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鑫卉
(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北京 100034)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是新形势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及千家万户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基础工程。为扩大文化共享工程资源的传播范围,增强传播力度,丰富少数民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民族团结和民族和谐,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开展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建设工作。本文拟介绍文化共享工程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建设的现状,并对未来工作进行展望。
文化共享工程从2006年8月开始启动将优秀文化资源进行少数民族语言译制的试点工作,由青海民族音像出版社将话剧《马背菩提》、讲座《走进格萨尔,走进西藏》译制成藏语安多方言。译制成果经中央民族大学相关专家审阅后,被认定翻译质量很高。这两部译制片于2006年11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中国人权展”上播放,获得与会领导和参观群众的高度赞扬。
在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的基础上,2007年开始,文化共享工程全面展开维吾尔语、蒙古语、朝鲜语、藏语安多方言、藏语卫藏方言的资源译制工作,分别委托文化共享工程新疆、西藏、内蒙古、吉林、青海分中心进行译制。2008年年中至年底,各省完成了译制工作,将译制成果上交文化共享工程国家中心,经中心验收合格后,这些资源马上就投入到为少数民族人民群众服务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效果。
在第一批少数民族语言资源译制工作成功的基础上,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文化共享工程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建设工作稳步开展,规模逐步扩大:增加了译制资源的种类、数量以及少数民族语言的种类。译制资源种类从第一批的讲座、农业片扩大为知识讲座、少儿动漫、舞台艺术、各类晚会、农业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务工技能、生活知识等内容;增加了哈萨克语和藏语康巴方言的译制;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建设除了译制,还直接征集部分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
经过六年的建设,文化共享工程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成果丰硕,建成维吾尔语视频资源670小时,哈萨克语视频资源410小时,朝鲜语视频资源665小时,蒙语视频资源600小时,藏语安多方言视频资源458小时,藏语卫藏方言视频资源550小时,藏语康巴方言视频资源205小时。目前,管理中心少数民族语言资源总时长3 558小时,涵盖知识讲座、文化专题、农业科技、务工技能、少年儿童专题和少数民族群众急需的法律医疗等丰富的内容。
文化共享工程少数民族语言资源采取边建设边服务的方针,每建好一批就马上投入服务,深受少数民族群众的欢迎。
2010年8月下旬,文化共享工程精心策划制作了“文化共享援疆行”光盘大礼箱,发往新疆132个县。该大礼箱分为两个版本,分别是维吾尔语、汉语双语文化资源和哈萨克语、汉语双语文化资源,均为双语可切换字幕和双语可切换配音,各由143张光盘组成,每个版本节目180部/集,时长113小时。大礼箱的内容非常丰富,由农业技术、务工技能、知识讲座、少儿动漫、杂技等几大板块组成,集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适合各年龄层次的群众观看。
2011年,为解决文化共享工程西藏自治区分中心数字资源的检索、管理、发布等工作面临的设备、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在文化部的安排下,国家中心给予专项经费,建设西藏分中心资源发布平台。分中心可以通过平台以汉藏双语的形式向所有能上互联网的人群提供以视频为主的图文、数据库、音频、动画、文字描述等适合西藏地区群众的文化信息资源和分中心制作的各类特色资源,为基层群众和藏族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同时,中心还向西藏分中心赠送了藏语(卫藏方言)译制资源礼箱。
2011年8月份,中心使用移动播放存储设备移播宝为新疆阿勒泰地区提供哈萨克语、汉语双语资源150小时,包括歌舞、电影、曲艺、讲座、文化专题片、农业专题片和少儿动漫等内容,受到阿勒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5个少数民族。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我国的少数民族人口持续增加,占全国人口比重呈上升之势。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00-2010年少数民族人口增长0.67%,高于汉族0.11个百分点。55个少数民族共有53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数量超过80种,22个民族正在使用着28种文字。据调查,在1.04亿少数民族人口中,从小会说民族语言的约6 400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60%以上,使用本民族文字的约3 000万人,约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30%。以上数据表明,在我国,民族语言文字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使用空间和重要的实用价值,在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族团结、文化传承等方面,将长期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建设和谐社会,民族的和谐至关重要,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能够极大地促进民族团结与和谐,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应充分了解我国民族发展的现状,明确我国目前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需求,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完善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和改善少数地区群众文化生活。
