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中国农资传媒采访中心
撰写: 《中国农资》记者 崔海涛 郑 敏 张 涛
于江灵 徐晓磊
走进河南省辉县市南常务村,只见一条条干净的水泥路铺遍了整个村庄,两层的楼房在这里已是寻常,小轿车在村里穿行,今年春节走基层,记者就走进这个中原小村。说这个村庄小是因为其人口少,全村总人口只有600多人。虽然小,但是与附近几个村庄相比,这个村庄却是大名鼎鼎,去年全村工农业产值超过两个亿,人均交税4000余元。
这个村还有一位传奇人物,就是村党支部书记任振献。他从1969年任支部书记至今已经有43个年头了,是当地农村任支部书记时间最长的一位,说起南常务村的发展,他最有发言权。
农资补贴兴水利强基惠农
当记者见到这位60多岁的老支书时,他不显老态,精神矍铄,穿着利落,讲话铿锵有力。他告诉记者,现在农民生活好全靠党的政策好。去年,河南省实施农资补贴的惠农政策,平均每亩地国家农资补贴800-1000元。利用这些资金,当地政府为村里新打了14眼机井,并为农田灌溉铺设地埋管道6000米,农民灌溉时,只要把水泵接上管道,打开田间的水龙头就能直接浇地,全村1000亩地在 3天内就可灌溉一遍。过去的田间小路也都修成砂石路,穿梭在田间的农用机动车再也不会因为道路泥泞出故障了。有了灌溉和道路的双重保障,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
民营企业促就业富了百姓
农业旱涝保收,给当地农民提供了稳定的生活基础,但这对南常务村村民来说,还远远不够。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南常务村的民营企业也悄然兴起,发展至今,全村拥有5家千万元资产以上的企业,总产值在两个亿以上,这些企业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目前,这些企业常年需要用工1200多人,但是我们村里能提供的青壮年劳动力只有300人,大部分需要从附近村庄招工。”任振献说。据他介绍,近年来,农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是农村也出现了新问题。前几年,由于农业机械化生产节省出了大批劳动力,一些年轻人没事做,导致一些村庄的犯罪率提升,影响了社会稳定。但南常务村的民营企业可以提供足够多的就业岗位,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避免了年轻人无所事事。他告诉记者:“我们村没有闲人,年轻人都在工厂上班,最近几年我们村没有发生过任何刑事案件。”
和谐是这个小村庄的真实写照,而支撑这一和谐的则是企业发展给农民带来的利益。据了解,在工厂打工的村民月均工资多在3000元左右,全村人均年收入1.6万元,富裕起来的村民也开始建新房。任振献特意邀请记者参观了村庄的建设,记者随意走进一户农民家,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建了两层小楼,室内装潢和城里没有区别。据这家男主人介绍,这座小楼是2005年建的,当时花了16万元,如果按现在物价计算,已经价值30万元。像记者参观的这种小楼在村子里还有很多,农民生活真正好了起来。
安徽省无为县地处皖中,南濒长江,北依巢湖,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在今年的“新春走基层”活动中,记者又一次在这里感受到了农村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手头有了余钱”
腊月二十八一大早,无为县二坝镇中路村村民毕家宏早早就起了床,挑了一担青菜就去了镇上的集市,“马上就要过年了,蔬菜价格涨得厉害,趁着过节卖个好价钱。”到了集市,赶紧找个地方放下担子就开始吆喝。除夕前一天,集市上熙熙攘攘挤满了备置年货的人,不到1个小时,80多斤青菜就被抢购一空。“最后这堆,就按一斤算,你全部拿走吧。”毕老汉点了点卖菜收入,差不多有250多元,“反正都是自家地里种的,卖多卖少也不是算得很精细,卖完好回家。”
卖完了菜,尽管年货早已备下,毕老汉又在给小孙子买了点烟花。“过年就是图个喜庆,让小孩子也高兴高兴。”
