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贫困高职生心理弱势成因与干预机制研究

2012-02-15 19:16曾新荣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弱势高职生贫困生

曾新荣

(天津青年职业学院,天津 300191)

农村贫困高职生心理弱势成因与干预机制研究

曾新荣

(天津青年职业学院,天津 300191)

农村贫困高职生普遍表现出“心理弱势”现象,本文分析了其“心理弱势”的成因,探讨了行之有效的干预机制。

贫困生;高职;心理弱势;干预机制

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农村贫困生数量增加较快,且逐年上升。由于经济的困顿、城乡差别等,农村贫困生在学习、生活中“心理弱势”现象日益凸显。本文就“心理弱势”这一概念展开分析。

一、农村贫困高职生“心理弱势”的成因

(一)经济压力、经济差距导致农村贫困高职生自卑、自闭心理

1.经济差距致使自尊受挫、心理失衡。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人们的自尊水平,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在我国现阶段,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仍然客观存在,而高职院校学生来自于全国不同地区、社会不同阶层,他们的家庭收入必然是完全不同的。这势必导致高职生的消费能力、消费观念都有不同。对于来自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贫困家庭的高职生而言,他们的学费和生活费是一笔庞大的数目,是靠父母早出晚归辛勤劳作、节衣缩食攒下的血汗钱。一些家境好的学生每月有1000-2000元的生活费,而农村贫困学生每月仅有100-200元生活费;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有笔记本电脑、新款手机等高档消费品,甚至开车上学,每天过着不愁吃、不愁穿的富裕生活,而农村贫困高职生连每天几元钱的生活费都要计划好,不能有一点超支,不敢乱花一分钱,他们只能把经济上的压力默默地埋藏在心底。这些强烈的反差造成农村贫困高职生心理失衡,在潜移默化之间,悲观失望、自卑感、抑郁情绪等可能就会应运而生。

2.经济压力加重学习压力,造成心理焦虑。很多贫困生是全家节衣缩食,甚至家中兄弟姐妹辍学而供其上学的,有些为了缓解经济压力,不得不在学习之余勤工俭学赚取些生活费。无奈精力有限,打工与学业难以兼顾。因为休息时间不够等原因,导致上课精神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影响了学习成绩。这些压力造成他们内心更脆弱,更不敢承受学习上的任何挫折,更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恐惧、内疚的心理。

3.经济困顿导致人际交往中自我封闭。受农村家族、亲戚、邻舍间普遍存在的互帮互助、合作友好的影响,农村籍高职生的人际交往普遍表现出真诚、善良、重情义的特点。他们远离亲人到城市求学,比其他学生更渴望友谊、理解、尊重、关心,迫切希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在现实中,他们又采取一种封闭自我的做法,不愿意暴露自己的情感,不愿意主动交往,怕别人会瞧不起自己。因为与其他高职生在经济上的差距,使农村贫困高职生负担不起聚餐、旅游、联欢、体育活动、宿舍成员集资买电脑等高消费,正常人际交往受到很大限制。由于他们难以慷慨解囊而平添烦恼,生活中的节俭行为常常被误解、嘲笑为小气。

(二)城乡基础教育、生活环境巨大差距使贫困高职生不能很好的适应大学生活

1.落后的基础教育牵制了农村贫困高职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其一农村贫困高职生在中小学时,学习环境相对较差,计算机、英语,尤其是英语口语等方面的教学相对滞后,导致其考入到高职院校以后在学习上感到力不从心。其二我国偏远地区和农村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绝大部分农村中小学长期以应试教育为主,忽视对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教育。在上高职之前,学习成绩决定一切,但进入高职后,学习成绩不再是衡量高职生综合能力的惟一标准,那些学习一般,但多才多艺的大学生,在班级、学生会、学生社团中会享有较高的声望。而这些才能正是许多从农村走出的贫困高职生所欠缺的,这些缺陷使他们经常会有一种相形见绌的感觉。很多农村贫困生表示自己可以接受或者说习惯他们经济条件与城市孩子有差距的现实,相对而言,让他们羡慕甚至感到自卑的是,城市同学的多才多艺和丰富的见识。

2.城乡生活环境的反差使很多农村贫困高职生感到无所适从。大多数来自农村的贫困高职生以前从未到过城市,他们因求学而不得不离开熟悉的乡村。面对与农村截然不同的新环境,面对全新的城市生活,他们感到无所适从,产生很多思想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矛盾。很多农村贫困高职生对现代化的一些东西根本就不会应用,像手机、电脑,更有些边远地区的同学甚至连用饭卡、公交卡、银行卡都感到不适应,再加上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的不同,使很多农村高职生感到与他人格格不入,觉得自己在风度仪表、人格魅力等方面处处不如人,从而产生孤独、嫉妒和自卑心理。严重心理不平衡的农村贫困生甚至抱怨家庭、抱怨社会,排斥同学。此外,还有部分农村高职生在考入高职后有一种“鲤鱼跳农门”的喜悦感。因此,在新的大学生活环境中,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模仿着城市人说话的腔调,走路的姿势,购买合乎时宜的衣服,尽一切努力改变自己“农村人”面貌。这些过分注重自己外表的农村高职生会产生不愿意悦纳自我的心理。行为常表现为:一是不愿意向别人述说自己的父母在农村务农;二是在生活中非常反感别人把自己视为“农村人”;三是思想上常把农村与贫穷、落后联系在一起,甚至有轻视父母,认为自己投错胎命不好的愚昧想法。

