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实乃“半路汉贼”

2012-02-11 11:52男橘
百家讲坛 2012年17期
关键词:董卓袁绍曹操

男橘

“孟德献刀”作为《三国演义》中第一个引人入胜的高潮,即便难消杜撰之嫌,却也无意之中抛出一大命题:曹操忠过汉吗?

家教是思想的原始铸具,曹操的父亲和祖父都自称铁杆汉粉,其祖父“好进达贤能”,一度官居太尉的曹父也是“质性敦慎,所在忠孝”。就算少年曹操顽劣异常,难以说教,但自幼沐浴“忠孝”家风,耳濡目染,起码很难滋生贼心逆意。

大概谁都料想不到,曹门优良的家风竟然间接促成了一桩惊世骇俗之事。久病在床的大汉前任太尉桥玄隐约感到自己命不久矣,便含泪将自己的妻儿托付给了初入官场的曹操。当时的曹操不过是个一穷二白的毛头小子,其父曹嵩也已然失势,其政治前景可谓一片暗淡。桥玄如此信任曹操这个过气的“官二代”,表面上看是为了彰显自己廉政一生,简直患有“清廉癖”—生前身无长物,死后竟无薄棺,徒然离世,撇下孤儿寡母自然走不踏实。其实是他看重曹操的人格品性,用托妻寄子这种极端方式引起轰动,从而免费帮曹操造势,将其大名一炮打响,以继承自己未竟的兴汉大业。

由此观来,在桥玄眼中,他的“忘年交”曹操至少一来十分够朋友,二来完全具备当自己接班人,继续为刘汉竭忠尽智的潜质。

虽然桥玄的苦心在险恶的官场斗争中很快付之东流,但履任微官小吏的曹操,却在低贱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高贵非凡的业绩。

曹操职业生涯的第一份工作是“缮治四门”,即门卫头子。东汉有夜禁政策,太阳落山便关闭城门,任何人不得出入。然而很多王公贵族和当朝红人恃宠而骄,根本不把禁令放在眼里,出入随性,无人敢阻。岂料曹操一上任,直接在大门左右放置十余根“五色棒”,并严正声明若有胆敢违命者,无需审判,直接棒杀之。虽然这一把新火着实唬到了不少鼠辈,可不知死活的狂徒从来都不稀缺。宠宦蹇硕的叔父便是一位敢于以身试法的“勇士”,他压根将曹操的三令五申当作耳旁风,每晚照常到城外活动,忍无可忍的曹操毫不留情地将其乱棒打死。这一举动震惊朝野,令曹操再一次声名大震,此后“京师敛迹,无人敢犯”。

试想,曹操如若只是个胸无忠义的投机分子,怎会直接向气焰通天的当朝权宦正面开火?事实也证明,蹇硕报复的魔爪来得异常快,也异常猛。刚刚干出点业绩的曹操,很快便被明升暗贬,踢出京师。

在地方上,曹操顶住政治迫害,终于在黄巾之乱的血雨腥风中搏出一条康庄大道,先是担任都尉,不久又升任济南相,统管十多个郡县。在任上,曹操秉承自己的一贯作风,处处尽忠尽责,不但努力整饬吏治,惩办贪腐,养民护民,而且制定出一整套法规律条,试图以本州为试点,探索切实可行的治国方针。至于成效,《三国志》用12个字加以总结:“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

如果曹操的生命就此终结,那么史籍的忠义谱上定要重重记他一笔,后世装模作样的政坛小丑也便多了一位可以效仿的楷模。可惜曹操的生命坚挺无比,他不可复制的奸雄人生也因时造就。总之,就在曹操撸起双袖,准备大刀阔斧力挽狂澜之时,朝廷内外突然发生一系列骤变,具体来说,是接踵而至的三场军政风暴,残酷无情地将曹操心中那片虔诚的忠汉之云彻底撕碎。

首先是中央高层的“宦戚之争”,大将军何进和小弟袁绍经过多年谋划,准备发动政变,将阉党一网打尽。谁知万事俱备,正当东风徐徐吹来之时,何太后突然跳出来,誓死翼护心腹权宦。何太后的袒护令何、袁骑虎难下,两人既不甘心,又不敢违命,更重要的是,恐惧阉党反戈一击。结果二人为图自保,下了一步烂到极致的臭棋:召请董卓率西凉军进京胁迫何太后,强行诛宦。

