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建设幸福广州的心理学思考

2012-02-15 07:11秦攀博秦桂平广州行政学院广东广州510070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064
探求 2012年4期
关键词:主观心理学指标体系

□秦攀博 秦桂平(1、广州行政学院,广东广州 510070;2、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064)

以人为本建设幸福广州的心理学思考

□秦攀博 秦桂平(1、广州行政学院,广东广州 510070;2、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064)

建设幸福广州在理论体系上可有效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明确其内涵,建立多重目标体系。有效运用心理测量规范,制定专业的指标体系,合理抽样调查,综合运用评估方法,做好幸福广州的量化评估。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政策措施的心理效应,拓展幸福广州的建设途径:要以居民心理感受为导向,获得社会认同;以社会管理为抓手,满足居民合理需要;以文化建设为引领,树立正确心理导向;以社会心理疏导为途径,增强居民幸福感受力。

以人为本;幸福广州;心理学

幸福历来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也常被作为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围绕幸福开展的学术研究也体现在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中。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幸福作为其重要研究领域,更是得到学界的重视,国内对幸福的关注也逐渐升温。2006年国家统计局提出把幸福指数纳入统计体系。2011年广东提出将“建设幸福广东”作为“十二五”规划的核心任务,并公布了具体指标体系。随后,广州市也确立了“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发展目标,并正在抓紧研究具体的指标体系。目前更多的研究支持幸福是一种主观心理感受,因此在建设幸福广州的过程中,无论是重视居民的心理感受,有效获得社会认同,还是加强社会心理疏导,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提升民众的心理素质,都需要有效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一、参照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明确幸福广州的内涵目标

(一)幸福广州理论体系可参照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幸福观

心理学常把幸福定义为个体认识到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在众多关于幸福的研究中,人本主义幸福观更好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以他的“需要层次论”作为理论基础,对幸福的本质、实现条件、幸福观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形成了一种以强调个人需要的满足为核心价值取向的人本主义幸福观。人本主义幸福观从根本上来说倾向于把幸福作为个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即人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实际状况给人本身带来的满足感。[1]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幸福是个人对其自身的需要及其满足状况的一种经验把握、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目前对幸福的量化研究多是选用幸福感指标进行考查。因此,测查幸福广州所反映的居民幸福感时,除了幸福指数的描述,还要注重以人为本,从整体上考查个体的实际心理感受,而不是仅仅把幸福分解成一堆数字。

(二)幸福广州的内涵目标要体现积极心理学的思想

幸福不是政府的恩赐,而是个体和社会积极追求的目标。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幸福是客观存在的个人主观上的积极情感体验,必须重视一些客观指标对幸福的促进作用。幸福必须具有现实意义,不能完全沉湎于内心的臆测。幸福广州的内涵应该包括主观、客观两方面,没有客观基础的幸福是抽象的幸福、虚无的幸福、原始的幸福、没有说服力的幸福;没有主观心理感受的幸福,是机械的幸福、是外在的幸福、是“被幸福”。鉴于此,幸福广州的内涵应是城市的物质基础好、软实力强、居民的心理幸福指数高。建设幸福广州是个浩大的民生工程,涉及面广泛,建设周期长,必须紧密联系现实,从现实出发,不能是空中楼阁。因此从心理认知上看目标不宜单一化,需建立可实现的多重目标体系,更能得到社会认同。例如客观方面可树立“建成现代化的国家中心城市”的一般目标,建成“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世界文化名城和全省首善之区”的特色目标;既要有“率先转型升级,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近期目标,也要有“建成经济基础好,硬件设施好,软实力强”的长期目标。主观方面的目标则是成为“认同感高、满意度高、归属感强”的城市。据此,幸福广州的最终目标可定为“城市物质基础好,居民主客观满意度高,积极情感体验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城市”。

