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包耳 图/刘渝
约瑟夫·史迪威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担任美国驻华武官,会讲中文。1942年晋升中将,在重庆,他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东南亚盟军司令部副司令、中国驻印军司令、分配美国援华物资负责人职务。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作战。1942年5月,日军切断中国昆明到缅甸的陆上交通线。于是,在渝的约瑟夫·史迪威指挥美国飞虎队,在印度东北阿萨姆邦和中国昆明,开辟一条转运战略物资的空中通道,这条空中通道就叫驼峰航线。因这条航线视为空中禁飞区的喜马拉雅山脉,战机穿行在群山耸立、鬼斧神工的绝壁之间,那绝仞千里的陡峭山峦,似一只巨大的驼峰,故得名。驼峰航线是世界航空史、军事史上最艰险的运输线,持续时间最长,危险系数最高,被称为“死亡航线”。
史迪威将军的雕像,让人庄严肃穆。
“龙伯,您认识我父亲吗?他是飞虎队员。”2011年的一天,在重庆飞虎队博物馆,年过六旬的美国女士戴安娜·格申森,用英语与重庆惟一健在的飞虎队员龙启明交谈。与戴安娜·格申森一起来到重庆,还有62位上世纪40年代初的飞虎队队员的亲人、朋友和“粉丝”,他们为寻找父辈的英雄事迹,来到重庆。
一头银发、满脸皱纹的龙启明,眼闪泪花,激动不已,与“飞虎队来华旅游团”成员见面。龙启明说:“我曾经和你们的父辈在一起战斗,我为他们感到骄傲,中美两国人民是好朋友。”据龙启明回忆,在抗战最艰苦的时候,每天有200架战机飞越气候异常、地形复杂的“驼峰航线”,向抗战前线输送汽油、粮食、弹药的战略物资。“很多队友早上吃饭时,还打着招呼,晚上返航却再也见不到了。”说到此时,龙启明用手捏了捏衣角,眼神里透着哀伤。前些年,龙启明在重庆接待美国飞虎队员,但近几年,来渝探访飞虎队的事迹的,都是飞虎队员的亲人和朋友了。
美国空军飞行员的石刻,双眼炯炯。
驼峰航线的空战惨烈,让我们想起中美两国飞行员的艰苦岁月。
快到90岁的龙启明,在当年飞虎队里,年龄最小。目前,在世的美国飞虎队员只有7名,年龄都超过了90岁。据“飞虎队来华旅游团”介绍,美国亚洲假日旅行社,每年都要组织美国飞虎队的相关人士来中国访友,这些成员是飞虎队员的亲人,朋友和“粉丝”。这次来中国的这63位团员,都是第一次踏上重庆土地,其中年纪最大的92岁,他的哥哥就是飞虎队员,还有两位团员和一对夫妇的父亲,也是飞虎队员。
在参观飞虎队博物馆时,来自美国的戴安娜·格申森女士久久驻足,不愿离去,低声抽泣,原来,她的父亲叫萨姆·波顿,是飞虎队员,曾担任史迪威将军的专属驾机员。“来到重庆,我想起了已故的父亲,祝愿他在天堂里安好。”戴安娜·格申森女士眼睛湿润,她讲述了父亲与史迪威将军一起战斗的故事。
萨姆·波顿是美国陆军航空兵、陆军训练中心的“驼峰飞行员”。“驼峰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艰险的航线,地形险要,气候恶劣,导航设施简陋。此外,飞虎队员的战机随时与日本战机相遇,进行空中打击。”戴安娜·格申森女士说,1942年,萨姆·波顿来到中国,负责通过驼峰航线,帮助中国运送战略物资,一次机会,他接到任务,护送在印度的史迪威将军返回中国。
史迪威将军的时间观念非常强,他要求萨姆·波顿必须5小时返回中国。萨姆·波顿拍着胸脯保证,自己只要4小时20分就行了。“要是不能到达怎么办?”史迪威将军问萨姆·波顿。萨姆·波顿当即站直了,大声回应:“请将军相信,一定到达。”果然,萨姆·波顿不差一分一秒,顺利完成了任务。史迪威将军拍着萨姆·波顿的肩说:“孩子,你很厉害,你对我的承诺能做到,那以后你就是我的老板。”从那以后,萨姆·波顿就成了史迪威将军的专属驾机员。
时间一长,萨姆·波顿知道史迪威将军喜欢吃香蕉,由于史迪威将军从来都是争分夺秒的工作,不会因吃饭耽误行程。于是,萨姆·波顿就在飞机上,随时准备香蕉。“这是将军的习惯,饿了就吃香蕉,绝不允许停下工作。”受史迪威将军的影响,萨姆·波顿的作风也非常严谨,他在手上戴了三块手表,一个是印度时间,一个是格林尼治时间,另一个是家乡美国时间。
听完戴安娜·格申森女士的介绍,龙启明紧紧握住她的手说:“重庆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美国飞虎队在驼峰航线付出的巨大牺牲,这是两国人民友谊象征,在70多年前结下的战斗情谊,牢不可破。”随后,戴安娜·格申森女士与龙启明合影留念,身前身后都传来掌声。
2011年5月的一天,一条消息让重庆八万里江山震惊,让3千万父老乡亲注目,北京海王公司公开拍卖《重庆区汪山空军烈士公墓次序图》,还有10几件文物资料。根据这批资料记载,极有可能揭开系列谜团—海内外影响广泛的南岸空军坟,那么,在重庆南山,究竟安葬了多少英烈?姓甚名谁?墓园布局及墓位排序?
