长导致了财政拖欠退税款问题严重,2004年1月1日起中国政府第三次提高了出口退税率,表1的统计数据显示,2001—2004年广东出口退税额的增长率远远高于出口增长的速度。出口退税额的高速增长一方面使广东外贸顺差快速增加,另一方面加大了政府的财政压力。而由于广东出口的商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如纺织、服装、鞋类等,这些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激烈,加大这些产品的出口退税额对增加出口的效果并不明显,反而使得这些商品由于成本降低,在国际上售价便宜,更易遭受国外的反倾销。另外,出口退税额的提高也使得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骗取出口退税的行为屡禁不止。

为保证中国外贸的健康持续发展,国务院于2005年适度降低了出口退税率,并逐步取消部分“高能耗、高污染、耗资源”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这次调整对广东外贸的出口规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短期来看,降低出口退税率使得广东出口短期增幅下滑。其主要是因为:降低出口退税率使一些原先靠退税维持的企业无法继续生存,倒闭出局,还有一些企业由于短期内成本上升,在调整期内出口积极性不足。这使得2005—2006年出口的增长率低于2003年29.09%的水平。

但从长期来看,出口退税率的降低并没有对广东出口增速造成太大的影响。从出口增长率的变化来看,2005年降低出口退税率使得出口增长率出现小幅波动,但是经过2005年的微降后,2006年出口增长率再度回升。这主要是由于广东出口商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多数,而这类产品在国际上市场容量大、需求弹性小,此外,对于一些出口受到配额限制的商品,例如纺织品、稀土等,其真实需求远大于配额,这类商品即使价格出现一定的浮动,对出口数量的影响也不明显。因此,尽管出口退税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某些商品的价格,也不会造成广东出口的大幅度下滑。这也进一步说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广东外贸的出口竞争力增强了,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对广东出口的影响力在逐步减弱。因此,出于优化产业结构的考虑,中国政府在2007年7月再次大范围地下调出口退税率,这使得2007年广东外贸出口及出口退税额的增长率分别变为22.29%和26.25%,较2006年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2008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使中国通胀压力增大,原材料价格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国内企业成本压力较大;人民币贬值,世界经济增速下滑,外需减弱也增加了出口型企业的压力。经济危机对国内纺织、服装、钢铁、化工、机电、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和部分中低技术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冲击较大,使得许多企业濒临破产,甚至倒闭。[5]针对这种情况,2008年8月1日至2009年4月1日期间国家连续5次上调了部分纺织品、服装、橡胶制品、林产品、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以及诸如提高抗艾滋病药物、机电产品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随着金融危机对外贸负面影响的逐步减弱,2010年6月22日,国家税务总局取消了部分钢材、酒精、农药、医药、化工产品、塑料等商品的出口退税。总之,出口退税调整是立足于扩大内需,培育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帮助部分企业扩大出口来渡过危机,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广东外贸的健康发展,也对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产业结构调整

广东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产业发展能力的改变,即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二是产业生产能力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通过出口退税、政策支持、法律规定等进行结构性调整,提高加工贸易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外贸企业创立自主品牌,支持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研发能力的外贸产品出口,更加严控“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产品出口、更有序地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目前,广东的产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主要体现在外贸企业的营销策略及出口产品类型上。在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指导下,中国政府调低了纺织、服装、制鞋、玩具等传统产业的出口退税率,对这类外销企业的出口形成一定压力。这类企业逐步调整营销策略:一方面把工厂迁建到成本更低、税率更优惠的东南亚国家;另一方面,以玩具、家具为代表的行业,外贸企业着力研发更多适应国内消费习惯的新产品,积极开拓国内市场,逐步减少对出口市场的依赖。从出口产品来看,广东海关指出:2010年,广东的一些非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已成为出口的新亮点。

(三)新劳动法出台

自2008年1月1日起,中国开始全面实施新劳动合同法,在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同时,也给广东的外贸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广东大量的加工贸易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其盈利来源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廉价的工资水平,因此新合同法可能导致部分企业因工资成本上升而难以为继。瑞信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安德森表示,根据对制造业初步的估算,它可能会令劳动力成本提高10%到25%。劳动力成本提高引致出口成本增加,使得利润微薄的外贸企业出口下降,难以支撑,从而黯然退出市场。据广东海关统计,2008年、2009年的出口增速出现了自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08年、2009年广东出口总额分别为4 040.97亿美元和3 598.56亿美元,增速仅分别为9.40%和负11.14%,与新劳动法的实施存在一定关系。