二、有效运用心理测量规范,做好幸福广州的量化评估

(一)幸福广州的指标体系要更突出民众的心理感受,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2011年广东发布了“幸福广东指标体系”[2],幸福广州的指标体系可借鉴参照,并改进和完善:一是明确细化幸福广州的内涵和目标并向社会公布,对幸福广州给出操作性定义,使进一步分解细化具体指标有明确依据。二是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幸福广州指标体系,科学增删、修改一些指标,适当调整权重系数,规范统计口径和方法。三是要更能体现居民的实际心理感受。幸福感既包含一般领域和具体领域的满意度,也包含人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幸福广州要更突出主观指标体系的比重和作用,要进一步丰富主观指标体系的内容,不能仅仅是社会生活满意度测验,还要能反映个体内心的情绪情感体验,如愉悦程度、快乐指数。因此,可在主观指标中添加一个成熟的“主观幸福感”量表,或者增设反映个人情感体验的内容。这样更能全面、真实的反应个体的幸福感受,更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幸福广州的评估导向要运用心理测量的理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一是调查的主导要体现专业性,要有顶层设计。幸福广州的测量评估不仅要体现学科的综合性和多样性,也要体现专业性和针对性,在指标体系的设计和评估过程的实施中应有心理测量学的专家参与。尤其是在主观指标体系的设计和评估中,更应由心理学专家主导。二是结果的排名要体现科学性,有利于发现问题。建设幸福广州的评估结果会被作为各级政府的“政绩”,因此在评估设计中就要体现心理学以人为本的理念。评估结果要体现专业性,数据翔实,来源清楚。评估排名要有科学性,得分的高低不能简单看分数,要看实际意义,要符合多数居民实际心理感受。尤其是主观指标不宜由政府或媒体直接排名,应由心理测量专家等专业人士主导和参与,科学运用心理测量统计的原理,考虑误差因素,分析横向、纵向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三是评估的价值要体现实效性,旨在促进发展。建设幸福广州是一个动态过程,评估结果反映的只是一个阶段成果。由于各地发展基础不一致,有差异在所难免,因此要以理性、发展的眼光看待。评估不只是为了排名,而是立足实际,重在发现问题找出差距;以人为本,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这样结果才更有实效性。

(三)幸福广州的抽样调查要符合心理测量规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一是测量范围应具体,样本要有代表性。国民幸福感的测量更适宜小范围内的大样本测量,大范围的测量对样本代表性有较高的要求,要做到合理取样并不容易。2011年广东确定了21个地级市和35个县,抽取了6900个样本作为调查对象考查幸福广东建设的情况,广州当选第一而深圳第四,结果引来八成网友非议。2011年度珠三角地区居民幸福感调查主观指标的直接排名也引来非议。[3]所以样本的选择要有代表性,结果才能更符合多数居民的心理感受。二是调查对象要同质,结果要有对比性。以往研究表明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类:人格特质因素、人口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等。[4]但抽样调查在实践中的取样却往往难以兼顾诸多的影响因素,因此有必要重视心理学中的重测信度的有效运用。因此,建议幸福广州主观指标体系发布时就要标注重测信度的数值,并在每一年度的幸福广州建设情况评估中,抽样调查至少要有一部分是往年的同一群体,这样的结果才更具有纵向对比性,更能反映幸福广州建设的成果和动态变化。

(四)幸福广州的评估要综合运用心理测量方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幸福广州的主观指标体系的测量要面向民众开放,吸引民众参与,综合运用社会心理学的调查方式,才可扬长补短。有几种方法供参考:一是把抽样纸质问卷和网上开放评估相结合。完全依靠发放纸质评估表较为耗费人力物力,且不能完全避免心理学中的社会赞许效应。适度开放网上评估,更能扩充样本的代表性。同时可运用技术手段排除无效评估和重复评估,例如只有广州范围内的电脑IP地址才纳入有效评估,且一个IP地址只能评估一次。外地民众评估可作为访客留言,结果只作参考。二是把问卷法和访谈法有效结合。自陈量表式的问卷调查的结果客观便于统计,应用范围广,但是不能深入全面了解个体的实际心理感受。建议可适当增加其它调查方式,例如日重现法,其原理是从问题的框架出发,引导被测试者回忆、再现前一天中有关快乐与幸福的心理状态,并对这种状态进行评估。[5]三是把自评与他评有效结合。客观指标体系可以综合采用本级政府的自评、上级政府和群众的他评等等方式。主观指标体系可综合运用本地居民的自评和外地民众的他评等等方式。测量方式的改进便于更多的民众参与,也能更多、更深入了解个人心理感受,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三、充分发挥政策措施的心理效应,拓展幸福广州的建设途径

建设幸福广州要紧紧结合城市的基础现状,以此为起点;紧紧围绕城市的发展规划,以此为目标;紧紧把握居民的合理需求,以此做决策。以客观指标为基础,实现主观指标的目标。充分发挥现有政策措施的心理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通过城市物质条件和软实力的发展,不断满足居民合理需要,不断提升心理幸福感,最终建成幸福广州。

