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治国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说是经久不衰,这与它千姿百态的造型和千变万化的装饰方法是分不开的。宜兴紫砂在历代艺人的辛勤耕耘和不断探索下,在紫砂艺术的天地里形成了花色品种繁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一个艺术门类。
紫砂壶的造型结构是指壶的嘴、把、盖、纽、脚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抽象地讲紫砂壶的审美可总结为“形、神、气、态”四个方面。“形”是指作品的外轮廓;“神”是指神韵,一种令人感到意境深远的精神美;“气”是指气质,壶中所涵的内在气质,表现在协调、和谐美上;“态”即形态,是指作品高、矮、肥、瘦、刚、柔、方、圆等姿态,这四方面即为紫砂的造型艺术。是紫砂壶艺创作中必须尊从的法则。
“无极”二字最早出于老子,是老子用来指称道的终极性的,是比太极更加原始、更加终极的状态。老子的思想是:“无极生太极,太极归无极”;“无极是本,太极末”;“无极是母,太极是子”;“无极是全,太极是偏”;“无极顺而生太极,太极逆而归无极”。
此壶的创意来自于宋朝朱熹和二陆(陆子静和陆子美)关于“太极”与“无极”的关系之争的典故。其焦点是朱熹认为,如果不言无极,则许多人会误认为太极同于一物,“不足为万物之本”,但是另一方面不言太极,“则无极论为一空寂,而不能为万物之根”。二陆则认为,在太极之上再加无极是没有道理的,万物皆本之一,一即是中,即是所谓太极。在此之上再加无极是不必要的,也是多余的。
老子曰:无极即“无”,太极即“有”。
基于以上这一观点和紫砂造型艺术的特征,此壶以有万物之本的太极形出现,引伸出有万物之根的无极。
整套由壶、杯、碟五件组成,搭配自然和谐,壶嘴和壶身连成一体,符合太极的自然连贯。这一设计也是传统壶造型的一个重要突破。壶把的灵感来自于有千年经典的红木家具,壶把采用红木精雕细琢而成,线条流畅,形态与整个壶非常吻合;杯子的口沿自然盖去一小部分,体现了太极的圆活和虚实分明;杯碟呈柔和的三角形,显得轻灵沉着;壶盖是相似于太极的造型,而且盖上不带的子,体现出了无极的“无”。壶上半身铺满散金粉,有中见无、无中见有,这一装饰也正是点到了“无极”这个主题。无极就是无限可能,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无极套壶”不仅具有造型、创意、色彩之美,同时也反映出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神韵,是综合的艺术文化的体现,也突破了紫砂传统技法的制作范畴,是对紫砂陶文化内涵的深层发掘。正如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在点评此作品时讲到的,作品极具新意、造型别致。创作者花费了很大的心思在它的造型上,从材质和装饰的处理方法上都有很好的创意,在壶体上点缀的金星和壶把的木质装饰都显示了这一点,该壶具有很好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得到专家评委的好评,是给予我们对紫砂艺术探索的动力,也是对我们的激励。
艺术是同根同源、韵韵相通、曲曲相连的,“无极动而生太极,太极静而归无极”,用紫砂壶来品茗时通过人的视觉、嗅觉、味觉及触觉去感悟的。动的水、静的壶,既静中有动,而又动中有静,使整体艺术意境与文化层次又更上了一层。
紫砂造型艺术将这许多中国文化精髓统一在一起,构成了极其文雅的艺术气质,也使紫砂艺术更加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