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书法及其四美

2012-02-16 04:38:01王晓峰
陶瓷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意境陶瓷

王晓峰

(江西省玉风瓷业有限公司 景德镇市 333000)

陶瓷与书法是中华文化的两大国粹,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有着许多共同的文化内涵。陶瓷通过线和体面的结合变化、空间虚实、体量大小,材料的选择以及不同装饰纹样和手法构成陶瓷的艺术美。书法以线条的流动、粗细变化、结构配置、枯湿缓急等来表现作者的情感、心绪和品格修养;陶瓷书法则是以陶瓷为载体,借助陶瓷工艺的特有技法和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在陶瓷上体现书法韵味和意念,形成陶瓷装饰的一种形式。

一、陶瓷书法溯源

陶瓷书法的历史可追溯至出土陶器上的原始汉字刻画纹式,这些装饰于原始陶器上的汉字刻纹,可看做是处于胚胎状态下陶瓷书法的雏形。实际上,秦汉直至两晋和隋朝,并没有单纯以书法形式出现的陶瓷装饰。直至唐代,书法艺术的繁盛和制瓷工艺的大改进,才出现真正意义的陶瓷书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长沙铜官窑。长沙铜官窑将书法、绘画、雕塑、诗词歌赋、谚语等融入陶瓷装饰艺术中,是中国瓷器装饰艺术上的创举。其出土瓷器极富艺术创造性,种类繁多,造型别致。瓷器纹饰除花草树木、鸟兽鱼虫、人物、园林景观外,有不少诗文书法。其中的褐彩题记鼓架、褐彩诗文壶、青釉褐彩诗文壶上的文字装饰,开创了以诗文书法装饰瓷器的先河。

在陶瓷书法这朵工艺奇葩中,被誉为“文人艺术”的紫砂壶在中国陶瓷装饰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紫砂壶是中国陶瓷的特殊品种,一把上乘的紫砂壶,集型、书、画、雕塑等诸多艺术为一体,是中国工艺品发展及演变的缩影。镌刻于紫砂壶上的铁画银钩,以其独特的笔画形态和线条语境,展示着相当的艺术魅力。因此,说到陶瓷书法,紫砂壶的书法装饰不可忽略。历史上,常有文人名士与制陶艺人合作或独立创作,或作诗画、或撰题句,或亲自操刀,在紫砂器上留下令人叹服的艺术杰作,为紫砂器注入风流高雅的精神元素。明代紫砂上的书法大家当数时大彬,既是一代紫砂大师,其书法也深得许多名士赞赏,史称他“为人敦雅古穆,壶如之,波澜安闲,令人起敬。” 他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意性,因此在紫砂壶上挥毫奏刀,也高古儒雅,隽秀脱俗。最能体现他书法水平的是紫砂水盂,行楷铭文为“辛亥夏五,制于正已堂,为可先老先生。少山时大彬。”笔调流畅爽捷,气息灵动和顺,点画呼应和谐,体现了魏晋风度和王字神韵。

无论长沙铜官窑陶瓷褐彩书法,还是紫砂壶书法,中国书法与陶瓷材料巧妙结合,工艺水平和作品意蕴均值得后人借鉴,是中华陶瓷书法的辉煌画卷。

二、陶瓷书法在新时期的传承创新与“四美”

(一)陶瓷书法的传承创新

现代社会和科技的日益进步,为各类艺术的发展、融合带来了契机,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社会大背景在人类文明和科技的进步中逐渐形成,这极大推动了书法艺术、陶瓷艺术及其它各类艺术与不同材料的创新与结合。这样的创新与结合,既是对中华传统精髓文化的尊崇,也是对历史的传承。另一方面,社会和科技进步在改善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也使得人们的审美意识和精神需求逐步提升。本身具备艺术特质的陶瓷书法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因此,兼具艺术性和实用功能的陶瓷书法作品,不仅具备潜在的收藏空间,也有相应的市场发展潜力,这必将为陶瓷书法的创作和发展注入全新活力。笔者以为,陶瓷书法的创造中,必须把对历史文化的尊崇与传承结合起来,追求与心灵、情感相对应的语言形态,用泥与火熔铸的特殊语言形式,表达内心情感,潜心创造富有文化内涵和个性特征的作品。

(二)陶瓷书法的“四美”

