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让孩子们迷路

2012-02-18 06:51李菁菁
科技视界 2012年31期
关键词:布莱克牧师威廉

李菁菁

【摘 要】以威廉·布莱克诗集《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中的《小男孩的迷失》、《小女孩的迷失》及《一个小男孩的迷失》等诗歌为语料,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与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解读布莱克诗歌中“迷失孩子”故事的寓意。

【关键词】威廉·布莱克;孩子;上帝;牧师

在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 1757-1827)的诗集《天真之歌》(Songs of Innocence, 1789)与《经验之歌》(Songs of Experience, 1794)中,讲述了多个“迷失孩子”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有的孩子有上帝指路,有的孩子却被野兽拯救,还有一些孩子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本文结合诗人的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去解读这些“迷失孩子”故事的寓意。

1 迷失的孩子与上帝

在《天真之歌》中,布莱克讲述了一个找不到父亲的孩子遇到了慈父般上帝的故事:“爸爸,爸爸,你上哪儿?啊,别走那么快吧”,“漆黑的夜里,不见了爸爸,露水淋湿了小孩,泥沼又深,小孩流泪”(《天真之歌·小男孩的迷失》)[1]。这个无助的可怜的孩子该怎么办呢?有谁能帮助这个在暗夜中迷失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呢?詩人选择了上帝:“丢失在荒凉泥地的小孩,跟在摇晃不定的灯光后面哭了起来,但上帝永在身边,他穿着白衣就像爸爸出现”(《天真之歌·小男孩的寻获》)[1]。

在《天真之歌》出版的前五年(1784年),布莱克遭遇了父亲撒手尘寰丢下他不管的残酷现实,涉世未深的他要在没有父亲指引的情况下去走过“黑夜”中的“泥沼”;一年后,他遇到了新的挫折——他开办的一家印刷店破产了。但他依然相信上帝会给他父亲一样的爱。《迷失》与《寻获》并非诗人的平空遐想,而是基于现实的“虚构”故事,故事中有对至亲的依恋,也有对至圣的虔诚。

诗人还曾拥有一个童话般的“梦”:“有一回幻梦织了一片树荫,罩在我那天使守护的床顶”,“我看见一只迷路的蚂蚁”,“我听她哭得真心伤”(《天真之歌·梦》)[1]。诗人依然在写“迷失的孩子”,而“人物”的背景依然是“黑夜”。面对黑夜中迷失的“蚂蚁”,上帝该怎么办呢?诗人为上帝想了一个办法:让萤火虫来管—— 一只萤火虫说道:“是哪个好哭鬼,把我这守夜人唤来?我就要照亮这块地面”,“小流浪者,快快转回家中”(《天真之歌·梦》)。在《梦》中诗人强调,万能的上帝会派“萤火虫”去眷顾“迷失的蚂蚁”。

2 迷失的孩子与野兽

对应于《天真之歌》中“迷失孩子”的故事,布莱克在《经验之歌》中也讲述了“迷失孩子”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迷失的孩子看不见上帝的身影:“你们的小孩子,在荒凉的沙漠中迷失,丽嘉怎么能安睡,若是妈妈在流泪”,“若是我的妈妈在安睡,丽嘉也就不会流泪”“愁苦的愁苦的黑夜啊”(《经验之歌·小女孩的迷失》)[2]。诗人讲述了一个叫丽嘉的女孩迷失于沙漠的故事,在“愁苦的黑夜”中,丽嘉看不到上帝的祥光,也看不见天使的翅膀,就连“萤火虫”也没有出现在这荒凉的地方。丽嘉的牵挂是妈妈对她的牵挂,夜不能寐独处荒郊的丽嘉,希望妈妈不要为她流泪,希望妈妈能好好睡上一觉。有谁来眷顾这个懂事的可怜的孩子呢?——“当丽嘉躺卧着安眠,从深深的山洞里面,许多猛兽跑出来,观察着这熟睡的女孩”,“它们把这熟睡的女孩”搬到洞里[2]——最终丽嘉见到了她的妈妈,“野兽”也没有伤害她们母女。

诗人讲述的这个“野兽救护女孩”的故事,依然是基于现实的虚构。诗人创作《经验之歌》期间,正是战争与专制给英国底层民众带来日趋深重的灾难的时期。底层民众的女孩子也陷入种种灾难之中,有的甚至沦为妓女:“在午夜的街道上,我听见那年轻的娼妓是怎样地诅咒”(《经验之歌·伦敦》)[2]。女孩“丽嘉”象征那些向往温暖家园、追求自由幸福的女性,“野兽”则象征心存善念的“好汉”——“狮子垂下他那一头金色的鬃毛”,“他的眼睛灼灼有光,流出红宝石般的眼泪,滴落在她的颈项上”[2]。

3 迷失的孩子与牧师

布莱克还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离经叛道”的天真孩子被牧师活活烧死的悲惨故事:“天父啊,我怎么能对你,或对任何我的兄弟爱得更深?我爱你只能像那只小鸟儿,在门边上把面包屑啄个不停”(《经验之歌·一个小男孩的迷失》)[2]。孩子这几句对人生态度的天真表白,居然触怒了牧师:“牧师听到了孩子的话,激动得直抖,抓住他的头发”,“孩子的哭泣谁也听不见,哭泣的父母白白地哭泣,他们剥光他只剩一件小衬衫,用一条锁链把他紧紧锁起。便把他在神圣的场所烧死”[2]。

这个触目惊心的故事,居然是真实的写照。我们熟知的为捍卫“太阳中心说”而化身火中的乔尔丹诺·布鲁诺(GiordanoBruno,1548-1600),就是一个“被迷失”者——他被教会信徒看做“执迷不悟”者,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处以火刑,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布莱克笔下的“迷失的小男孩”,其实也没有迷失,他的话语反映了人之初时的天真,但被“牧师们”看做是“离经叛道”的“迷失”者,并处以火刑。诗人概叹:“哭泣的父母白白地哭泣,这类事情是在不列颠海岸发生”[2]。

4 结语

是谁让孩子们迷路?是黑夜,是战乱连绵,君主专制的黑暗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底层民众饱受精神奴役与经济剥削的双重欺压。成千上万贫困家庭的无助的孩子,被迫在黑暗中寻找生存的路,他们在“泥沼”中跋涉,在“沙漠”里寻求。“迷路”时,他们希望慈父般的上帝出现,去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在“天真”世界里,上帝是虚无的,只是一个精神偶像;在“经验”世界里,上帝又是实在的,是“国王与牧师”一伙的代称(《经验之歌·扫烟囱的孩子》)[2]。

是谁让孩子们有路?是“野兽”,是心存善念,远离尘嚣的“野兽”。他们把迷失于荒郊的孩子丽嘉拖入山洞,守护起来,使她最终见到自己的爸爸妈妈[2]。

是谁让孩子们无路?是牧师,是唯我独尊,心狠手辣的牧师。他们不许孩子说出他认为有违“教义”的语言,否则就把孩子烧死[2]。联想意大利科学家乔尔丹诺·布鲁诺为捍卫和发展“太阳中心说”而化身火中的真实故事,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在黑夜中寻找光明的“行吟诗人”——布莱克的纯真与深刻。

【参考文献】

[1]威廉·布莱克,著.布莱克诗选[M].袁可嘉,查良铮,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威廉·布莱克,著.天真与经验之歌[M].杨苡,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2.

[责任编辑:王洪泽]

猜你喜欢
布莱克牧师威廉
破耳兔
谁是真牧师
清夜
新生
天真的预言
一粒沙子
威廉·福克纳的《熊》
阅读理解Ⅰ
牧师与会友
不计成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