毕家宏今年61岁,家里两个儿子都在城里打工,他和老伴在家务农带孩子。这几年蔬菜价钱都挺高,年前青菜卖到3块多一斤,韭菜、青椒差不多5元钱一斤,一个冬季,家里4亩地,毛收入差不多有8000元,除了之前买化肥、农药的2000块钱,纯收入也有5000元。
不过毕家宏也有苦恼,现在不仅农药、种子涨价,日常生活开支也多了起来,过去置办年货三五百块就能过个很像样的年,现在没个千儿八百的肯定是不行。“不过好在现在除了有粮食补贴外,还有各项社会保障,农村生活还是越来越好,手头也有一些余钱啦。”毕老汉搓着手告诉记者。
“想都不敢想我也能领养老金”
如果问起2011年最让毕家宏高兴的事情,他一定会提到年满60岁之后,他就可以不花一分钱,免费领取政府每月发放的60元养老保险金了。
当天卖完了菜,毕家宏就急忙赶到镇上的信用社,这也是他来集市要办的最重要的事情了。
“过去拿养老金都是吃公家饭的人才有的,像我这样的农民是想都不敢想。”由于过年,信用社排队等着办业务的人很多,毕老汉一边略显焦急地等待着,一边和周围的人交谈。终于轮到他了,毕家宏几个大步跨到柜台前,递过早就准备好的存折说:“我是来领取上一年的养老金的。”
据了解,农民养老保险是2011年才刚刚开始在无为县全县实施的,镇上的民政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毕家宏享受的这种属于国家普惠式的养老补贴,是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年满16周岁、不是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参加。满60周岁以上的农村居民个人不再缴费,直接享受中央财政补助的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但对于在2011年前就已满60周岁的农村老年人可直接享受60元基本养老金,如果子女也参保并连续缴纳了一定年限,则可以享受更高的养老补助,目前最高标准为每月200元。
据介绍,目前二坝镇登记在册的常住人口约47000人,其中可免费享受基本养老补助的60周岁以上有8077人,60周岁以下除在校学生外已参保 20700人,全镇参保率已达到80%以上。
“感谢惠农政策让我重见光明”
除了养老保险,自前几年开始,二坝镇当地农民也基本上都参与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每年缴纳30元保险金后,慢性病和住院治疗都可以报销,住院治疗可报销50%以上,慢性病治疗超过600元以上的部分可以报销48%以上。毕家宏告诉记者,他的一位大伯就患有冠心病,每个月吃药要好几百块钱,参加新农合医疗保险后,大大减轻了看病的压力。
除了基本的普通新农合医疗保险,安徽省还启动了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对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复明手术。二坝镇中桥村梁文光老汉就是该工程的受益者。梁文光今年74岁,他告诉记者,自两年前开始,他的视线就慢慢模糊,像蒙上了一层薄膜,越来越看不清,最后干脆失明,经过医院检查确症为白内障,但由于掏不起手术费,病情一直被拖延了下来。后来听人说可以申请免费治疗白内障,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去镇上民政部门登记,被告知只要拿上户口本和身份证去县中医院就可获得免费治疗。这可把梁老汉高兴坏了,当即让儿子陪着去了趟县医院,很快就安排做完了手术,现在梁老汉也恢复了光明。“感谢好政策,我才能重新看得见。”梁老汉高兴地说。
惠农政策暖万家,建设新农村就是要让农民得到真正实惠,如今村庄环境好了,各项福利有了,“现在农村生活越来越好,农民也感觉有奔头啦”这是记者在基层走访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安贞悦自称是一个 “小人物”,虽然他曾经在无极县农业局担任党委书记,而且在退休后还继续发挥余热,搞起了农资服务,继续与农村、农民打交道。
他有自己坚持的理想,在业余时间坚持创作,已经出版了两本诗集《诗缘慧德》和《人间诗缘》。用他的一首诗来概括他的生活状态就是:甘愿门市当书房,接待顾客吐衷肠。忙里偷闲读诗经,传道解惑祈吉祥。他告诉记者,目前他的第三本小书正在计划中,争取每五年就有一本诗集问世。这个自称“小人物”的“乌托邦”让记者感动。
