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应借鉴“支教”模式

2012-02-15 14:11罗昌娴梁秀玉
图书馆学刊 2012年3期
关键词:农家书屋支教

罗昌娴 梁秀玉

(重庆文理学院图书馆,重庆 402160)

农家书屋是惠及全国农民、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工程,是农村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对农民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普及教育的重要机构。它面向农民、贴近生活,是没有围墙的大学,在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知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1]。但随着它的发展,农家书屋存在许多不足,如何从根本上改变农家书屋的现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试以“支教”模式对以农家书屋为主的农村基层图书馆进行支援,形成“支图”模式,提高农家书屋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激活农家书屋,进而提高农家书屋的使用率,促进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

1 “支教”模式诠释

1.1 “支教”模式

“支教”是对于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支援性活动。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人员,到贫困县(主要是西部)的乡镇从事为期1~2年的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志愿者服务期满后,鼓励其扎根基层,或者自主择业和流动就业[2]。

1.2 “支教”模式分析

“支教”从1996年实施以来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总体而言有以下6种模式:干部教育模式、上级政府直补模式、顶岗实习支教模式、区域内教育资源再配置支教模式、地域地区间对口支援模式、非政府组织支教模式。无论哪种“支教”模式,其共同点都是为了解决贫困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的问题[3]。支教人员由高校教师、大学生、志愿者等组成。支教的对象是农村落后地区,主要是指中西部农村地区,也扩大到了发达地区的落后区域,还包括同一地区不同教学水平的学校。支教时间有长有短,长的有一年以上,短的有几个月。经过10多年的支教,将知识传授给了学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农村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奋起精神,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了他们的奉献精神,树立为社会做贡献的理想。同时加大了统筹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推动了我国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进步。

2 农家书屋的现状

2.1 农家书屋的建设

农家书屋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6年7月提出的一项综合性文化建设工程,它是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的惠民工程。到目前我国已累计投入资金60多亿元,建成各类农家书屋39万家,惠及几亿群众,国家将于2012年基本覆盖64万个行政村[4]。《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第8条规定:“每个农家书屋的出版物由政府统一配备,每个书屋图书一般不少于1500册,品种不少于500种(含必备书目),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并具备满足出版物陈列、借阅、管理的基本条件。”

2.2 农家书屋的使用情况

在我国,一些地方农家书屋已初具规模,然而,仅仅硬件上的达标,远不能提高我国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关于切实提高农家书屋使用率的通知》中指出:近期有关部门在对农家书屋进行检查时发现,一些地方在使用上存在着许多问题。有的农家书屋由于没有配备管理员,开放时间得不到保障;有的农家书屋虽然门开着,但书柜上锁;有的农家书屋建好了,一旦通过上级的验收之后就关门[5]。从而造成国家资金的浪费,使党和政府的“惠民工程”不能发挥其正常效益,使农家书屋未能实现其价值。造成农家书屋使用率低的原因:一是农家书屋的选址问题。我国地域辽阔,农民居住分散,又由于新农村建设,撤乡并镇,使原来的多个村合成一个行政村,这就使每个村的人口增多,面积扩大,农家书屋是以行政村为单位建设的,农民到农家书屋的距离也增大,有的农民到农家书屋需要30分钟甚至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耗费时间使得农民到农家书屋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农民的阅读意识不强、农村阅读氛围没有形成。我国农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而四十年代和五六十年代的农民,还有些不识字,农民阅读的自觉性没有形成,对农家书屋的认识也不到位。笔者在调查过程中,还有一个村书记说:“这是搞形式,浪费国家的钱财,农家书屋没有用。”由此可见农民阅读的状况。三是管理问题。现在,农家书屋的管理基本是村干部代理,他们的文化水平有限,没有基本的图书管理知识和技能。

3 加强农家书屋管理的必要性

①农家书屋自身发展的需要。农家书屋应成为农村的文化中心,提高农民素质的阵地。然而,农家书屋的建设和发展虽然解决了部分农民“看书难、借书难、买书难”问题,但其使用率低,农民的积极性不高,未实现国家建设农家书屋的初衷。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加强农家书屋的管理。②我国农民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57%以上[6]。农业、农村、农民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但我国农民的总体文化水平不高,农民自觉阅读习惯和阅读积极性没有形成,这需要加强农村文化的建设。③科技发展的需求。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各个领域,特别是农业中的广泛渗透和发展,逐渐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和技术服务方式,并在农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这对农民科学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④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十二五规划中,未来5年中国发展具体目标提到:城镇人口突破8.3亿,城市化水平达到60%左右。中国社会发展展望中又提到: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城镇化是工业化的产物,是人类生产关系从农耕文明进入工业文明的转变,而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随着城市对高技术劳动力需求越来越强,他们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不仅制约他们在城市的生存能力,也制约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

以上这些都要求政府、社会等各方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改变和改进农家书屋原有的管理模式,引进新的管理机制,激活农家书屋,引导农民多读书,使农民在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中切实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新农村建设,塑造新农民形象。

4 农家书屋应借鉴“支教”模式

“支教”模式经过10多年的实施,已形成了一套改变农村落后教育,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此,笔者提出农家书屋借鉴“支教”模式,构建“支图”模式,以改变农家书屋使用率低的现状。

4.1 “支图”模式的构建

4.1.1 构建“支图”机构

农家书屋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6年7月提出了一项综合性文化建设工程,它是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的惠民工程。“支图”机构的组建,也应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组建实施。为此,“支图”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各区县公共图书馆为依靠,对全国农家书屋的建设、管理、发展进行支援性活动的一种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可以促进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互补;激活农家书屋,提高农民的阅读兴趣;提高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进而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4.1.2 组织“支图”人员

