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台湾政局动向分析

2012-02-15 09:51刘红
统一论坛 2012年2期
关键词:阵营台独马英九

■ 刘红

近期台湾政局动向分析

■ 刘红

台湾的“二合一”选举马英九取得连任、泛蓝军拥有立法机构多数席位的结果,不仅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得以继续,而且对台湾政局影响深远。

(一)两党政治格局日趋稳固,但有波动

“二合一”选举结果再次表明,“两党政治格局”成为台湾政治舞台的主要组合方式,在今后的几年间,国民党主导政局、民进党在野牵制、第三势力有声音没实力的态势不会改变。究其原因,从源头讲,两党政治格局形成于陈水扁执政后期,蓝绿两大阵营成员都出现向主要政党靠拢的趋势:泛蓝军的亲民党、新党核心成员和基层支持回归国民党;泛绿军的“台联党”主要成员和基层支持者回归民进党。此类回归成为两党政治的政治基础。

从制度讲,2008年1月第7届立法机构选举开始实施“单一选区两票制”,“一区一席、第一名当选制”使得弱小政党依靠在原有“都会、多名额大选区”集中使用兵力赢得部分席位的选举策略失效,严重压缩了同一阵营内部的小党的发展空间,形成在大党磁吸效应下小党越来越小的态势。这种“单一选区两票制”为台湾的两党政治提供了制度保障。从现实讲,在“二合一”选举中,国民党拥有56.6% 的选票,民进党拥有35.3% 的选票,其他政治力量拥有8% 的选票,在野力量即使组合起来也不够否决执政党的实力,政治运作程序和过程不利于主流政党以外的政治力量的发展。

从长远看,蓝绿阵营内部的相关政治势力都有可能站出来挑战主流势力。问题是在两党政治格局趋于稳定的趋势下的选举,任何脱离两大政党的同一阵营的其他参选者,只能处于极少数状态。如在“二合一”选举中亲民党赢得1席区域民意代表,远低于预想席位;宋楚瑜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得票不超过3%。而较有可能的是争夺“政党票”,如在“二合一”选举中,“台联党”和亲民党成为立法机构内的新党团,但缺乏推翻两大党决议的实力。在朝野之争中,第三势力当然拥有话语权,但无力否决大党的意志,也无法取得发展所需要的实力。或者说第三势力只有依附于同一阵营内部的大党,才有实现自己部分政策目标的可能。

(二)执政当局过半多数,但有牵制

马英九对于两个任期的政治定位很明确,前四年是拨乱反正,后四年是“脱胎换骨”。当前岛内外形势表明,成功连任的马英九和继续执政的国民党,执政行情看涨。观察施政背景,对于马英九第二任期,民意基本看好,台湾工商界、精英阶层和相当多民众的认同,国民党内主流力量支持,美日等西方重要国家的配合,因而具备了脱胎换骨的基本条件。从政治基础看,在2014年“七合一”选举之前,泛蓝军和国民党一直处于多数党地位,在“五都”中,国民党有“北北中”3席,在17县市长中占13席,在乡镇长中超过80%,在乡镇市民代表中超过90%,在村里长中超过95%,加上大选和立法机构选举中的优势,政党支持度国民党高于民进党超过10%,十年来重大选举得票率国民党均高于民进党5到10个百分点,因此,从数字和理论上讲,国民党处于过半优势状态。问题是国民党的过半多数优势很难发挥,一是惯性思维。马英九的第一任期,对泛绿军迁就过多,没有全面满足党内元老的要求,没有更多满足同一阵营要员的要求,决策中果断不足犹豫有余,因此批评声浪不断,民意支持度三起三落。要改变这种局面,马英九在新任期起步时就要在执政风格上脱胎换骨、焕然一新,如何做到这一点,是马英九要解决好的问题。二是欧债危机,国际需求减少,严重压缩作为外向型经济的台湾的发展空间,增加了发展经济的难度。三是绿营牵制。民进党和“台联党”具有一般在野党的特点之外,还有极强的“台独意识”和“报复意识”,在进行政党政治规则下的监督外,更有煽动族群对立、挑起极端仇恨的行为,这对国民党执政形成巨大压力。四是民意“无感”。应该说经济发展与民众“感受”是很难同步的,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多数民众的生活没有实质性提升,因此不少人表示没有感受到在两岸经贸支撑下正常运行和发展的台湾经济的好处。“无感论”严重影响执政成绩的绩效。对于国民党来说,能否充分发挥过半多数优势,勇于负责,敢于作为,加强与祖国大陆合作,积极应对欧债危机的影响,加快台湾经济发展,较好地解决高房价、就业等问题,真正使民众分享到“和平红利”,增加民众的幸福感,这是能否实现脱胎换骨的关键。