(一)要以正确目标为导向,重视过程,从容建设,注重民众的心理感受

一是认知明确,定位清晰。建设幸福广州要定位为重大民生工程,要有诸多惠民的配套措施,才能共建共享。要明确幸福不是政府的恩赐而是政府的义务,要努力创造条件提高民众参与的外部诱因和内在动机。二是情感认同,广泛参与。建设幸福广州要赢得居民支持,尤其要调动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的主体意识,使得民众在心理上接纳认同,才能实现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个人努力的良好局面。三是意志坚定,从容建设。建设幸福广州将是一个长期的、创造性的实践,困难和争议也会长期存在。政府和社会的心态应该从容坚定,不怕挫折积极进取,重视过程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心理浮躁,也不能一哄而上又半途而废。四是行为笃定,真抓实干。在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订和完善指标体系,合理调整政策,重在落实,让居民真实感受城市变化,才会获得社会认同,才能建成幸福广州。

(二)要以社会管理为抓手,夯实幸福广州的社会基础,满足居民的合理需要

GDP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以人为本的幸福观就要重视人的各层次、各阶段的需要,通过合理引导,不断满足其需要,而不是压制、封堵其需要。民众有生理需要,需要社会保障;民众有安全需要,需要社会稳定;民众有归属和爱的需要,需要社会包容;民众有自尊的需要,需要社会公正;民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社会发展。因此,政府要与时俱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真正以人为本,重视民众心理感受,创新工作思路方法,理顺各种社会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营造宽松的社会氛围和良好的治安环境。通过打造公正、公开、高效的政府,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和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维护全市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满足各阶层在不同层次上的合理需要,有效提升居民幸福感,才能建成幸福广州。

(三)要以文化建设为引领,营造幸福广州的文化氛围,形成正确的心理导向

文化既是人心的精神纽带,又关系到民众的心理幸福,文化认同有利于提高广州的城市魅力和吸引力。[6]建设幸福广州,要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和心理导向作用。一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兴市。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文化强市。充分挖掘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精髓,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发扬亚运精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使得城市个性鲜明,更有特色。二是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惠民。加大基层公共服务文化体系的建设,全方位、多层面满足居民文化需求,进一步提高居民文化素质,使得城市底蕴深厚,彰显素质。三是加强文化对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文化树人。通过文化建设,形成文化共识,弱化金钱、名望、权力对价值观的影响,把追求幸福作为最重要的价值导向,使得城市氛围祥和,独具魅力。通过文化增智,文化立德,文化造福,潜移默化影响民众心理,不断提高城市软实力,才能建成幸福广州。

(四)要以心理疏导为途径,加强居民健康心理素质,增强幸福感受力

心理和谐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建设幸福广州要重视居民的心理健康维护和心理素质培育,切实加强社会心理疏导。通过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扩充心理咨询和心理援助场所,引导社会各阶层理性面对挫折困难和社会矛盾,学会合理宣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提升社会心理承受力,培育乐观、宽容、自强、自信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实现身心和谐、人际和谐及社会和谐。同时,政府要引导居民树立健康的幸福观,推动居民增强幸福感受力,正确认识自我,端正心态,合理调整期望值,避免不合理的社会比较;引导民众正确的认识幸福,发动民众积极的追求幸福,学会合理的享受幸福。通过心理疏导,使居民认识到幸福并不虚幻,幸福很真实,幸福并不遥远,幸福就在身边;幸福要全心创造,幸福要真心奉献,幸福要用心体验,幸福要开心享受,如此才能真正建成幸福广州。

[1]向玉乔.马斯洛人本主义幸福观探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3):1—5.

[2]粤府[2011]123号文.印发幸福广东指标体系的通知[Z].2011—10—9.

[3]吴渤.幸福指数:为什么广州排第一而深圳排第四[N].南方都市报,2012—2—15.

[4]陈有真.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9,(6):10—13.

[5]任杰,金志成,何慧.日重现法在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测量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2011,(5):1266—1269.

[6]梁凤莲.以文化共识为基础建设幸福广州[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6):95—98.

□责任编辑:温朝霞

C912.6

A

1003—8744(2012)04—0020—05

2012—3—11

秦攀博(1980—),男,广州行政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与管理;秦桂平(1981—),女,广东科贸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理论。

猜你喜欢
主观心理学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
主观指导与优劣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