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发展对期刊编辑素质的新要求

2012-02-14 14:04令狐国芳
关键词:期刊素质文化

令狐国芳

(太原理工大学 期刊中心,山西 太原 030024)

编辑是先进文化传播的策划者与组织者,直接推动了先进文化的生产、应用与再生产,没有编辑的辛勤劳动,先进文化就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传扬,无法实现先进文化的自身价值。编辑工作,既是一门学问、艺术,也是一种境界。一种期刊,能否实现内容和形式的高度和谐,能否引起读者的持续关注,能否得到读者的长期好评,关键取决于编辑素质的高低。可以说,编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期刊的质量、档次与水准,也决定着期刊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的地位与市场份额。

一、编辑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期刊编辑肩负着传递、交流知识信息,促进学术繁荣、文化发展,进行科技文化的宣传与教育的社会责任,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树立崇高明确的编辑理想与职业道德,要在思想上明确自身的社会定位与社会价值,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时俱进,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两立足”方针,多出精品。编辑应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职业自信心,在热心、安心地“成人之美”工作中实现精神的升华和灵魂的净化;编辑应有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守土意识,工作应细致入微,精益求精,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严格把关,坚持文化的纯洁性,既要对作者负责,更要对读者负责,决不能污染社会的精神环境[1]。

编辑工作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创造性劳动,要求编辑乐于奉献,甘当人梯,养成爱岗敬业的高尚情操,具有淡泊名利的襟怀。编辑应养成严谨的编辑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应有默默无闻、不图回报的“铺路石”精神,使编辑成为沟通作者与读者关系的桥梁。

编辑应是各种思想文化的鉴定者与评判者,应善于把各种思想文化,变零散为集中,取精华弃糟粕,使不准确、不科学的东西,经过编辑变成为比较准确、科学的文献,造福读者,益于社会。编辑通过辛勤工作,帮助作者选择、编排、加工、校正,每一篇稿件都凝聚着编辑的心血与汗水。编辑工作是繁复琐碎而又枯燥无味的复杂工作,稿件中每一观点、引文资料、人名地名,以及标点符号等“看上去再微小不过的细节”编辑都要仔细审读,甚至亲自去翻原著、查词典,反复琢磨,认真推敲,不怕繁难,不避琐细,不能有一丝疏忽大意,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果没有严谨的学风,没有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没有精细、全面的编辑作风,是很难编辑出高质量高水准的期刊的。

二、编辑应有过硬的文字驾驭与应用能力

通常,稿件都需要修改,或“伤筋动骨”的大改,或“细枝末节”的小改。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就曾说,“改章难于造篇”[2]。所以,修改文章就需要编辑有过硬的文字基本功与较深的文学功底及文化底蕴,有较强的文字概括与提炼能力、文字加工能力,以及善于挖掘文稿潜力的能力。编辑应对文稿的字、词、句、段精雕细刻,使之字正句顺,语法、语言逻辑表述恰当;对文稿的层次与结构精心构思,使之条理清晰,详略有致。精彩的部分并非身为编辑的文字表现,但很多时候需要编辑用文字来引导读者去更方便、更深入、更有效率地理解一篇文稿;或是对原稿作大刀阔斧的剪接、砍削、重点标注等文字技术处理,看似信手勾抹删改,实则都是生花之笔。

编辑除了具备传统编辑应有的语言文字素养外,还需要适应编辑工作日益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碎片化、跨学科化的新要求,具备数字化编辑出版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新技术,快捷有效地处理与管理电子稿件,达到期刊编排的标准化、规范化,大幅度提高编辑效率,缩短出版周期,显著提升期刊水准[3]。

三、编辑应拥有广博的知识与良好的信息素养

当今,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科专门化程度日益精微且相互交叉渗透,开始向综合化、系统化、边缘化的趋势发展,这就要求编辑一定要成为“通才”、“杂家”、“多面手”,做到兴趣多、知识面广,不断用最新的文化知识充实自己,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知识储备,不求“门门俱精”,但求“面面俱到”[4]。编辑应广泛涉猎知识,了解甚或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使自己所具备的知识和修养具有“百科”属性,达到谈古论今、研中探西、旁征博引、触类旁通。编辑广博的知识修养,与其专深的学科知识修养,形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和谐关系。

面对信息时代与知识经济的挑战,提高编辑自身素养刻不容缓。编辑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了解、收集、整理、传播知识和信息。面对越来越庞大的海量信息和越来越多的同质文稿,编辑应不断增强信息的查询、获取、分析、筛选、加工、评估、创新、传播等方面的能力,努力成为信息的“把关人”、“控制者”、“加工者”和“整合者”。面对新形势、新问题,编辑在工作中要随时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增强主动关注信息的自觉性,同时还要具备及时捕捉、掌握各种各样学术信息的能力,并能准确辨别其真伪,使编辑工作正确高效,符合时代潮流。