“支图”人员比“支教”人员更为广泛,它除了教师、大学生、志愿者,还包括图情、心理、法律、农业等专业人才以及有文化的退休人员。在队伍的构成上,尽量融合多层次的志愿者的参与;在队伍建设上,前期培训一定要做到位,要深入实际生活,尊重农民的生活习惯和民风民俗,讲纪律,时刻关注农民的需求。

4.1.3 确定“支图”时间

“支图”时间与“支教”一样,也可以有长有短,除要根据“支图”者的时间,还要根据农民的时间,充分利用农民赶集和农闲的时间,宣传农家书屋,开放农家书屋,吸引农民到农家书屋,形成以农家书屋为中心的农村文化学习、休闲基地。

4.2 “支图”模式的管理目标、原则、措施

农家书屋的建设是基础,有效的管理则是关键。农家书屋的管理目标是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管理原则是农家书屋不仅要在硬件上达标,还要在科学管理、有效利用、规范服务上有创新,建立正确、科学的“支图”管理模式,保障“支图”模式的有效开展。管理措施是建立有效的管理机构,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一方面要调动“支图”人员的积极性。可借鉴“支教”的管理办法,使他们愿意去“支图”,在“支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设置一套完整的“支图”激励机制,加强“支图”人员的考评工作,让“支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并在“支图”过程中不能增加农家书屋的负担。二是调动农民阅读积极性。农民阅读积极性的高低决定农家书屋使用率高低,“支图”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农民喜欢农家书屋,喜欢阅读,因而在农家书屋的建设、管理、图书的购置、阅读开放时间,都应以农民为中心,并设置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农民阅读兴趣。三是提高基层农村干部的认识。基层农村干部有上传下达的作用,并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认识的高低,影响着农民阅读的积极性,为此,应把农村基层干部的政绩与农家书屋使用率结合起来,让基层干部成为农家书屋的宣传者、工作的推动者。

4.3 “支图”模式的实施

4.3.1 大力宣传

教师和大学生“支图”的任务是通过宣传,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农民对农家书屋的认识,激发农民阅读兴趣;利用寒暑假组织农村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开展课外主题学习活动,有利于其阅读兴趣的培养;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建设、运用、管理,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普及农民计算机基础知识,充分运用新的传播技术和手段,加快信息化建设,让农民感受高科技带来的实惠。深入农村,切实了解农民需要什么样的图书,让农民真正感受到他们就是农家书屋的主人。卫生、心理、法律、农业等专家志愿者“支图”的任务是解决农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疾病、心理问题、法律纠纷、农业技术等的咨询,解除农民的困惑,并向农民推荐实用性书籍,以助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

4.3.2 规范管理

规范管理是利用图情人员的专业知识,对农家书屋进行支援。在藏书编目上要规范化,加强对农家书屋的业务指导,规范书屋的各项工作。对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流通、阅览、参考咨询、读者辅导等图书馆常规业务培训,提高书屋管理员的基本业务素质,使他们逐步成为信息资源的管理者、信息提供与传播者、信息利用的导航者、信息知识的培训者。制定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在书屋服务的时间上,要符合农村的特点,要分农忙与农闲,因地制宜,因时而化,以农民为主体。在提高农村基础文化建设上提出更好的建议,促进农家书屋健康发展。

4.3.3 创新服务模式

实施“支图”模式,首先要知道农家书屋工程的建设是为农民服务,农民才是农家书屋使用的主体,只有农民广泛参与和使用,农家书屋才能真正体现出其使用价值,才能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农家书屋的创新服务模式:一是设置农家书屋外借点,也就是根据农民居住情况增加书屋借还书的地点,还可设置“农家休闲屋”,使农民喝茶、看书休闲和棋牌娱乐为一处,融入到愉快学习的氛围中。二是上门服务,送书到农民家。现在的农村,电话基本普及,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可根据农民的需要,向农民推荐书籍,也可开发利用互联网的功能,为农民提供参考咨询服务。三是与各农家书屋、上一级图书馆、本地区高校图书馆建立文献资源共享共建机制,满足农民的知识需求,确保农家书屋藏书的实用性、新颖性和合理性。四是深入到每个农民家里,根据农民的具体情况开展各类知识讲座和技术培训,凝聚农家书屋的人气,提高农家书屋在农民心中的地位。

5 结语

农家书屋作为最贴近农民的基层图书馆,它是创造新农村文化生活的载体,更是方便有效地传播科技文化知识、传播经济信息、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的有效手段[7]。农家书屋作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对农民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普及教育的重要机构。通过“支图”模式,创新思维,把农家书屋建设成我国农村的文化阵地、农民的精神家园,从而真正实现农家书屋的价值。

[1] 王新红.论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3):45-46.

[2] 百科名片.http:∥baike.baidu.com/view/158162.htm.

[3] 李醒东.机制与限度——“支教”模式解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7):10-12.

[4] 孙寿山.农家书屋要建好管好用好[EB/OL].[2011-01-13].中国农家书屋网.http:∥www.zgnjsw.gov.cn/cms/cms/website/zgnjsww/layout3_content.jsp?channelId=2307&siteId=306&infoId=709917.

[5] 让农家书屋变成金屋银屋[EB/OL].[2011-02-27].中国农家书屋网.http:∥www.zgnjsw.gov.cn/cms/cms/website/zgnjsww/layout3_content.jsp?channelId=2307&siteId=306&infoId=709916.

[6] 林锐君.经济欠发达地区“农家书屋”建设现状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0(8):288-289,297.

[7] 苏瑞竹,黄刚.村级图书馆(室)建设模式初探[J].图书馆界,2008(4):90-92.

猜你喜欢
农家书屋支教
西江月·农家早春
篽箖·上野书屋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农家笑
农家旅社半夜惊魂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梦幻书屋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