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文化共享工程的提升与拓展

2012-02-15 08:40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2年1期
关键词:网民工程农村

谢 林

(陕西省图书馆,陕西 西安 710061)

〔作者信息〕谢林,男,研究馆员,馆长。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自2002年在全国逐步展开,经过八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果。计算机、服务器、电子阅览、数字服务等过去在发达地区才能看到的现代化设备与技术,已经在经济尚不发达的中西部图书馆落地生根;闭塞的县、乡、村图书馆(室)“孤岛”借助现代通讯手段,从此融入图书馆大家庭的共享空间;一大批图书馆员经过不间断的技术培训,成长为新一代技术骨干;丰富的数字资源运用现代传播技术为广大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所共同分享;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资源不断丰富着各地群众的精神生活。共享工程面向农村大众搭建信息通道的目标初步实现。

然而,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共享工程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社会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推动着知识信息的来源日趋丰富和多样,人们获取、应用知识信息的方式也随之悄然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们在成为信息用户的同时,更多地选择信息互动,主动参与信息建设,使知识信息的传播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这种技术进步引发的知识信息繁荣,的确为广大农村的知识信息普及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囿于城乡人群在知识信息储备、信息应用条件、信息获取技能、信息捕捉倾向等方面的差异,城乡数字鸿沟依然存在继续拉大的趋势。如何更好地与时俱进,借助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农村群众的信息应用技能与水平,扩大知识信息在农村传播的广度与深度,是共享工程“十二五”建设当中必须面对的课题。

1 无障碍:让信息与用户“零距离”

据《2009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1〕显示,截止2009年底,互联网在城镇的普及率是44.6%,在农村仅为15%。对比2004年以来中国城乡互联网的发展差距,农村互联网发展速度放缓,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有扩大的趋势。2009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3.84亿人,年增长率28.9%,互联网在总人口中的普及率从22.6%提升到28.9%。其中城镇网民总数为27719万人,年增长率29.9%,年增长6379万人;而农村网民虽然已经达到10681万人,但年增长率只有26.3%,年增长2220万人。

再以陕西为例,看看西部地区的情况。陕西省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截止2009年底网民总数为995万人(占陕西总人口的近27%),年增长25.9%(全国排名第17位),低于全国28.9%的平均增长水平。陕西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7.9%,但农村网民仅占全省网民总数的25.8%,低于全国27.8%的平均水平。〔2〕可见,西部地区不仅网民总数少,增速低,且农业人口所占比重大,农村网民增速更低。

这组数据说明,农村群众利用互联网的人数低于城镇群众,增长速度也比城镇缓慢,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群众与知识信息之间尚存在较大距离。消除这种距离除了发展经济这个根本因素之外,主要应当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 消除空间障碍

目前部分农村地区网络使用的基础条件还很匮乏,网络使用的条件和空间不足。据调查,农村的非网民中19.7%的人是由于没有电脑等上网设备,3.5%的人是由于当地没有网络接入条件。尤其是中西部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地区,家庭拥有电脑率较低,网吧和学校成为农村居民接触和使用互联网的重要场所。

农村家庭网络普及率低,缺乏上网场所,导致在农村的黑网吧现象往往高于城镇。据华商报报道〔3〕,西安市授权网吧1100家,年上网300万人。而西安市公安局6月下旬针对黑网吧开展了“网剑行动”,仅五天就荡除黑网吧922家。〔4〕这些黑网吧多设在城乡结合部及农村,有的黑网吧甚至开在养猪场里,其隐蔽性可见一斑〔5〕。

对此,文化部正在全国依托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网点开展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无疑是一项填补农村上网场所空白的具体措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目的在于消除农村群众与知识信息之间的空间距离,其硬件建设重点在于村、镇,难点在于基层电子阅览室是否能够具有稳定的日常服务队伍及其必要的专业服务技能。在服务内容上应严格区分市场经营与公益服务的性质,把握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服务原则,避免因性质混淆开展经营性服务项目(比如网络电子游戏)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1.2 消除技能障碍

农村地区网络基础知识匮乏,对互联网的认知存在偏差。非农村网民中有38.8%的人是由于不懂电脑、网络而不上网,其比例高于城镇非网民群体。农村互联网使用制约因素从过去的观念(觉得没用)占首位,经济(没电脑)和文化水平(不会用)占次要地位,转变为文化水平(不会用)占首位,经济(没电脑)居其次〔6〕。消除农村非网民的技能障碍,促进农村网民的增长,促进农村群众利用网络信息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共享工程以及公共电子阅览室必须认真做好的一项日常的基本的和长期的服务工作。

1.3 消除经济障碍

农村上网成本相对于农民收入水平仍较高。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农村居民年平均收入在5000元左右。电脑、上网仍是奢侈品。因此,在公共电子阅览室以及共享工程的其他服务中坚持开展免费服务,消除农村群众与知识信息之间的经济障碍,是共享工程坚定不移的一项基本原则。

随着农村互联网用户的发展,剩余的农村非网民进入门槛越来越高,出现网络技术传播、扩散速度放缓的“衰减效应”。因而无障碍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对此我们必须保持充分的思想和组织准备。