二、农村贫困高职生“心理弱势”的干预机制

农村贫困高职生之所以出现“心理弱势”,实际上是与农民贫困阶层的生活状况相伴随的“贫困文化”现象在高职生身上的综合性反映。因此,行之有效的干预机制应该是形成一个包括多元化经济资助体系、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在内的综台性的教育环境。

(一)建立多元化的资助政策体系,合理利用各种助困政策,努力减轻农村贫困高职生的经济压力

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和完善以“奖、贷、助、补、减”和“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资助体系,解决农村贫困高职生的实际生活困难问题,从而缓解其心理焦虑。需要注意的是,在助困过程中,应从原来的以补助为主到突出“奖”和“勤”。一是要强化激励机制。二是建立规范的勤工助学、社会实践制度。成立校内专门的勤工助学服务机构和勤工助学岗位,并积极联系校外社会实践工作,农村贫困高职生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获取报酬的同时,可以锻炼自身能力,熟悉和适应都市生活,真正成为适应现代都市生活节奏的高职生,从而可使他们逐步树立起自尊自重、自强的信心和进取精神。

(二)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帮助贫困生摆脱孤独,在校园大家庭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校园文化氛围是一种无形的、宝贵的教育资源,它对高职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高职院校要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努力营造团结向上、求真务实、民主平等、互助友爱的校园氛围。一是注意做好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注重宣传良性校园消费文化,如在电视、报纸、宣传栏、板报等大力宣传正确的生活态度,科学消费观念和健康、向上、文明的生活方式。要注重发现和积极宣扬那些克服贫困、努力学习成才的贫困生典型,积极营造农村贫困高职生健康发展的良好软环境。二是学校应经常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同学参与度高的校园文化活动,搭建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互相了解的平台。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教师做农村贫困高职生工作要有耐心和爱心,又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充分体谅他们的心理感受,尊重他们,让他们体会到老师的关心,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使他们有归属感、安全感;另一方面要引导城市学生、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主动接近、理解、关爱农村贫困高职生,了解他们,亲近他们,鼓励不同成长背景的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扬长避短。

(三)加强农村贫困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个人的行动指南,只有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个人才能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教育工作者要抓住新生入校的契机,帮助农村贫困高职生将自身的前途命运与社会和未来相联系,使他们认识到人的价值在于奉献。要教育他们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追求理想和实现抱负的信心和勇气。农村贫困高职生要将眼前经济困难作为锻炼自己克服困难能力和提高意志力的机会,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发奋学习,积累知识,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看轻享乐、游玩等生活内容,克服困难,自立自强,敢于承担责任,作自己命运的主人。

(四)针对农村贫困高职生“心理弱势”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教育,重视心理咨询工作

1.引导农村贫困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农村贫困高职生在刚入校时表现得土气、内向,愚讷,见识短,但这是由于农村成长环境造成的,不是他们自身的过错。而且农村贫困高职生要相信自己能很快适应城市生活,他们将经历两种完全不同生活环境的磨练,要比城市学生阅历更丰富,眼界更开阔,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此外,大多数农村贫困高职生具备真诚善良、认真踏实、自强上进、不怕吃苦等优点。农村贫困高职生要看到自身优点,敢于面对短处和不足,并积极地悦纳自我,取长补短。

2.学会合理调适不良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农村贫困高职生平时很难见到家人,与亲人联系也多是“报喜不报忧”,他们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会更多地体验到孤独和无助,再由于不会合理地调适自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其“心理弱势”愈演愈烈。所以应教会他们一些调适和宣泄不良情绪的方法,如理性情绪疗法、适当倾诉、体育运动、转移注意力等。农村贫困高职生既要看到自己目前的困难处境,也要预见到通过自己的努力,会有一个光明的前程。

总之,农村贫困高职生因其经济困难、农村成长背景普遍存在“心理弱势”现象,要从根本上解除这一现象,需要其个人、学校、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多方努力,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帮助农村贫困高职生摆脱“心理弱势”,健康成长,成为真正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1]李贵成.高校弱势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探究[J].中州学刊.2006,(02).

[2]韦国善.当今农村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现象的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03).

[3]邓晓霞.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研究[J].成人教育,2011,(04).

Research on the Causes of the Psychological Weakness in the Needy Students of Vocational College from the Rural Areas and its Intervention Mechanism

ZENG Xin-rong
(Tianjin Youth Vocational College,Tianjin,China 300191)

The needy college students from poverty-stricken areas in general show the features of“psychological weaknes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psychological weakness”and explores the effective intervention mechanism.

the needy students;vocational education;psychological weakness;intervention mechanism

G448

A

1673-582X(2012)07-0042-03

2012-04-15

曾新荣(1977-),女,天津青年职业学院讲师,天津师大教育与发展心理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高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弱势高职生贫困生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全球尿素市场弱势运行
动力煤市场或将弱势运行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
高职生学习投入状况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