(三)泛蓝阵营重在长远,但有难度

马英九成功连任和国民党继续执政,为泛蓝阵营在台湾发挥更大作用创造了条件,更重要的是也为泛蓝阵营的团结和调整打下了基础。对于泛蓝阵营来说,是在实现阶段性目标后,立足当前,志在长远。一是稳定执政。国民党作为执政党,泛蓝军作为执政党的社会基础,实现全面执政是基本任务。台湾舆论认为,面对在野党的非理性抗争和“台独诉求”,执政党要从脱胎换骨的视角,改变四年来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善于制造议题,主导社会话语权;在决策和施政过程中,勇于控制程序、议题和策略。当然稳定执政的关键,是创造更多民众能够感受到的政绩,这是应对朝野日常竞争和选举拼杀进而稳定执政的最好武器。二是长期执政。无论是对于马英九来说,还是对于国民党和泛蓝军来说,所要思考的是如何保住国民党的执政地位。观察国民党10年来的转型实践,为应对“2016换届选举”,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建立完善的交班体制、组建合格的接班梯队、培养必要的换班心态。也就是说,马英九在完成执政、做大政绩的同时,要开始思考国民党新一届接班队伍问题,要尽量避免在新一届接班队伍到位后,出现类似马英九执政第一任期前3年间以“批马、反马”为特征的“党内不适应症”。三是历史定位。马英九作为中国国民党到台湾后的第5位党主席,无论是在施政上,还是在两岸关系上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有学者指出,在赢得“2012换届选举”后,已经没有连任压力的马英九,应该思考在国民党发展和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定位。四是党务改革。四年来国民党推动党务改革的成果在“五都”选举、“二合一”选举中已经有所体现,改革趋势是要在为赢得各项选举创造条件的同时,确保党内权力交接的顺利完成。五是泛蓝团结。“二合一”选举中,因为宋楚瑜的参选,给泛蓝军阵营带来很大困扰。当然宋楚瑜的败北,导致泛蓝阵营近期内基本没有挑战国民党主流势力的人物,为泛蓝军的团结打下必要基础。泛蓝团结是岛内反”独”力量团结一致赢得选举的条件之一,国民党要有相应的规划。如何争取泛蓝团结,彻底摘掉泛蓝“兄弟阋墙”的帽子,是考验马英九政治智慧的难题。

(四)泛绿阵营调整起步,但有分歧

由于民进党政治理念的错误、泛绿军基本盘不足,蔡英文在“二合一”选举中的失败早在意料之中,问题是民进党过分自信、自狂与自恋,所以在败选后出现遍及全党和泛绿阵营的失败感、失落感和反扑情绪。由于败选,民进党内出现要求调整政治路线和大陆政策的必要检讨的呼声。综合台湾舆论看,民进党和泛绿军的调整重点有三,一是基本态度。民进党的失败原因是什么?观察民进党的竞选历史,因为民进党支持者具有极高的政治觉悟、极大的凝聚力和极强的危机感,所以每逢选举,无论候选人如何、竞选议题和策略如何、政治动员如何,泛绿军支持者都会积极上阵、踊跃投票,所以对于民进党候选人来说,只要成为党推选的公职候选人,基本票一般都不会跑掉。那么败在何处,关键是在台湾政治的结构性矛盾决定了民进党的基本盘要小于泛蓝军,这要靠政治路线、大陆政策、素质形象来解决。特别是要靠大陆政策和“台独党纲”的改变来解决。二是权力重组。败选后的民进党的头号难题是党主席人选。按照惯例,重大选举失败党主席要辞职。蔡英文辞职后,全党马上卷起一股“争当主席潮”。争当党主席的人选,主要有非战之罪的蔡英文、“天王级”的老一代、担任南高两市市长的高级公职人员、学运世代、旧政务官等5类人士。至于最后谁胜出,这是民进党的家务事。如今由高雄市长陈菊担任代理党主席,意味着党主席选举即将全面展开。民进党新主席承担的使命主要有:完成“二合一”选举失败的总检讨、组建以夺取“2016选举”胜利为目标的新领导核心、改革党内公职候选人初选制度、指导政治路线和大陆政策讨论和调整。权力重组关系到能否为民进党的检讨、调整和胜选提供必要的组织保证。三是政治路线。观察民进党成立至今的25年来的路程,政治路线和主张一直在随着环境的改变和发展的需要在调整。如在通过“台独党纲”3年后,在1994年12月举行的第一次“省市长”选举时提出,民进党执政后也不搞“台独”;如1999年5月通过的“台湾前途决议文”,声称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按照“宪法”“国号为中华民国”;陈水扁执政时期则演变为“渐进台独”和“法理台独”,进行“台独实验”;蔡英文时期则在“模糊台独”下,推行在“台湾共识”、“台湾主体性”掩饰下的“理性、柔性台独”。过去,民进党对其政治路线进行调整是事实,但始终是在坚持“台独党纲”的前提下的调整,因此这种调整显然成效不大;而现在,败选后的民进党面对党内的压力,它的政治路线和大陆政策肯定要调整,问题是向什么方向调整?这是对民进党、尤其是对党的新领导人的重大考验。

