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琳 王维宁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呈上升趋势〔1〕,糖尿病主要照顾者也随之增多,成为社会又一大潜藏的心理健康隐患群体,如果这类人群心理焦虑长期得不到解决及重视,不仅导致照顾者自身健康问题的出现,而且使得照顾者照顾质量下降,对糖尿病患者疾病稳定性将产生不良影响。主要照顾者是患者的支持者、保护者、帮助者〔2〕。他们的情绪和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患者,对主要照顾者的心理焦虑的研究归根结底主要就是为了让照顾者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照顾,从而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
1.1 定义 所谓照顾者是指为慢性病或急性病患者提供生活、情感和经济照顾的人,他们所从事的是非社会的、非专业的和非志愿的行为。照顾者可以是配偶、儿女、其它家庭成员、朋友,也可以是保姆。而主要照顾者则是承担了大部分的照顾任务的人〔3〕。
1.2 分类 主要照顾者分为3类:家庭成员,专业的护理人员或是护理陪伴,家庭成员与其他护理人员。在中国出于对患有疾病的亲人情感和责任感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原因,糖尿病主要照顾者角色多由家庭成员承担〔4〕。
2.1 主要照顾者焦虑现状 焦虑一般指那些内心难以平静下来、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以及由此产生身体症状〔5〕。由于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需要得到长期的、精心的照顾,这无疑给家庭的主要照顾者心理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考验。糖尿病由于其病程长,使得主要照顾者产生焦虑情绪,偏离正常的身心状态,这种心理焦虑问题具有普遍性〔6,7〕。
2.2 主要照顾者焦虑临床表现 照顾者焦虑的症状及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紧张、惊恐、自我挫败敌对、感觉疲劳、睡眠障碍、坐立不安、食欲不振等。
3.1 一般因素
3.1.1 自身因素
3.1.1.1 性别、年龄、健康状况 文献显示男性比女性缺乏适应照顾者角色的能力,因而男性更易产生情绪反应,但也有研究结果表明女照顾者比男性照顾者易产生焦虑〔7,8〕。关于糖尿病主要照顾者中何种性别焦虑度相对较高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年龄与焦虑度成正相关,健康程度与焦虑度成负相关〔7〕。由于年龄较小者,健康状况较好,所以照顾患者的精力、适应照顾者角色的能力、适应和调整不良情绪的能力相对年龄较大、健康状况较差者具有一定优势。
3.1.1.2 照顾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照顾者的认知度与照顾者焦虑水平密切相关,照顾者担心自己文化水平有限,缺乏对疾病认知程度,担心不能很好的依照医护人员的要求对患者进行照 顾〔9〕。
3.1.1.3 照顾者了解病情程度 主要照顾者对患者病情的了解程度不够会导致较高程度的焦虑〔10〕。主要照顾者对患者病情变化和病情发展等方面的了解度会引发紧张和恐惧等心理焦虑症状的发生。
3.1.2 经济因素 低收入水平家庭,患者治疗费用成为主要焦虑的原因〔11〕。糖尿病的治疗费用随着病程的延长、并发症的增多等因素也随之增加,给主要照顾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使得低收入家庭的经济更加拮据,主要照顾者心理状况易受之影响。
3.1.3 家庭负担因素 最早由Clausen提出的家庭负担定义为疾病对家庭成员(或照顾者)造成的困难、问题和不良影响。不同的家庭负担对家属的焦虑情绪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家庭负担越大对主要照顾者的心理焦虑影响就越严重〔12〕。
3.1.4 照顾者与患者的关系 与患者关系越亲密的人产生焦虑的情况越明显。这可能与照顾者承担的角色有关,与患者关系越亲密,其照顾者承担的责任也较多,如配偶较子女焦虑程度高〔7,13〕。
3.1.5 医疗护理及设施方面的因素
3.1.5.1 对医疗费用的收取是否准确无误及合理性 因为糖尿病属于慢性长期性疾病,治疗过程漫长价格昂贵,黄宇静〔14〕研究表明大部分主要照顾者怕多收费而导致焦虑,故医疗收费是否准确无误是主要照顾者焦虑的一个因素。
3.1.5.2 医疗水平是否能够对患者疾病的转归有所影响 俞彩红〔15〕研究表明主要照顾者对医疗水平的期望值有时高于实际,当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时,主要照顾者对医疗水平产生怀疑从而引发其焦虑心理。
3.1.5.3 医务人员的行为举止及言语 医务人员与主要照顾者的交流沟通不充分和医务人员行为言语的不恰当,会造成主要照顾者焦虑情绪。这与主要照顾者过分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和医务人员行为等的不恰当的负性刺激有关〔16〕。
3.1.5.4 医院环境因素 没有为照顾者提供安静舒适的场所,供其做短暂的休息使其焦虑程度随之增强。主要照顾者担忧病房嘈杂,没有正式床位等医院环境给患者病情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影响主要照顾者的心理状况,其焦虑程度与医院环境有关〔13〕。
3.2 特殊因素
3.2.1 自身正常生活秩序方面的长期紊乱 糖尿病主要照顾者长期生活作息的紊乱是焦虑产生的一个因素〔17〕。糖尿病患者在生活各个方面需要得到长期精心的照顾,使得照顾者在生活作息方面发生重大改变,尤其在患者入院期间,主要照顾者生活秩序严重紊乱,参加社交活动,与他人交流沟通的机会和空间减少,使得其释放身心疲劳感及负性情绪的时间减少,照顾者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3.2.2 患者因素
3.2.2.1 患者心理和生理因素 患者在患病过程中产生许多的心理和生理症状对患者家属造成直接的心理影响〔10〕。患者心理上无法接受患病的事实,无法接受长期胰岛素的注射及限制饮食种类等,身体常感到不适出现脾气暴躁、焦虑等,生理上不断出现不良反应,这些负性的反应直接作用于主要照顾者,引发不良情绪产生。