2 自由:让信息传播方式从固定到移动

移动互联网以手机为终端,是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产物。而3G技术则是移动互联网取得成功的关键。3G技术所带来的高速率,使得移动通信从语音扩展到多媒体(图像、语音、视频),大大提高了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据摩根士丹利《2010年移动互联网报告》〔7〕,美国2009年3G用户为1亿零300万,普及率为37%;日本同期3G用户为9481万,普及率为87%;韩国3G用户为3384万,普及率为71%,为世界前三位。预计2012年将形成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地区(非洲、亚洲)的发展拐点,3G用户将达到10亿9000万。

手机是社会公众最为常见的随身携带的通信设备(中国手机用户7.86亿,其中中国移动的用户超过5亿)。截止2009年底,我国的手机普及率达到56.3部/百人,超过固定电话23.6部/百人的普及率。手机的高普及率决定了移动互联网的无限发展空间。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8〕显示,中国手机网民2009年增加1.2亿,达到2.33亿人,占整体网民的60.8%。手机和笔记本上网使用率迅速攀升,其中手机增长率为98.5%,笔记本增长率为42.4%,而台式机的增长率仅有5.8%。互联网随身化、便携化的趋势进一步明显。

共享工程是面向广大农村用户的信息普及工程。在搭建桌面互联网通道的同时,充分借助日趋成熟的移动通信技术与农村群众现有信息工具的特点,提高知识信息与农村群众的随身度与自由度,对于普及共享工程的内容应用程度,显得十分必要。

2.1 农村手机拥有量远高于电脑,使用门槛低于电脑等终端;农村网民网络使用相对较浅,手机聊天互动和手机新闻推送可满足初期需求。

2.2 农村网民由于收入低、消费支付能力有限及上网设备相对匮乏,手机以价格低廉、上网日渐便利获得农民青睐。2009年农村网民台式机上网率下滑至68%,手机上网率提升20个百分点,达到67.3%,高于同期城镇水平(58.3%),成为农村网民主流的上网终端。

2.3 截至2009年底,我国有超过1.55亿用户通过手机进行阅读。2010年发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通过数字进行阅读的国民比例达到24.6%,其中手机阅读占14.9%。作为一种全新的汲取知识、发展自我的方式,手机让人们有了利用一切时间碎片获取信息和知识,享受阅读乐趣的可能。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认为,由于手机阅读和新兴媒体的阅读具有方便快捷、互动的个性,以及低碳、环保、低成本等特性,越来越被大众所欢迎。〔9〕

2.4 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共享工程国家中心均已开通手机服务。利用手机终端,借助3G带来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把握三网融合的契机,进一步开发出更加丰富的手机知识信息多媒体应用,应当成为共享工程今后技术与内容研发的重点。

3 融合:让信息应用工具从单一到多样

共享工程在“十一五”期间生产的资源总量已经达到92.27TB。但是从应用工具的角度看,目前主要是采用桌面电脑、电视机、投影等几种基本工具。在信息发布方面,资源发布平台多而分散,缺乏整合,内容格式多,开放程度低,搜索工具繁多,操作程序也比较复杂。对于农村一般群众来说,普及应用限制多,要求高,难度大。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已经取得突破性成果,为共享工程当前乃至今后的建设方式开辟了丰富的应用前景。

在搜索工具融合方面,2010年6月,北京书生公司推出了“移动图书馆”解决方案,其中最大亮点是能够基于手持设备对各类数据库资源进行统一检索和全文访问,实现了跨平台、跨格式、跨终端阅读。〔10〕

2009年11 月,谷歌推出的语音搜索引起极大关注。用户只需在手机上安装一个软件,然后利用手机原有的麦克风,用普通话对手机说出需要查询的内容,谷歌中文语音搜索会自动返回整合的搜索结果。中科院声学所中科信利语音识别实验室开发的语音识别系统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果你想找一部电影里的精彩片段,只需记得其中的经典台词即可搜索。中科院声学所中科信利语音识别实验室主任颜永红表示:“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将成为一个浩大的音视频档案库,对下一代搜索引擎来说,语音识别技术是关键”〔11〕。

在阅读工具方面,涌现出更多的应用终端及其相互融合的技术,使知识信息能够借助各种阅读工具广泛传播。

三网融合:以电视网、互联网、电信网为内容的三网融合开始试点,标志着三种接收终端(电脑、手机、电视)的传输协议将逐步融合,信息接收工具之间的壁垒将被打破。2010年7月22日,广电总局与摩托罗拉签署了NGB(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合作协议,标志着广电总局在与硬件厂商建立战略合作的同时,NGB网络建设的工作也在提速(内容数字化、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按照2010年6月12日公布的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广电网络在2012年底前在全国12个城市实现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兆,同时以光纤同轴混合网为基础推进光纤入户。

网络电视:谷歌联合索尼、英特尔、罗技等公司开发的网络电视计划在今年秋季问世。网络电视使得电视信息内容的选择性、互动性都得到空前提升,借助搜索引擎,谷歌网络电视可以收看到100万个节目频道。尤其是用户可以利用谷歌手机实现与网络电视之间的互动沟通、节目转换,实现了不同信息设备之间的对话交流。