一件完整的陶瓷书法作品,是陶瓷艺术家思维方式、艺术潜能、审美情趣的和谐融合。其创作既需要书家的精髓笔法、也需要陶瓷艺术家的精湛工艺,两者在思想、精神上的契合,才有可能产生优秀陶瓷书法作品。笔者以为,无论社会背景、文化发展、大众需求如何变化,作为人们寄托意志、散发情绪的载体,陶瓷书法创作中四个因素必不可少,即意境美、材质美、设计美、书法美必须完美结合。

1、意境美

意境美即艺术家将一定的思想情感倾注于某一艺术形式和表现对象而产生的升华性美感。陶瓷书法的意境美,指陶瓷艺术家将书法这一艺术形式付之于陶瓷而产生的气势、神韵、文化品味、境界的综合概括。书法艺术运用于陶瓷装饰,既是“形”的装饰,也是“意”的表达。书法线条的提按顿挫与笔墨的粗细浓淡,构成书法艺术的形式美和气势美,将书法艺术的形式、气势之美付之于不同材质、釉色的陶瓷器型上,同时运用不同的装饰手法,产生富有个性特征的韵趣,表达陶瓷艺术家的内心情感和审美意趣。意在笔中、韵于瓷内,挥洒自如、呼之欲出的艺术效果,即为陶瓷书法的意境美。若以音乐比拟,陶瓷是整首音乐的主旋律,书法的重笔、粗线、浓墨相当于乐曲中的强拍音符,给人以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听觉、视觉享受;而轻笔、细线、淡墨则相当于音乐的弱后音符,若隐若现,别有一番风味。二者有机结合,可充分展现陶瓷书法意境之美。这种意境之美,磁州窑瓷器上的诗词极具代表性。

宋朝宰相吴拭之子吴激,是书画家米芾女婿,才华出众,攻诗能文,书画俊逸,深得米芾笔意。作为宋朝使者留金,身在异乡思念故土家园,其情潸然,曾作《人间圆》词一首“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如梦,仙肌雪胜,云鬓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此词被磁州窑匠师书写在瓷枕上。读词卧枕,因国土残缺而流落异乡的悲切之情浮上心头,引发深切的思乡之痛。白地黑花工艺与诗词所表达伤感意境十分贴切,诗、瓷、书法浑然一体,诗词伤感意境表露无遗,激发起人们内心情感的共鸣。

2、材质美

其次是陶瓷材料和工艺的选择。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人们利用各种载体与之交融,如青铜,陶瓷、木刻、玉器、漆器、刺绣等等。陶瓷书法作品的本体是陶瓷,材料选择尤为重要。创作过程中,首先要考虑材质、器型、色釉料以及装饰手法等条件。不同材料承载意境各有千秋,其质感可直接体现出创作意图,特定的内蕴又能让人从中获得不同的感受。陶的粗狂沉稳,瓷的细腻光亮,均可以和书法的奔放、娟秀相互对应,产生意蕴深刻的艺术作品。陶瓷书法作品中,通过陶瓷艺术家的精心创作和设计,书法元素与陶瓷材料紧密结合,二者相得益彰。

陶瓷的装饰手法多种多样,种类繁多,不仅可以在陶瓷上书写,还可以刻划、堆帖、泥塑。既有秞上装饰,也有釉下装饰;有青花,粉彩,新彩,单色釉等等,同时也有色彩丰富的色釉料。故而在准确选择了材料的前提下,对装饰手法的选择,是必须仔细斟酌的。一件优秀陶瓷书法艺术作品的产生,并不是简单地将书法从宣纸或绢帛上移植到陶瓷上,也不仅仅是中国书法某一种字体的简单抄袭,而要综合考虑材料、装饰手法等诸多因素。

故而,笔者以为,陶瓷书法的意境美是目的,材质美是根本。

3、设计美

设计是陶瓷书法成败的关键环节。设计的目的是通过人为的美化,使作品产生艺术魅力。之所以在这里要强调“设计”二字,主要考虑到一个问题,即传统的书法艺术是在二维空间里营造和反映三维立体,如同陶瓷里的瓷板一样,只有长和宽的尺度(通俗地说就是平面的,即当下所说的平面设计)。而陶瓷作品里的瓶、壶、碗、尊、罐等器形都是立体的,即陶瓷器形是三维的,空间客观存在的,不管创作者愿不愿意接受,这个三维空间已经存在。如何把平面的书法作品与立体的陶瓷器物空间进行完美结合,这其实就是对艺术家设计能力和审美水平的体现。陶瓷书法设计是作者文化素养、审美情操、思想境界、书法功力和工艺技术的综合表达,设计者综合艺术素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因此,在创作一件陶瓷书法作品之前,设计者必须根据所要表达的意境选择材料、器型,书法内容、字体,画面和文字的排列方式等,同时考虑运用什么样的工艺和装饰手法来达到自己的创作意图。