3.2.2.2 患者自我照顾能力 糖尿病患者必须长期接受药物治疗,并配合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和足部护理等自我管理行为〔18〕,而对于自制力差、生活自理能力受限的患者而言,这些自我管理行为通常是由主要照顾者对其监督完成,加之糖尿病并发症多,因此对照顾者护理水平要求较高。患者自理能力与主要照顾者焦虑具有相关性〔19〕。
3.2.2.3 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随着病情的延长出现多系统的损害,其并发症相对较多,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往往给其主要照护者以措手不及,照顾者必须适应新情况,这给原本承担大部分照顾负担的照顾者带来巨大的心理考验。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多少与其主要照顾者心理健康水平成正相关〔20〕。
糖尿病患者心理情绪的波动影响病情转归,尤其是对血糖水平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患者这种心理情志的变化与照顾者的焦虑度具有关联性。本文对糖尿病主要照顾者的心理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总结,为临床护理人员对糖尿病主要照顾者焦虑心理进行有方向性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以此减轻照顾者焦虑程度的反应,减轻照顾者负性心理对患者的影响、对于稳定患者病情及减少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有积极作用。
〔1〕魏琦,邓晓靖,张丽.糖尿病足30例临床治疗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0,23(5):813
〔2〕梁淑敏.冠脉搭桥术的围术期健康教育 [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6):1103
〔3〕杨筱多,姜亚芳.脑卒中患者照顾者负担的常用评估工具[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271-274
〔4〕阮华娟.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现状 [J].现代临床护理,2010,9(2):57
〔5〕刘带,张鸿飞.地方院校艺术类新生心理问题及对策——以韶关学院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10,14(7):1139
〔6〕张开利,孙玫,杨如美,等.慢性病病人主要照顾者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8):1975
〔7〕刘腊梅,周兰姝.老年人照顾者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7):667-670
〔8〕侯红波,白倩.痴呆患者配偶的心理负担与社会支持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6):1889
〔9〕钱绮红.自我效能干预对减轻分娩疼痛的效果观察[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9,21(12):633-634
〔10〕曹凤,刘忆菁,曹洁,等.癌症患者家属焦虑与抑郁症状的评估及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0):1538
〔11〕王继辉,吴小立,张帆,等.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配偶焦虑情绪和应对方式[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12(4):350
〔12〕穆小梅,蔡军.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年随访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20(2):111-112
〔13〕温弗乐,桑未心,林晓云.急诊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上海护理,2003,3(1):1-2
〔14〕黄宇静.心内科危重患者家属焦虑的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1):122
〔15〕俞彩红.规范护理行为避免手术室护理纠纷[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2):121
〔16〕曹爱红.基层医院急诊科医疗纠纷防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7):224
〔17〕戴曦,邢昌赢,赵奕华,等.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对其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4(4):45
〔18〕M.Y.Bertram,S.S.Lim,J.J.Barendregt,T.Vos.Assessing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drug and lifestyle intervention following opportunistic screening for pre-diabetes in primary care[J].Diabetologia,2010,(5):878-879
〔19〕任宁,吴中亮,傅菊芳.影响癌症患者主要照顾亲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9):859-860
〔20〕张卉泳.颅脑损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家属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6):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