一滴水折射整个世界
安贞悦是1941年生人,河北省石家庄市作家协会会员。自1962年参加工作,历任无极县委办公室秘书、秘书组长、乡党委书记、县科委主任、县农业局党委书记等职。数十年坚持写作,常有文章发表。撰写的《节柴改灶经济效益分析》、《日光温室发展前景》等论文多次在全国、省、市(地区)会议上介绍推广。合撰的论文《石家庄地区百村效益工程初见成效》,被农业部转发,被河北省农业经济学会评为二等奖。自2001年退休后开始搞起了农资经营。
安贞悦告诉记者,跟他有合作关系的15个厂家里,他是所有经销商中年龄最大、合作关系保持时间最长的。现在每年他销售化肥接近两千吨,乡镇网七八十户。他说:“跟我合作的客户,人格和财富齐升。每个来店里买肥的农户,我不仅要给他们讲种植知识和如何经营,还把我写的书送给他们。因为,农民需要引导。现在的村民们享受着21世纪的富足生活的外壳,却有着20世纪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芯。物质文明的进步很容易,但如何培养文化却是难题。”安贞悦常说自己就像是大海中的一滴水,虽然微不足道,但是也能折射整个世界。他希望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头白发无憾事
由于安贞悦长期深入基层,扎根在群众之中,与农民交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写的诗韵味浓郁,充满乡土气息,适合农民朋友的口味。涉及面比较广,小到健康长寿、尊老爱幼、家庭美德;大到如何执政谋业、做人育人、构建和谐社会,鞭挞歪风邪气和各种腐败现象。说到写书的缘起,安贞悦说:“因为现在市面上鲜有教孩子们如何做人的书,刚开始只是想把我半生的感悟和经历用诗的形式给家里的孩子。后来越写越多,朋友们就建议我出个诗集,所以2005年我就出了第一本诗集《诗缘慧德》,2010年出了第二本诗集《人间诗缘》,目前正在计划出版第三本诗集。希望今后每五年可以出本书,让诗歌来陪伴我的晚年生活。”当他说这些的时候,满脸的皱纹都笑开了花。
安贞悦是老一辈的共产党员,他说的话字字句句都有着那个年代的烙印。说到事业他会说,如果不自私的认为这个事业是自己的,而是党和人民给你的事业的话,就会做好。说到他的履历,他会说,我不认为自己是个商人,之前我是党员,是革命干部,人民的公仆,现在我虽然经商了,但公仆精神不能忘。这话在现在听来有点遥远,但是从他嘴里说出来,一点也不觉得假,因为他的诗就是铁证。就像他的朋友于彦德在诗集的序里说的一样:奋发建树青壮时,春秋花甲意情痴。人际先后有相知,一头白发无憾事。如果当年老的时候能像安贞悦老先生一样“一头白发无憾事”,或许也就不枉此生了吧。
大年初二一大早,来到河北定州市东丁村走访,还未进村,远远地就听到村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亲朋好友一见面,问候的话便说个不停,“龙年大吉!”“拜年了!”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男女老少围坐在一起,庆新春、贺佳节,一派团圆祥和的氛围。
热闹的十字街:透出新观念
村中的十字街是往日大家经常聚会的地方,今天更是热闹喜庆。超市里的年货都摆到了街面上,东南角是各色的糕点、大大的果篮、漂亮的鲜花;西南角是新鲜的蔬菜、齐全的干货、各种烟酒饮品。还有孩子们最爱的烟花爆竹。
室外的温度虽然很低,但无法掩盖住大家喜悦欢乐的心情。现在的村里人也都非常时尚,一个漂亮姑娘就买了一束鲜花说要送奶奶;买年货的老赵也告诉记者,人们办年货也不像过去早早储备了,而是会随时购买。
村头的农资店:有了新思路
在村南头,远远地就能看见竖着的两个大牌子写着:“云天化国际——丰润大地,收获梦想”,“山东农大肥业——中国配方施肥专家”。这是东丁村一对刚30出头的小夫妻开的农资服务站,两个人从2009年开始经营农资,一路坎坷走来。记者问赵红广,卖农资三年,有何感想?他说:“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清!吃过亏,也有卖不动的时候。我现在会经常上网了解行情,而且干了几年,认识的同行多了,大家也会经常交流。”