如磁州窑酒碗上的大笔狂草“酒”字,线条飞动、结体恣肆,表现了使用这一器物特定环境中癫狂痴醉的飞扬神采,装饰上产生纯真、自由、酣畅之美;明景泰元年(1450年)罗如庸的青花敕命牌,青花书绘,内中上横书楷体牌额“奉天敕命”,下直100余字行楷正文,是景泰帝对殉难于“土木之变”的罗如庸褒奖赠恤的敕命全文。《明史》记载,罗氏家族将这一至高无上荣耀特地在景德镇定制烧成瓷质碑牌,以使光宗耀祖、激励后人。该瓷板书法字体规整、端庄,充分体现对敕命的恭敬,彰显家族荣耀。

4、书法美

公元前十一世纪我国就产生了书法艺术,其发展历经三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历史文明历时性、线性的发展进程中,汉字演变经过了甲骨、篆、行、草、楷等发展阶段,出现众多流派和书法家,涌现出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等大家,他们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异彩纷呈,流传下数以万计的宝贵文化遗产。经历宋、元、明、清,中国书法成为民族符号,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中国书法艺术之美,实质是点画线条及其空间组合的总体和谐感,追求神采和抒写性灵始终是历代书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书写过程中,书写者将自己的精神意蕴、生命体验、审美趣味化为收纵有度、粗细适中、刚柔相济的线条,通过笔墨线条的枯润、浓淡等个性因素反映出来,实现书法艺术之美。但在陶瓷材质上,书法的这些功能被大大减弱和限制了。从材料运用的角度看,陶瓷材料的材质美可弥补和赋予其新的生命和活力。陶瓷艺术家在设计中可根据诗文的字数、字体,确定题识、正文、款印的书写部位,以笔写、刀刻、捏贴、剔字、堆书等方法,再通过陶瓷工艺制作程序,使书法在陶瓷材质上产生独特的装饰美感。

笔者认为,进行陶瓷书法创作,除要求陶瓷艺术家对作品进行精心设计外,还要求其对书法艺术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陶瓷书法是陶瓷与书法元素的有机结合,若陶瓷艺术家不理解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情感和美学内蕴,就无法深刻理解“好马配好鞍”的实践意义,不明白什么样的“马”应该配什么样的“鞍”。

一件优秀的陶瓷书法作品,必定是融合了书法家、陶瓷艺术家的艺术才能、思想、精神精髓的艺术作品。如何使两大国粹相互映衬,成为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固化的艺术精品,值得新一代陶瓷艺术家、书法家进行深度思考和积极探索。

1、李广宁 . 紫泥清韵:紫砂器鉴藏专题.东方收藏.2011年第7期

2、王兴 , 李寒梅. 磁州窑瓷器上的诗词曲赋.《文物天地》第234期34页

3、尹青兰 .别有洞天的另类瓷板.《东方收藏》2011第7期51页

4、熊梦飞 , 陆岩, 黄萍.陶瓷书法装饰---形式美之浅析. 《陶瓷研究》2010第二期68页

5、余乐坚, 余蕾 .陶瓷文装饰艺术的构想 .中国陶瓷. 1994年3月

6、沈文中.陶瓷书法装饰艺术的审美特征.中国陶瓷 .2007年4月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意境陶瓷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唐都学刊(2021年4期)2021-10-29 05:47:44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唐都学刊(2020年3期)2020-06-05 01:59:26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学与玩(2018年5期)2019-01-21 02:13:04
所谓书法艺术
现代装饰(2018年12期)2018-12-29 13:03:04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中华诗词(2018年5期)2018-11-22 06:46:22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中华诗词(2018年2期)2018-06-26 08:47:34
陶瓷艺术作品
景德镇陶瓷(2017年2期)2017-05-26 17:23:31
雄强飘逸的书法艺术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