在重庆南山空军坟里,第1号墓安葬的是官招盛烈士,他是山东平度人,生于1918年,中国空军学校第10期航空班学生。1942年11月,官招盛在重庆白市驿机场驾机练习射击,飞机发生故障,不幸牺牲,年仅24岁。第7号墓穴里,安葬着符保卢烈士,他是吉林长春人,曾多次荣获中国撑杆跳高冠军。1936年6月,符保卢参加了在德国柏林举办的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3.85米的成绩,成为中国奥运史上第一个进入复赛的运动员。抗战爆发后,他担任空军第四大队少尉飞行员,在美国驻华第14航空队服务。1943年,符保卢在白市驿驾机训练时牺牲。第130号烈士是郑文达,生平不详,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中国烈士名单上也没查到他的名字。
重庆南山空军坟是上世纪40年代,当时为安葬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空军烈士,在南山长房子放牛坪,购买200亩土地设置了空军烈士陵园。上世纪50年代后,由于空军坟墓碑、条石、基石被村民取走,用于筑路、修房等。历经文革后,空军坟墓园、墓碑被毁灭殆尽。2008年,南岸重修空军坟,墓园占地30亩,按照最初的形状布局,墓碑排序等,但空军坟到底安葬了多少英烈?姓甚名谁?也无从考证。现空军坟墓园有160个英烈墓碑,有名有姓的只有50人,而且错漏很多。
不知姓名的美军飞行员英雄,永存重庆人民心中。
重庆记住史迪威,就是记住了美国人民的友谊。
在北京开拍的《重庆区汪山空军烈士公墓次序图》,高38cm、宽28cm,蜡版刻写,油墨印刷。上面印有“重庆空军烈士公葬公祭典礼筹备会典礼组制三十五年三月廿九日”。其中“廿九”二字为墨笔改写,原印“二二”两字。与其一起拍卖的还有英烈书信、证明文件、抚恤发放证明等。
据南山空军坟管理者,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长刘万虹介绍,重修空军坟时,因当地一片荒芜,无法参照原来的墓园布局和墓碑设计。为此,南岸区专门去南京、台湾搜集史料,但收获不大。为此,重庆几位抗战史专家呼吁:买下这批史料。重庆社科院邓平关注空军坟已有10年了。此前,他研究了在北京拍卖的重庆区汪山空军烈士公墓次序图》这批文物。据抗战史专家彭震尧透露,2008年,这批珍贵资料在香港发现,后来出现在北京拍卖市场。在重庆修建空军坟墓时,为征集空军烈士墓排序图,以解之谜。彭震尧找到香港藏家S先生,但S先生已转让他人。听说重庆正在寻找这批资料,S先生表示愿意联系并促成回归。2011年初,这批珍贵藏品,再次委托海王拍卖公司拍卖。
《重庆区汪山空军烈士公墓次序图》这批史料,有很多博物馆表示愿意收藏,但香港收藏家S先生表示,把部分拍卖所得捐赠给重庆,希望重庆竞拍。原先,在广东一位空军坟英烈的后人,提供了一份重庆空军坟的墓穴图,是复印件,而准确性也差。在北京惊现的《重庆区汪山空军烈士公墓次序图》为原件,空军坟作为重庆最有影响价值的抗战遗址之一,投资千万元的硬件建设相当完备,但软件欠缺,次序图可作镇馆之宝。
来自广东省中山市、70岁的赵树森顶着烈日,蹲在南山空军坟赵凤岐的墓碑前,泪流满面,哽咽着为父亲拂去墓碑上的落叶。此次,赵树森专程来渝寻父。据赵树森介绍,1944年6月,父亲赵凤岐驾驶美制B25轰炸机,前往日本占领区武汉,执行轰炸任务。在任务完成后的返航途中,壮烈牺牲。这一批牺牲的飞行员有15位,全部安葬于南山空军坟。“父亲原在杭州奉军中供职,隶属冯玉祥。1933年,赵凤岐调入国民政府中央航校第一期,是中国最早的一批飞行员。”
在苍松翠柏间,南山空军坟屏住呼吸,仿佛不要惊动英雄们的休息。
