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研究综述

2012-02-15 15:03温静静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文史资料陈诚抗战

温静静

(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9)

陈诚研究综述

温静静

(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9)

随着学界思想解放和新史料的出版发行,目前陈诚的研究,经历着由浅及深的过程,呈现出客观、全面、系统的研究局面。就目前所见有关陈诚研究的论著进行总结,以期推进陈诚研究的深入发展。

国民党;陈诚;研究

陈诚,字辞修,别号石叟,出生在浙江省青田县高市乡一户落魄地主之家。他先后求学于浙江省立第十一师范学校、杭州体校、保定军校,后入黄埔投身革命,擢升在新军阀混战之时,参与“围剿”红军,七七事变后积极抗战,解放战争中指挥东北战场,国民党在大陆政权即将完结之际,受命接掌台湾,晚年仕途顺畅,成为国民党中二号人物。但是由于历史、政治意识形态的原因,长期以来,中国大陆对包括蒋介石、陈诚在内的一批国民党要员缺乏全面、客观、系统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思想解放的深入和新史料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学者突破旧有的僵化思想和学术禁区,对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开始了较为客观的研究或评价。

一、学界对陈诚研究的三个阶段

1. 20世纪40-70年代末

对陈诚的关注,始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各大报刊杂志对陈诚的报道。例如《少年将军陈诚》[1]、《宜昌前线——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第六战区前线视察记》[2]、《白头“少壮军人”陈诚》[3]等多篇新闻报道,介绍陈诚的家庭背景、个人经历,并分析陈诚的个性特征、在国民党政权中的地位。1949年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大陆受历史、政治原因的影响,陈诚研究成为学界研究的雷区,一度处于停滞状态。仅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的《文史资料选辑》中的三篇回忆性文章[4-6]。这些文章多从反共反人民的角度阐述陈诚,对陈诚及其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功绩缺少客观评价,将陈诚在军事上的失败归因于性格狂妄、意气用事,缺乏缜密计划和认真部署。1965年陈诚去世时,台湾各大报刊刊登了大量回忆陈诚生平事迹的文章及陈诚的纪念集[7],但多为旧部、旧同事所写,感情色彩比较浓,满是溢美之辞。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文章,比较主观、零散,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史学研究,但为陈诚研究积累了材料。

2. 20世纪80年代-2004年

这时期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学界开始以较为客观态度介绍、评价陈诚。出现了一批陈诚的传记,如徐济德的《陈诚的军政生涯》[8]、孙宅巍的《蒋介石的宠将陈诚》[9];另有陈诚旧部的回忆资料,如政协浙江省委员会文史编辑部所编《陈诚传》[10]和樊崧甫所作《我所知道的陈诚》[11],均是根据作者亲身经历或当时所闻的事件,立场较为客观,大体能够实事求是。同时学界开始纠正改革开放之前对陈诚叙论的错误,如黄维、方靖对杨伯涛1978年所写的《陈诚军事集团发展纪要》一文中的提到相关人物的军政职务、人事变更等基本事实错误给予了补充、订正[12]。台湾方面,徐扬与寇思垒的《陈诚评传》[13]则是较早出版的陈诚传记。同时学术界开始关注抗日战争时期陈诚的军政活动,田子渝、石方杰等人利用《陈诚私人回忆资料》(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新湖北建设计划大纲》(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湖北省政府公报》等相关档案和报刊,针对陈诚在湖北抗战的军事行动,发表过数篇有深度的学术文章。

台湾学界中陈诚研究的主要成果有①:刘凤翰《陈诚与抗战后之整军(上)、(下)》,主要探讨在抗战结束后,陈诚整理国民党军队的过程。刘维开《抗战期间陈诚呈蒋委员长意见书一组》则是将“史料完整呈现,较为可惜之处在于作者并未说明自身对于此份史料的看法,或是对于时空背景的考察”。另有多篇硕博学位论文讨论陈诚在台湾的政治活动,“张慧安讨论陈诚与台湾土地改革,李功勤着重政府迁台后的政治精英,江安妮则是聚焦在1949年陈诚主持台湾省政。”[12,p7]

3. 2005年至今

台北国史馆在2004-2005年出版发行《陈诚先生回忆录》系列书籍,2006-2007年,又先后刊印《陈诚先生书信集——家书》、《陈诚先生书信集——与蒋中正先生往来函电》、《陈诚先生书信集——与友人书》。新史料的出现,推动陈诚研究的深入,学界研究陈诚的范围不再局限于陈诚的军事活动,涉及到陈诚的军事、政治、经济、教育活动,如《陈诚与两广事变、西安事变》[14]、《战前战后:<陈诚先生书信集>中的武汉抗战》[15]和《陈诚在抗战中对内部黑暗的揭露和批判》[15]、《抗战时期陈诚与鄂西地区的土地改革》[17]、《抗战时期陈诚推进湖北教育述论》[18]、《陈诚主政湖北研究(1938-1944)》[19]等文章,实事求是地肯定陈诚在抗战前后的活动。但是,这些文章孤立地论述陈诚某一方面的活动,未能对抗战中陈诚的实践活动做全面、系统的论述,也未详细探讨陈诚的抗日主张。