从长远来看,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不仅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也有利于出口的持续增长。

首先,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提高本国劳动者的消费能力,可以拉动本国投资或者有助于消化过剩的投资带来的产能,使出口商品在外销受阻的情况下,出口转内销,一定程度上缓解出口压力,减弱对出口的依赖,增强与进口商的谈判能力,从而提升出口利润。

其次,从产业层次的角度看,提高人力资本的收入有助于广东的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一方面使得企业只能从改进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角度压缩成本,走“高工资、高效率”的道路;[6]另一方面,高工资有利于提升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的稳定。从长远来看能促进出口企业由代工、加工贸易等低利润产品转向高附加值的产品。

最后,从产业布局的角度看,提高人力资本的收入,有利于推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不仅增强了当地劳动力就地消化的能力,更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还有利于中国产业布局和出口格局的优化。

(四)人民币汇率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对广东的出口贸易型企业产业产生了较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广东出口的商品主要为劳动密集型及初级产品,具有需求弹性小、处于国际价值链低端、议价能力低等特点。人民币升值将导致这类商品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而无法提价,企业出口利润随之下降,在短期内将给一些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带来较大困难。二是根据经济学的原理,本币升值不利于出口,特别是对一些以出口为主、薄利多销的商品,汇率的微小变化都会对其利润造成较大的影响。例如纺织服装业,据测算,人民币升值1%,服装行业利润下降4%,而整个纺织服装行业平均利润率仅有3.3%至3.4%。[7]因此,人民币升值将导致广东与纺织行业类似的许多出口企业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情况下利润流失。

尽管人民币值升对广东出口贸易的总量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也不利于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降低了出口加工企业的利润,但也应当看到,人民币升值将在一定时期内逐步淘汰一些低附加值,竞争力弱的边缘企业,为同行业的优质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并进一步刺激这些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的产品,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从而促进全行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提升广东经济的整体核心竞争力。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方面,广东出口目的国的收入水平上升将会促进广东出口的增长,但其增长的规模结构会随之不断变化;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随着广东外贸的出口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广东出口规模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弱;而粤港澳经济合作给三地带来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应正逐渐凸现,已基本实现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及共同繁荣的政策目标,有力推动了广东出口贸易的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广东应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保持并推进外贸的平稳健康发展。

(一)保持和提升对传统市场的出口,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广东出口企业首先应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品牌营销能力,大力发展自有品牌和高附加值传统出口产品,提高利润空间;其次,要积极进行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如化工产品、运输设备、医疗设备等,在这类产品上寻求出口量的扩大;最后,要留意来自新兴国家对传统贸易市场份额的竞争,因为像巴西、墨西哥、印度和越南等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与中国类似,因此需要以质取胜,避免价格战,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因新兴国家货币对美元的贬值而引起的出口骤减。此外,还要积极推进对东盟、中东、南美洲、东欧、拉美、非洲等新兴国家(地区)市场的出口。

(二)继续推进粤港澳紧密合作、融合发展

在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香港和澳门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广东要利用好港澳便捷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国际金融、国际经贸和物流中心的优势,更好地开拓海外市场,增强“广东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三)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加工贸易在广东外向型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广东的直接影响表现为加工贸易企业订单大量减少、外商投资规模逐渐收缩。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复苏的机遇与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的挑战共存。因此,不仅要重视加工贸易的作用,更要以市场为主导,以是否提高出口竞争力为标准,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自主创新。

(四)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金融危机以来,广东出口的货物订单和需求下滑,与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有极大关系。后危机时代广东应警惕贸易保护主义对出口的影响,并积极应对。

[1] 廖喆.粤港澳制造业合作创新研究[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21 22.

[2] 海关总署.CEPA五年港澳受惠[N].海关新闻,2009 01 23.

[3] 武彩霞.粤港澳合作应对金融危机见成效[EB/OL].新华网,2011 08 19.http://finance.people.com.cn/h/2011/0819/c227865 3577782475.html

[4] 李静.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广东外经贸影响的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8:28 53.

[5] 杨曦.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广西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1.

[6] 沈凯雷.实施劳动合同法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意义[N].工人日报,2008 12 09.

[7] 邹朋飞.人民币升值对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影响及对策建议[J].商场现代化,2008,554,(29):347 348.

猜你喜欢
退税率粤港澳广东
国家提高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超700种化工类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提高机电文化等产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2018年9月5日 财税〔2018〕93号)
广东舆情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