随着信息阅读工具的日趋多样,内容提供商纷纷更加积极主动地关注面向不同阅读工具的应用开发,以期为内容产品的推广赢得更大市场。美国苹果公司的平板电脑IPAD于2010年4月上市后,仅仅80天,就实现销售300万台的记录。腾讯QQ视频、新浪视频、凤凰网(凤凰移动台)、南方都市报、东方早报等媒体不失时机地开发了针对IPAD的应用工具。有消息说,美国现有电子阅读器(不包括电脑上的)280万台,但2009年电子图书销售环比增长176.6%,占图书销售总量的3%。亚马逊2010年计划销售370万台阅读器,而亚马逊电子书的销售33个月就超过纸本精装书15年的业绩,达到180∶100。继汉王电纸书之后,盛大文学也已经在建立“云中图书馆”的同时,推出了自己的“锦书”电子阅读终端。

共享工程“十二五”建设规划提出,利用云计算、智能分析、数字图书馆跨库检索等先进技术,建立整合型知识服务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知识服务(红色历史文化)的建设目标,预示着全国的共享工程建设将广泛借助新兴的电子信息技术,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在更广的范围和更多的信息终端上的全面应用。

4 互联:让共享工程从单一群体到群体互联

目前,共享工程架构的国家、地方双重资源建设、发布体系,已经开始发挥服务作用。国家中心通过多种渠道传送的文化资源遍布全国,各省根据不同的地方实际,采用相适应的技术方法搭建的服务平台,也已经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互联服务群。但是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这种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服务格局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由于缺乏跨平台之间的资源检索方法,资源的查找、使用还比较麻烦;由于目前尚无统一的资源整合方法与服务策略,众多的文化资源大都散见在各个独立群内,无法展现整体规模优势,难以吸引用户的广泛关注和利用;重复、分散的资源配置也浪费了宝贵的设备资源,硬件设备效率低下,持续发展存在隐性危机。

日益兴起的“云”技术对共享工程的资源整合与服务策略是否能够有所帮助呢?答案是肯定的。所谓云技术,就是将PC等终端设备独立的计算、存储任务,交由大规模、分布式、集群化的服务器、存储设备集中承担,用户则选择方便的信息终端,按照需要个性化地索取服务。利用云技术,将有可能极大地解放和包容终端设备,为用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据数字出版在线2010年3月10日〔12〕报道,盛大文学将建立“云中图书馆”,将旗下五家原创文学网站的内容全部接入,并且开放平台,允许报纸、杂志、论坛、博客等内容提供商自由加入,自主定价,同时向所有硬件厂商开放。2010年5月26日,国台办发言人杨毅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两岸学者将共同构建“中华语文云技术数据库”〔13〕。

共享工程国家中心已经计划在“十二五”建设期间,引入“三网融合”、云技术、智能调度等最新技术,实施“文化祥云”全网优化计划,整合系统内1万TB的存储空间和100万台以上的计算机终端,提升工程的整体管理与服务能力。此外,还将整合国家、省、市、县/区四级分布式互联网网站群,建设支持各种传播媒体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网:“中华文化门户网”。相信借助不断发展、成熟的数字信息技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一定会为缩小数字鸿沟、普及中华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1〕 CNNIC.2009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R/OL〕.2010-05-27.http://news.xinhuanet.com/eworld/2010-05/27/c_12150060.htm

〔2〕 2009年陕西互联网发展报告发布〔EB/OL〕.2010-05-27.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10-05/27/content_3056188.htm

〔3〕 西安市公安局“网剑行动”启动〔N〕.华商报,2010-06-24

〔4〕 西安黑网吧非法收入超10万〔N〕.三秦都市报,2010-07-05

〔5〕 黑网吧藏身养猪场〔N〕.西安晚报,2010—07—02

〔6〕 陈刚,张卉.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的有关问题研究—从受众的视角重视城乡数字鸿沟〔J〕.广告大观(理论版),2009(6)

〔7〕 摩根士丹利.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R/OL〕.2009-12-15.http://www.morganstanley.com/institutional/techresearch/pdfs/Mobile_Internet_Report_Simplified_Chinese.pdf

〔8〕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10-01-15.http://www.cnnic.net.cn/html/Dir/2010/01/15/5767.htm

〔9〕 手机传播要用先进文化引领〔N〕.光明日报,2010-07-26

〔10〕 北京书生公司:书生移动图书馆开启学术速读新纪元〔EB/OL〕.2010-06-12.http://news.163.com/10/0612/15/6906QMT00001125P.html

〔11〕 颜永红:“搜索”语音识别的未来〔N〕.科技日报,2010-05-16

〔12〕 罗亮.盛大文学发布电子书战略 建立“云中图书馆”〔EB/OL〕.2010-03-10.http://www.techweb.com.cn/news/2010-03-10/554222.shtml

〔13〕 邓志慧,刘洁妍.两岸专家学者将共同构建“中华语文云技术数据库”〔EB/OL〕.2010-05-26.http://tw.people.com.cn/GB/14810/11700119.html

猜你喜欢
网民工程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子午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