台湾方面,仅有几篇硕士学位论文从新的角度研究陈诚,如《陈诚主政湖北之研究(1938-1944)》以陈诚在鄂西的建设活动为研究对象,讨论军人从政现象;《台湾财经技术官僚的人脉与派系(1949-1988年)》[20]涉及陈诚主政台湾时期,与财经技术官僚的互动关系和对这批官僚的态度,但仅设一章讨论,不够全面深入。

二、陈诚研究成果

1. 关于陈诚生平事迹

《陈诚的军政生涯》[8]是中国大陆较早的陈诚传记。资料来自陈诚旧部的回忆、访谈,书后附有陈诚在抗日战争期间公开发表的部分讲话。孙宅巍在陈诚研究方面,先后出版过四部传记。其中较为重要的专著有:《蒋介石的宠将陈诚》[9]和《陈诚晚年》[21],前者引用档案馆、报刊、相关人员的回忆资料、访谈录和台湾地区的相关史料等方面的资料,讲述陈诚的生平;后者是首部讨论陈诚在台湾的改革与建设的专著,在史料上利用大量台湾方面的著作和报刊资料。《陈诚传》[10]、《蒋氏宠臣──陈诚》[22]、《我所知道的陈诚》[23],内容与前人的著作大同小异,资料来自旧部属对陈诚的回忆,较少使用电文、档案等文献。但由于当事人的记忆偏差以及政治立场导致对问题的武断分析,使得这些论著可能存在失真的部分,影响读者对陈诚的认识。在全国文史资料选辑如《文史资料选辑》、《湖北文史资料》、《武汉文史资料》、《浙江文史资料》、《鄂西文史资料》中,也有不少关于陈诚的回忆性资料和生平轶事的文章。

台湾的徐扬与寇思垒,较早对陈诚一生各阶段进行详细梳理。《陈诚评传》[13]叙述陈诚的宦海沉浮,但未有评析和资料来源。《陈诚传:集忠诚勇拙于一生》[24],旨在为陈诚及国民党歌功颂德,对陈诚的某些错误行径多有避讳。

除传记外,一些文章也多角度地介绍陈诚的生平,如《余传韬说陈诚》[25]、《陈诚沧桑军旅录》[26]等,主要是叙述1949年之前,陈诚在大陆军政生涯的几个转折点。

2. 关于陈诚军事活动

抗战时期陈诚军事研究是陈诚研究的热点问题,尤其是陈诚在湖北的抗战活动。石方杰[27]、李也[28]均肯定陈诚在淞沪抗战、武汉保卫战以及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中的贡献,但仅停留在陈述陈诚的军事部署和战事指挥研究层面,并未能深入探讨陈诚的抗战思想。于丽、田子渝的《陈诚与湖北抗战》[29]重点分析陈诚在湖北抗战特别是武汉会战、鄂西抗战时期的军事活动,同时兼论陈诚主持下的“新湖北建设”,限于文章的篇幅,作者对后者的论述未能深入。《陈诚与武汉抗战》[30]除论述陈诚在武汉会战中的军事谋划、兼理湖北省政外,也谈到陈诚的政治动员、爱国与“忠蒋情怀”,为创新之处。《战前战后:<陈诚先生书信集>中的武汉抗战》[15]通过对《陈诚先生书信集——与蒋中正先生往来函电》与《陈诚先生书信集——家书》的分析,不仅论证陈诚在“九一八事变”后就表明积极的抗战态度,还认为陈诚对武汉会战的汇报和总结是客观的。《陈诚在抗战中对内部黑暗的揭露和批判》[16]分析了陈诚对国民党统治集体内部腐败的批评,洞悉陈诚的性格思想,认为他是国民党内少有的敢于“放言直谏”的将军。

3. 关于陈诚政治活动

唐纳德G·基林(Donald G. Gillin)[31]认为1920-1950年中陈诚依靠保定军校毕业生的身份,调整地方实力派与蒋介石南京政府的关系。该文为研究国民党政权和陈诚提供新视角,但陈诚与所谓“地方实力派”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保定同学情”和“好朋友的关系”,蒋介石集团与地方实力派(特别是文中提到的桂系军阀)、国民党内的“CC系”的关系,掺杂诸多利益之争,陈诚、蒋介石也正是利用这点,调整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显然该文没有注意到。《陈诚发迹史》[32]一文讨论陈诚从保定军校毕业,八年内(1922-1930年)升为十八军军长的过程及其原因,却没有继续探讨1931年之后陈诚平步青云的原因,有点可惜。《退台初期国民党高层人事纠纷几桩个案的再解读——侧重陈诚的角度》[33]认为国民党退至台湾初期,国民党内高层人事变动背后所体现的是蒋介石集团与以美国支持为后盾的国民党内新势力的博弈,结果“陈诚遂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第二号人物”。