(五)和平发展继续前进,但有争论

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之间,互动密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近年来台湾民众最关心的话题,也是台湾当局顺利执政和增加政绩的主要动力。马英九在“二合一”选举中的胜选证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在岛内成为正面议题,并发挥着重要的正面作用。同样,“二合一”选举结果也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要推力之一。一是与祖国大陆携手合作共同推进和平发展的马英九和国民党方面继续执政,使得实施4年取得重大成果的和平发展战略和政策得以延续,使得巩固和平发展成果的大环境好转。二是“九二共识”与和平发展在“二合一”选举中成为马英九竞选主张之一,有利于“九二共识”在两岸的普及,有利于两岸政治互信的累积。三是今后4年为细化、完善和落实16个协议,加快两岸合作和交流的正常化、制度化创造了必要条件。四是全面执行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启动和推进两岸投资保护、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协议的谈判,全面推进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和经济合作制度化,成为近阶段的主要工作。五是扩大交流领域、提升交流层次继续成为两岸的共同任务,尤其是充分发挥“三通”效益,加快两岸各项交流,加快两岸社会融合。

当然,也要看到由于马英九坚持“宪法一中”的政治定位和“不统、不独、不武”的大陆政策,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带来很多消极影响。一是“九二共识”在“二合一”选举的正面作用,表明台湾民意出现标志性转变,但也要看到台湾民意中的消极成分没有减少。二是国民党虽继续执政,但影响反“独”力量增长的结构性因素改变有限,泛绿阵营的综合实力、族群构成和地区性优势没有改变。三是和平发展战略机遇期得以继续,但难度和复杂性增加,如两岸关系中的“易”、“难”、“急”、“缓”、“经”、“政”的界限不好区分,如何保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应有的节奏、实现易难、急缓、经政间的递进也不好掌握。四是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进入新阶段,以情感、利益为核心的交流方式和项目30多年来已经取得巨大成绩,但要发现和实施具有震撼力、感召力的两岸交流新举措新突破不容易。五是和平发展4年来,两岸交流深度和广度都有增加,但台湾社会对两岸间的“差异”的认识也有所增加。六是马英九强调要实现“不武制度化”,表示16个协议都是广义上的“和平协议”,问题是“不武制度化”的前提是“不独制度化”,是要为两岸举行结束敌对状态谈判、签订和平协议创造条件。

总体上看,胜选后的国民党需要创造政绩,败选后的民进党需要疗伤止痛。随着2014年的“七合一”选举和2016年台湾大选“换届”的临近,台湾政局将逐渐进入紧绷期,朝野之争将进入白热化。

猜你喜欢
阵营台独马英九
斥“台独”狂人
透过实质行动支持盘臂头阵营 Naim Audio推出NAIT XS 3/SUPERNAIT 3合并功放
卖水果
不够用
顺丰联手“三通一达”反水对抗阿里菜鸟阵营
认清五大类“台独”真面目
台南孙中山铜像被拉倒 国台办:“台独”不得人心等6则
上万猪农扔粪抗议马英九
马英九接种 甲流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