三年的苦辣酸甜,赵红广认识到,代理产品,一定要大品牌。他说:“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选择品牌时,他会到厂家实地考察,这样比较放心。他还告诉记者,通过这两年对肥料市场的调研,让他看到新型肥料发展的强劲势头,他很乐意代理好的新型肥料产品,也愿意推荐给农民施用。他所在的区域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花生,农民比较喜欢高氮、高磷肥,赵红广说:“卖肥料要研究作物的需要和农民喜好。”
去年他卖了300多吨复合肥,对于有常住人口3000多人,4000多亩土地的村庄来说,这个量并不大。赵红广今年也计划要拓展一下市场,把服务半径开辟到周边村子,争取做到500吨,他告诉记者,春耕备肥已经预定好了,现在进库的就有了100多吨。
出国务工的年轻人:一种新现象
见到志辉,一脸的黝黑。听他的媳妇说,比出去时黑多了。前两天,刚从阿联酋回来的他,正忙着串四邻、走亲戚。一是给大家讲讲出国务工的感受,二是因他这个主劳力不在家,感谢大家一年来对他家的帮衬。
出国务工,不仅是志辉,现在已成了定州农村的一个现象。据他介绍: “我们村有100多人在国外务工,这还算少的,周边村更多,出国务工成了老百姓发家致富的一个出路,多的一年能挣十几万,少的也有5、6万。”
不仅出国务工,村里的年轻小伙姑娘们也很少在家,包括一些体格好的中老年人,能出去的也都出去务工了。村里就剩下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守在家里,除了种地,还做些加工的活,增加收入来源。
农民致富门路多了,生活富裕了,但是记者能感受到一些问题也萦绕在他们的身边,譬如劳动力缺位带来的家庭问题、空巢家庭的老人赡养、儿童看护问题、物价上涨带来的消费问题、粮食价格问题、医疗养老保障不能及时到位的问题等等。
不过龙年已经来了,我们相信明天会更好,也期待着新的一年,这些问题都能有所改观,出现新的气象。
“谁吃谁砍,免费,谢谢”。这是河北省固安县马公庄农贸批发市场旁的一块白菜地里立的牌子,即便是免费供应,只需到地里自己采摘,廉价的白菜依然无人问津,春节期间三九寒天,一颗颗白菜已经冻成一块块白石头倒在田间。由于2011年底白菜滞销致使当地白菜贱价销售,直至春节期间价格仍无起色,对于菜农来说这个春节犹如过年关。
在距离市场只有几里地的袁各庄村,记者找到当地村民王书永,据他介绍:市场内的白菜价格只有5分钱/斤,而这是净白菜的价格,如果普通白菜只能卖到2分钱/斤,菜农只得在市场旁边扒掉白菜最外边的白菜帮,所以批发市场旁边的一条河沟已经成了白色,蜿蜒的河沟承载着菜农们的伤痛直至数里。 “谁吃谁砍”的牌子就是菜农计算一年的种子、化肥、农膜成本,已经赔到血本无归的地步,如果再加上最后砍白菜的劳动成本不如放在地里,让过往的村民砍着吃。
据当地村民介绍,这一季的白菜长得非常好,原本以为能卖个好价钱,谁知道周围地区的村民都在 “随大流”,你也种我也种,到最后只能菜贱伤农。农民都觉得现在种菜风险太大了,不过菜农也觉得今年受白菜的影响蔬菜种植面积会减少,到时候又会是个好年景。
“白菜不赚钱还可以种别的,又不是只有白菜可以种,要想知道大家都在种什么,到农资店里看看种子的销售情况就能判断。”王书永在村里经营着一家农资店,他告诉记者这几年的籽种价格一直高位运行,特别是 2011年几乎超过历年,种菜不能盲目跟风,比如科技含量比较高的大棚温室蔬菜今年就卖了好价钱。
说到温室蔬菜,本次春节下基层活动中记者在河北省固安县马庄镇的一户农民家中吃了一顿饭,餐桌上鸡、鸭、鱼、肉样样俱全,但是唯独不见蔬菜的影子,难免让人有些起腻。提到蔬菜,农民尴尬地说: “现在我们生活好了,鱼、肉不缺,但是一到春节日子就要反过来过,平时也没觉得蔬菜有多贵,但一到春节菜价就蹭蹭往上涨,黄瓜、西红柿都6元/斤,有些蔬菜比肉都贵,所以我们都不吃了。”随后记者对比了一下北京超市与当地农村的菜价,以芹菜为例,北京春节期间超市里的芹菜一般会在1-2元钱/斤,但在农村却要6元/斤,城市蔬菜反而比农村贵。村民说,现在国家鼓励农超对接,全国的蔬菜集中供应北京,量多价低,而农村里的蔬菜则是倒了好几手的高价菜,没有理由价格不高。因此当地农民也开始看好大棚蔬菜的种植前景。
再有就是种粮食,今年小麦的收购价已经超过1元/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以前种粮不赚钱,很多农民将自家的耕地租给了别人种,但是现在一些村民打算重新种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