陈诚是否“出卖邓演达”在史学界曾有过争论[34]。随着新史料的出现,《陈诚有没有出卖邓演达》[35]、《陈诚营救邓演达》等文[36],先后根据陈诚的相关往来书信等资料,认为在邓演达被蒋介石杀害一事上,陈诚并未主动向蒋介石告密,而是多次向蒋求情,设法营救邓演达。

孙宅巍认为陈诚在西安事变中的政治活动和事后的军事行动“激化了张、杨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为事变的和平解决增加了障碍,并破坏了西北地区抗日力量的大联合。”[37]但李良明从《陈诚先生书信集家书》、《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中的相关书信、电报等史料出发,认为两广事变“陈诚既坚决维护蒋介石的领导地位,又对两广军阀采取分化瓦解的政策,从而化解中央军与两广军阀的矛盾”[14],,在西安事变之后,陈诚在西北用兵,分化东北军。

4. 关于陈诚经济建设

陈诚在主政湖北时,大力推行“建设新湖北”计划,重点发展鄂西的经济,为持久抗战提供经济基础。昌文彬归纳陈诚建设新湖北思想为“建设目的论”等五方面,认为“新湖北建设”获得较多成就,改变原本闭塞、落后的鄂西。但文章没有逐条评价陈诚建设新湖北的思想和指出其局限性[38]。有关陈诚推行的土地改革也进入学者研究的视角,《陈诚与抗战时期鄂西农业开发》[39]一文针对湖北抗战时期的农业开发与建设,解析陈诚的农业建设思想来源和措施,肯定了其积极的一面。周彦的硕士论文《抗战时期陈诚与鄂西地区的土地改革》[17],在大量地方土地改革档案的基础上,分析陈诚在鄂西土地改革的推行,并对其评价,内容翔实。

5. 关于陈诚文化建设

目前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多。张泰山与徐旭阳则分别撰文探讨抗战时期湖北省的计划教育与公费教育问题[40,41]。何小艺的硕士学位论文《抗战时期陈诚推进湖北教育述论》[18],从教育学的视角述评陈诚在湖北国统区推行的战时教育政策。

三、陈诚研究存在的问题

1. 在内容上,专著多为个人传记、回忆性文章

对陈诚的研究多引用传记、回忆文献等二手资料,其内容夹杂文学加工。虽然陈诚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国民党要员的日记、档案近乎开放,现今仍有不少作者在未采用新史料研究问题,大多倚靠前人著作与口述材料,造成行文雷同,史实错误,不利于陈诚研究的推进。

2. 在研究范围上,未能深入追寻陈诚的思想特征

多集中于陈述陈诚的生平或其在抗战期间的军政表现。台湾地区的陈诚研究,成果不多,主要参考林伯瀚,相关的讨论议题多是陈诚与台湾省政或是北伐时期的陈诚,对陈诚出任党、政、军重要地位的对日战争时期,却讨论甚少。

3. 在研究层面上,介绍陈诚生平或陈诚个案居多

集中于抗战时期陈诚的战略部署、战术应用、“新湖北建设”等,较少涉及陈诚的抗战思想的层面。被誉为“小委员长”的陈诚,对蒋介石并非一味地“愚忠”。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陈诚常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而且他对国民党政权敢于批评,这在以往的学术研究中,较少被关注到。

4. 在研究视角上,较少从人际关系网研究陈诚其人

现有的研究多是对陈诚进行孤立的个体研究,未将陈诚置于国民党上层的群体中研究,这也是当前研究的薄弱之处。

[注释]

① 因海台学术交流不便,笔者无法亲见台湾方面的相关论著,本文对台湾陈诚研究的现状介绍,大多参考以下文献:林伯瀚.陈诚主政湖北之研究(1938-1944)[D].桃园县:台湾国立中央大学历史研究所,2010:1-157.

[1] 陈枫.少年军人陈诚将军[J].孤岛,1938(1):4.

[2] 无名.宜昌前线——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第六战区前线视察记[J].良友画报,1941(169):4-5.

[3] 王青邨.白头“少壮军人”:陈诚[J].新闻天地,1945(2):4.

[4] 杜伟.我所知道的陈诚.文史资料选辑(第12辑)[M].北京:中华书局,1961:129-144.