赵树森说,父亲爱好书法,留下一本亲笔写的《赵凤岐自传》,记录了抗战爆发后,他参加的大小战役。“抗战时,父亲参加中美航空抗日混合大队,编入飞虎队第一大队,专门驾驶轰炸机,飞虎队的基地就设在重庆梁平县境内,因多次参加对日空战,战功卓著。”赵凤岐壮烈殉国后,当时年仅3岁的赵树森,跟随母亲回到江苏徐州。从20岁开始,在广州工作的赵树森,四处搜集父亲的抗战事迹,寻找母亲口中的“重庆汪山空军坟”。
由于历史原因,赵树森寻父的愿望一直没能实现。2008年,赵树森在网上看到了《重庆晚报》南山空军坟的报道,里面提到了“赵凤歧”的名字。于是,赵树森萌生了来渝寻父的想法。赵树森回忆,1969年,他到重庆出差,向一些老人打听汪山空军坟的情况,被误作特务,被抓了起来。之后,赵树森多次托人前往台湾查找父亲的档案,始终找不到汪山空军坟的准确位置。“这次被刻错的墓碑中,恰好有我父亲的名字,赵凤岐被误刻成了‘赵风歧’。如今,主管部门已经纠正过来,让我感到欣慰。”赵树森通过手机,告诉母亲,她原先口中的汪山空军坟,就是现在的重庆南山空军坟。
春水粼粼春意浓/浣纱溪映花红/相思不断笕桥东/几番期待凝碧望天空/一瞥飞鸿云阵动/归程争趁长风/万花丛里接英雄/六桥三竺笼罩凯歌中……这是空军抗战军歌《西子姑娘》的节选。歌词意思是,一个坐在西湖边的女孩,等待着她从笕桥基地起飞迎敌的男友。几个月后,上海的十里洋场,当红歌星周璇在上海大剧院唱响时,全场听众起立,浪漫军歌背后是惨烈的中国空军抗战史。
在杭州笕桥中央航校的名单中,从1931年春到1937年抗战前,航校培训学员500多人,在抗战阵亡150人。浙江籍飞行员翁心翰牺牲时才27岁,结婚7个月,他父亲是国民政府经济部长。当时,飞行员翁心翰在给妻子的家书中说:“我要是为国牺牲杀身成仁的话,那是尽了天职,我希望你永远记住,在人生旅途上遇着过我,我们为公理战争,我们为生存而奋斗,我们会胜利……”后来,在杭州笕桥中央航校毕业的飞行员,有一部份参加飞虎队,牺牲后埋在南山空军坟里。
2008年,重庆市政府投资1300万元,整修空军坟和烈士纪念园。在空军坟的纪念碑上,一道夕阳从东向西,扫过金属铭记牌。铭牌上刻着:南山,1938年,重庆大轰炸开始的时候,中国抗战最艰难的时光。南山空军坟修起来了,但很多谜没有解开,直到那份《重庆区空军烈士公墓次序图》的出现。
时光回溯到1940年9月13日,在重庆璧山上空,飞机像鸟群一样掠过……3架日本战机,紧紧咬着一架中国战机,中国战机被击中,冒起阵阵黑烟,倾斜坠落。飞行员跳伞,日机在空中扫射,飞行员掏出手枪,向日机还击……重庆璧山县大兴镇杨国方目睹了这一幕,94岁的杨国方在璧山空战70周年祭上,讲述了亲眼所见。
70年前,是中国空军在抗战中最悲惨的日子。中国空军第3、第4大队的34架苏制驱逐机与日本海军的13架零式战机相遭遇。因日机性能超过中国飞机,中国13架飞机被击落,11架负伤,中队长杨梦青等10名飞行员阵亡。一个名叫翁心翰的空军中尉,侥幸活着。4年后,翁心翰因迷航迫降贵州三穗县,不幸殉职。
翁心翰牺牲时,才新婚7个月,由国民党空军司令部追授少校。为了把翁心翰的遗体运往重庆,国民党空军部门花了1万多元,向村民,购买了质量最佳的寿木,制成灵柩,并用上等土漆,外用河沙堆围,用专车运送,翁心翰的灵柩就安放在重庆南山空军坟。在空军坟召开追悼会上,有人看到“翁文灏儿子作战而死”,都很感动。1947年3月29日,空军坟公祭。当时报纸报道:“典礼开始,哀乐缓奏,参加人员中不少下泪者”。献花祭酒后,主持人致辞:“入葬空军战士或作战殉职,或忠职牺牲,将永留后世。”
飞虎队员在加油,检查飞机,一会他们就要出发。
当战机从驼峰航线胜利归来,飞行员们像迎接亲人那样欢欣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