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2012-02-15 21:15:27冯如山
图书馆学刊 2012年11期
关键词:城乡图书馆农村

冯如山

(如城第一中学,江苏 如皋 215011)

1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1.1 公共图书馆建设发展缓慢,资源无法共享

由于建设图书馆的场地有限,很多公共图书馆受到周围环境、地理位置乃至建设经费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建设成功能比较齐全的图书馆。再加上有些图书馆建在相对偏远的地方,交通不方便,同时由于经费有限等问题,导致购书能力不足,不能及时加大公共图书馆的藏书量,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发展。

在大部分城乡地区没有普及“一卡通”,多数农村地区没有网络,各个图书馆都比较独立,无法实现馆际互借资源共享。公共图书馆的利用率很低,因而无法满足人们对于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也阻碍了城乡地区文化的发展,限制了城乡居民文化素质的提升。

1.2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服务质量不高

公共图书馆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再加上图书馆运行和维护需要一部分开支,因此馆员的工资相对较低,导致一些员工不得不担心生计,给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其次,一些公共图书馆实行免费开放后,图书馆的服务量大增而馆员人数没有相应增加,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增加,势必会使馆员身心疲惫,服务质量下降。再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自身素质良莠不齐,对工作的热情和态度差异比较大,因而也会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影响了图书馆的服务形象。

2 城乡一体化与城乡文化一体化

近年来,城乡一体化发展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并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和创新。城乡一体化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具体来说,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城乡经济和社会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的过程,这有利于逐步缩小甚至消除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

城乡文化建设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城乡文化一体化主要涉及统筹城乡文化建设,推动城乡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文化一体化具体是指在城乡范围内,对涉及文化建设的内容进行统一部署,共享文化资源,共同创新发展,在不断交流的同时实现文化融合,并且使同地区的人们共享同等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权利。

城乡文化一体化不仅能够最大程度上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还能启发人们的文化意识,激发文化思考,形成强大的精神文化动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目前城乡结合区域的人们普遍缺乏信息意识,不能充分利用图书馆,再加上图书馆建设本身存在诸多问题,因此真正实施城乡文化一体化需要加快图书馆建设,同时要结合城乡区域的主要特点,创建适合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公共图书馆发展模式和服务体系。

3 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意义

3.1 公共图书馆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文化阵地和精神保障

全国大力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公共图书馆是这一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主体,不仅承载着传递信息和分配资源的责任,还肩负着启发文化意识和传承文化内涵的重任。公共图书馆作为基础文化设施具有强大的社会教育和宣传功能,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有效实现文化交流和传播,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实现普及文化和科学知识的目的。目前,城乡文化存在的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城市和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数量和质量上差距甚远,直接导致人们不能平等享受文化服务。因此,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是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

3.2 提升城乡居民的文化意识

图书馆汇集的是学术知识和人类文明的成果,人们阅读的过程也是提升自身文化素质的过程。加强城乡公共图书馆建设无疑为城乡居民接受教育创造了平台,同时满足了城乡居民对知识的渴望和需求,无形之中提升了居民的文化素养,缩小了城乡文化差异,加快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实现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3.3 传送文化的同时加强了城乡一体化的和谐发展

公共图书馆除了具有基本的文化资源共享和教育功能外,还经常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来实现读者之间的交流。公共图书馆与其他图书馆密切联系,尤其是城市和乡镇图书馆经常举办交流活动,如向乡镇图书馆赠送图书,或者举办知识竞赛活动,以丰富的形式来传递高质量的文化,将城市中的先进文明和前沿的文化意识传送到乡镇中去,有助于文化落后地区的发展以及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进程,提升城乡文化建设和发展。

4 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构建策略

4.1 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村公共图书馆建设,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求

目前我国农村的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比较落后,信息资源匮乏,因此加大资金投入是必要的前提。长期以来,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建设仅仅发展到县级,农村的图书馆建设多半是由个人投资,少数的民办图书馆缺乏基本的人财物的保障,不能持久满足人们的需求。在政府的政绩要求中也仅仅涉及县城图书馆的建设,忽略了农村公共图书馆的普及,导致仅有的一些图书馆由于缺乏资金的可持续投入以及稳定的收入而面临关门的局面。因此,这就需要政府积极投资农村图书馆建设,建立多种形式的帮扶机制,有效实施城市文化反哺农村的措施,一些公共文化产品的供应尽可能向农村倾斜,缩小城乡图书馆之间的差距。同时各级政府要明确城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城乡图书馆的建设能够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的进程,将城市和农村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共同发展。

4.2 增进公共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合作,整合图书馆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实现资源共享需要加强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制度协调建设,加强图书馆的区域合作,建设全国统一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目前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为图书馆实现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此外,各个地区意识到文化信息的重要性,这也有助于公共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促进图书馆实现自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合作,有效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城乡居民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有助于他们深入了解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内涵,同时积极推进和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的建设。

4.3 提升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是提供优质免费服务的重要保障

公共图书馆深入到城乡地区就在于使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实现自己的文化权益。但是如果没有优质的服务,即使推行免费的政策,也不能吸引读者主动地走进图书馆,丰富文化知识。因此,在图书馆走进城乡地区后,要及时处理和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并不断更新服务手段,提升馆员的综合素质,积极主动地改善服务质量。

4.4 加强城乡文化信息交流,有效增强公共图书馆在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已经不再是封闭的小山村,农民的意识形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先进的文化和科技信息。而现在我国农村的文化普及程度和普及方式都非常有限,因此要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知识与信息需求就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如图书馆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下乡和科技下乡活动,实施农村技能培训满足农民的需求,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广大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

4.5 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深入推进“三下乡”活动

自从党中央部署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来,图书馆就不断加大图书、报刊、科技信息等的宣传与下乡活动的力度,目前逐步在农村建立了图书馆和各类农家书屋,但是当前农村图书馆的图书数量太少、图书更新速度慢的问题亟待解决。这仍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可以采取各乡镇图书定期流动方式,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暂时缓解文化、科技下乡活动影响力有限的困境。此外,依托大部分城市图书馆的网络图书资源,可以从中选取适合农民的图书资源向广大农民开放,有效解决农村图书馆建设缓慢和图书更新速度慢的问题。

[1] 李勇,等.信息资源的社会问题研究[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 丁尚友.公共图书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3] 罗军.城乡一体化与图书馆发展[J].图书馆界,2009(1).

[4]程焕文.以民为本——21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路向[J].图书馆建设,2006(5).

[5] 宋惠兰,曾文.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2009(3).

[6]谢碧瑜.公共图书馆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广州公共图书馆建设实践为例[J].图书馆论坛,2009(5).

猜你喜欢
城乡图书馆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城乡涌动创业潮
红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 09:16:34
飞跃图书馆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中国卫生(2015年5期)2015-11-08 12:09:58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中国卫生(2015年6期)2015-11-08 12:02:38
去图书馆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