在文化共享工程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建设中,加强针对性,精选适合少数民族群众使用的文化资源,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2.1 不同少数民族的群众对资源的需求有一定差别
目前,文化共享工程主要将优秀的文化资源译制成以下几种少数民族语言: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朝鲜语、藏语卫藏方言、藏语安多方言、藏语康巴方言。不同少数民族的群众因所处地域不同,民族文化、信仰、传统、风俗等不同,对文化资源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如使用藏语卫藏方言的藏族群众主要生活在西藏地区,地处高原,他们需要的农业专题片内容应偏重在高原种植的农作物,以及适合在高原地区养殖的家畜;而朝鲜族群众则更需要如何种植水稻的农业视频。为了满足不同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需求,文化共享工程需要有针对性地征集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群众观看的资源,进行相应的少数民族语言的译制。
3.2.2 不同年龄层次的群众需要不同的资源
少数民族地区不同年龄层次的群众对文化资源的需求体现出明显的差别。少年儿童非常喜欢文化共享工程提供的动漫资源,而老年群众则比较喜爱健康保健类的视频节目。因此,文化共享工程需要进一步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群众提供他们需要的资源。
3.2.3 注意资源的时效性
文化共享工程在进行少数民族语言译制的时候,非常注意资源的时效性,尤其是种植养殖类的节目,当今科技发展的速度日新月异,只有把最新的节目进行译制后提供给群众,才能体现节目的价值。文化共享工程尽量缩短从资源征集到资源译制以及提供服务的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力争将最新的资源提供给少数民族群众使用。
3.2.4 尽可能提供内容丰富的资源
少数民族群众对文化资源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不仅需要关系日常生产的农业养殖种植专题片,也需要各类文化、法律、医疗、生活等方面的资源。同时,由于少数民族群众大都能歌善舞,因此对舞台艺术、各类晚会等文艺资源非常喜爱。文化共享工程应尽量提供内容丰富的文化资源,满足群众的各类文化需求。
文化共享工程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建设工作规模逐渐扩大,内容日益丰富,只有建立科学的工作流程,才能保证工作规范、高效地开展。目前文化共享工程已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需求反馈机制、工作流程规范、内容审查和技术审查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
在少数民族语言资源译制过程中,从译制目录的确定开始,都有一系列规范。译制目录的确定由各省中心负责在当地开展少数民族译制资源需求的调研工作,并将调研结果及时反馈到文化共享工程国家中心。国家中心根据各地资源需求,制定出提供翻译的资源种类和范围,邀请承担译制工作的省、市中心或相关单位从管理中心提供的资源目录中,选取适合当地少数民族群众需要的资源,将所选目录上交文化共享工程国家中心。此外,对已妥善解决版权、符合当地群众需要的资源,各地也可以予以推荐,报至国家中心审批后,纳入译制范围。
在资源译制过程中,明确各个工作环节,包括预审、台本抄录、文字的翻译及校对(所有译稿都要经过一审、二审、三审),视频制作(添加字幕、添加语音、视频还原),成品审查、提交及验收。
文化共享工程非常重视对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验收工作,建立了多重体系的验收审查制度,以保证译制成果内容尊重少数民族人民的宗教信仰、民族感情、生活习惯,文字正确、通顺、流畅,配音与画面同步、正确、流畅,不存在政治性问题和原则性错误。
2011年,文化共享工程成立了两个专家组,分别是由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专家组成的翻译专家组以及由全国各自治区电视台和译制中心专家组成的制作专家组。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直属国家民委,主要职责为承担党和国家重要文件文献、法律法规和重大会议的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是我国最权威的民族语翻译的单位。翻译专家组的建立,标志着文化共享工程少数民族语言译制工作的标准为全国最高水平。
在未来的工作中,文化共享工程需要不断完善工作流程,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
文化共享工程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建设的主要工作任务是精选优秀文化资源,进行少数民族语言译制制作,译制工作主要由文化共享工程各少数民族地区所在省、自治区分中心承担。但由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的需求量大,文化共享工程各分中心译制力量有限,共享工程还委托民族出版社、青海民族语译制中心等单位承担了部分资源译制任务。这些机构富有译制和制作经验,译制力量较强,出色地完成了译制工作。
为了充分共享优秀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文化共享工程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力量合作,准备征集新疆电视台、四川电视台藏语康巴方言卫视、民族出版社的优秀少数民族语言音视频资源投入使用。
文化共享工程的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建设工作实施六年来,取得了初步成效,获得了各方好评,但任务依然艰巨,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充分调研少数民族群众的需求,引导全社会的参与,寻求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完善工作理念、完善先进的工作机制和管理方法,注重民生,加大投入,不断创新,努力满足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让更多的百姓受益。
[1]《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EB/OL].[2012-4-3].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9/27/content_12117333.htm.
[2]丹珠昂奔.关于新时期的民族语言问题[J].民族翻译,2008(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