四、编辑应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

编辑不但应有广博的知识,更应拥有自己的专业领域,正如梭罗所言,大树虽植根于大地,却总是向着天空生长。编辑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不一定要求有多高的“段位”和造诣,但一定不能只是个“门外汉”。编辑只有了解与把握专业知识,掌握学科发展的方向动态、研究热点,具有良好的学术敏感性,把握学术前沿走向,才能与专家级的作者有共同语言,在同等的学术层面上深入交流、有效探讨,才能增强“眼力”,慧眼识珠,对相关稿件作出比较客观的评价与定位,编辑工作也才能游刃有余。

编辑加工有时比写作更费时费力费神,没有相当的专业水平是难以胜任的。编辑应不断加强自己在经济、法律、文学、科技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修养,以提高解决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具备深邃的学术慧眼,明辨良莠,发现及时并修正来稿中的专业性错误或伪科学成分。

编辑工作并不仅仅是对稿件进行编辑和校对,而是在编辑文字的同时对文稿进行完善、充实和润色。编辑绝不能满足于对日常编辑工作的得心应手,终日忙碌于稿件的审阅、加工、发排、校对等等,还应在工作之余钻研一些学问,随时掌握本学科的研究动态与出现的成果,积极参与专业领域的前瞻性学术科研,力争在某一领域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与学术特长,提高业务水平与专业素质。时代呼唤学者型的期刊编辑,呼唤能给读者带去真理真知的专业编辑。称职的期刊编辑绝不能只会编稿而不会写作,应学精专业方面的知识,还应不断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顺应时势,应勤于思考,经常练笔,成为学者,还要超越学者[5]。

五、编辑应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

创新是期刊生存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有创新才有特色,有创新才有生命力。编辑过程是一项充满创新思维的脑力劳动,在构思选题、组稿修改等各个环节,无不渗透着编辑的创新思维。一位称职的期刊编辑,必须有创新素养,不能过于保守,囿于传统偏见,循规蹈矩,应有追求真理的勇气、胆识与魄力。编辑家邹韬奋曾讲:“最重要的是要有创造精神……要造成刊物的个性和特色,非有创造的精神不可。”编辑应保持思维灵活,观念新颖,养成从新角度看待并思考问题的习惯,研究创新思维方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提升编辑工作的创造性,应担负起文化创新的重任,准确把握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方向,立足于文化创新,独辟蹊径,独树一帜,更新形式,创新内容,为读者提供赏心悦目的具有创新价值的文化新品[6]。

六、编辑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

在中国特定的期刊环境及市场竞争状态下,编辑作为“把关人”、“守门人”,责任大,压力也大。所以,编辑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涵养与耐挫折能力,要培养书法、收藏、旅游、音乐等广泛的爱好兴趣,养成健康豁达的性格品质。

编辑工作十分辛苦,从来没有八小时工作的界限,编辑常常整天没有休息,长年累月伏案思索、熬更守夜、辛勤耕耘。编辑作为文稿的修改者,要求思维极其敏锐,不管是半夜还是凌晨,灵感一来就得行动起来,长期如此,能不能坚持下来,体能就是一个前提。所以,编辑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体魄,充沛精力,保持平和心境、知足心态,适时进行积极地自我调适,以肩负生产特殊产品——精神食粮的重任,为传播和积累文化科学知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业贡献力量。

总之,新时代、新竞争、新环境都对编辑素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新要求,新形势下的编辑工作也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变化、新问题,编辑应该充分认识到肩负传承文化、传播信息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在具备传统工作素质修养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在不断努力学习、实践、钻研和总结中一点点提升,才能在工作中赢得发展的空间,在主动适应中寻求拓展,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代表者,成为海量信息的“过滤者”,使自己无愧于编辑这一岗位,真正成为一名称职的期刊编辑。

参考文献:

[1] 李 宏,李 民.传媒政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76-80.

[2] 张西山.编辑的人格分析——编辑的文化视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1-42.

[3] 陈学清.网络时代编辑应具备的素质[J].新闻采编,2010(4):44-45.

[4] 易高原.信息时代期刊编辑素质探微[J].新疆社会科学,2011(4):164-165.

[5] 郭秀芝.试论高校校报编辑素质[J].学理论,2010(34):268.

[6] 孙书平.略论高校学报编辑素质[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4):75-77.

猜你喜欢
期刊素质文化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期刊问答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谁远谁近?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