[5] 毛啸岑.对《我所知道的陈诚》的质疑.文史资料选辑(第48辑)[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64:240-241.

[6] 杨伯涛.陈诚军事集团发展纪要[M].北京:中华书局,1978:111-186.

[7] 复旦大学历史系资料室.辛亥以来人物传记资料索引[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203-1205.

[8] 徐济德.陈诚的军政生涯[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 1-306.

[9] 孙宅巍.蒋介石的宠将陈诚[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1:1-345.

[10] 政协浙江省委员会文史编辑部编.陈诚传[M].北京:华艺出版社,1991:1-223.

[11] 樊崧甫.我所知道的陈诚.中华文史资料文库军政人物编(第10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1566-1581.

[1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72辑)[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66-282.

[13] 徐扬,寇思垒.陈诚评传[M].台北:群伦出版社,1986: 1-317.

[14] 李良明.陈诚与两广事变,西安事变[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9,210(4):75-79.

[15] 罗福惠.战前战后:《陈诚先生书信集》中的武汉抗战[A].吕一群,于丽.海峡两岸纪念武汉抗战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武汉:长江出版社,2009:108-124.

[16] 罗福惠.陈诚在抗战中对内部黑暗的揭露和批判[Z].未刊稿(罗福惠先生提供).

[17] 周彦.抗战时期陈诚与鄂西地区的土地改革[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1-43.

[18] 何小艺.抗战时期陈诚推进湖北教育述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1-47.

[19] 昌文彬.陈诚主政湖北研究(1938-1944)[D].成都:四川大学,2009:1-221.

[20] 余庆俊.台湾财经技术官僚的人脉与派系(1949-1988年)[D].台北:政治大学,2008:1-187.

[21] 孙宅巍.陈诚晚年[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 1-293.

[22] 黄亦兵.蒋氏宠臣──陈诚[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1-216.

[23] 文思.我所知道的陈诚[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4:1-341.

[24] 邱七七.陈诚传:集忠诚勇拙于一生[M].台北:雨墨文化,1985:1-208.

[25] 沈建文.余传韬说陈诚[J].武汉文史资料,2006(3): 31-34.

[26] 宅巍,德英.陈诚沧桑军旅录[J].炎黄春秋,1992(3): 70-78.

[27] 石方杰.陈诚与武汉保卫战[J].江汉论坛,1995(7):2-7.

[28] 李也.抗战初期的陈诚[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4):79-80.

[29] 于丽,田子渝.陈诚与湖北抗战[J].抗日战争研究,2000 (3):129-149.

[30] 曾成贵.陈诚与武汉抗战[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4):21-26.

[31] Donald G. Gillin. Problems of Centralization in Republican China: The Case of Ch'en Ch'eng and the Kuomintang[J].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1970, 29(4).

[32] 姚辉.陈诚发迹史[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4): 29-36.

[33] 左双文.退台初期国民党高层人事纠纷几桩个案的再解读——侧重陈诚的角度[J].社会科学研究,2011 (2):148-156.

[3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74辑)[M].北京:中华书局, 1982:128-273.

[35] 王玲.陈诚有没有出卖邓演达[J].民国春秋,1996(1): 58-60.

[36] 曾成贵.陈诚营救邓演达[J].武汉文史资料,2007(2): 35-36.

[37] 孙宅巍.陈诚对西安事变的态度[J].民国春秋,1996(5): 43-45.

[38] 昌文彬.陈诚新湖北建设思想评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3):127-129.

[39] 周建树.陈诚与抗战时期鄂西农业开发[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0(5):99-104.

[40] 张泰山,徐旭阳.论抗日战争时期湖北的“计划教育”[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3,23(2):68-71.

[41] 徐旭阳.抗日战争时期湖北国统区的公费教育制度[J].抗日战争研究2005(1):56-81.

(责任编辑、校对:韩立娟)

An Overview of CHEN Cheng

WEN Jing-jing
(Institut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350108, China)

The study of Chen Cheng, along with the ideological emancipation 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 and the publication of the new historical materials, is experiencing the process from shallow to deep with an objective,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study situation. A summary is made according to the studies on Chen Cheng to facilitate the study of him.

Guomindang Party; CHEN Cheng; study

K2

A

1009-9115(2012)01-0053-04

2011-09-22

温静静(1986-),女,福建霞浦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53-

猜你喜欢
文史资料陈诚抗战
牢牢把握红色主线凝聚奋进“红色动力”
融媒体时代如何使政协文史资料“活起来”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陈诚作品
穿插文史资料优化初中历史教学 
狠心的龙虾妈妈
爱情不止眼前的苟且
“互联网+”时代政协文史资料保管与利用研究
抗战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