曹操听闻此讯,直言不讳地讽劝二人:“当诛元恶,一狱吏足以,何必纷纷召外将乎?”此语极其精当:先是直截了当地点明应该走正规法律程序,仅杀掉恶宦头子便可作罢,这样既不会刺破何太后的底线,又能起到杀鸡儆猴的奇效;然后断言绝不能招引立场难测且野心勃勃的西凉(今甘肃西部)军阀董卓,这样异想天开的引虎袭狼,无异于饮鸩止渴,玩火自焚。

鬼迷心窍的何、袁二人当然没有理会一个小人物的忠告,于是还没等董卓进京,何进便被人设计送上了西天。董卓风风火火开进京城后,废帝屠后,酿成一场惨绝人寰的政治灾难。

宦官的无耻弄权,权臣的无能残忍令曹操对汉廷高层失望透顶,但其心中忠贞的火花依旧在燃烧。曹操离开京城,第一件事便是回到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

当讨伐董卓的诸路大军集结完毕时,士气旺盛,粮草盈仓,民心相向。在曹操看来,只要挥师洛阳,不出期年,大事可定,汉室可兴。然而,盟主袁绍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退缩,任曹操道理讲尽,就是按兵不动。袁绍给出的原因万分荒谬,竟是“卓兵強,无敢先进”,即找不到先锋部队。

于是,将贫兵寡的曹操自告奋勇,决定率先出击,以壮士气。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曹操统领可怜巴巴的几千人竟与西凉军主力狭路相逢。敌军十倍于己,战斗惨烈异常,看着家乡的将士一个接一个地被乱刀砍倒,曹操痛不欲生。最终,曹操自己也被流矢击中,身负重伤,在撤退途中,所乘战马也被追兵一剑刺死。万危关头,幸亏从弟拼死护驾,曹操才勉强捡回一条性命。

当曹操带着数日未沾食水的百余剩勇残兵撤回联军营地时,令人震惊的一幕跃入眼内,“诸军兵十余万,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这一幕,无疑让曹操恍然大悟:普天之下,已无汉臣,各路诸侯无一不是好逸恶劳,利字当头;死过一次的自己要是再傻瓜似的死忠下去,便是彻头彻尾的愚蠢。

正当曹操举棋不定时,第三场军政风暴强势袭来。董卓鸩杀汉少帝后,心怀叵测的袁绍非但不思诛贼复仇,反而欲改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名为对抗董卓,实则欲挟天子割据一方。曹操得知这等滑稽阴谋,当即修书强烈反对。心意已决的袁绍派遣使节前来撂话:“今袁公势盛兵强,二子已长,天下群英,孰逾于此?”面对委婉的威胁,曹操“益不直绍,图诛灭之”。

虽然袁绍的诡计因为刘虞“终不敢当”而胎死腹中,但这种小把戏着实掀起了一波时尚潮流,各州各郡中,自立的伪政府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最可笑的是连招募了几千新兵蛋子的下邳守将都敢悍然称帝。

这一场连一场的军政风波令曹操对汉廷彻底绝望,最终毅然决然饮下“忘汉水”,正式开启单干之路。

从此直至汉献帝时代,各方豪强纷纷起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乱世浮躁,与其说是人心不古,不如说是汉廷气数已尽,留不住忠臣能将。

曹操毕竟曾在宝贵的青年时代,于政坛底层苦心求索,于战争一线冲锋陷阵,为大汉流过汗流过血。他最终摇身变作“半路汉贼”,究竟是信仰浅薄的堕落恶行,还是洞悉事理的明智之举?任凭后人评说。

编 辑/高翠粉

猜你喜欢
董卓袁绍曹操
心动杀人
三国鼎立之王允计除董卓
山鸡舞镜
眼力与气度
袁绍其实不无能
王允计除董卓
三国演义
三国鼎立之袁绍杀宦官(下)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
曹操曾“献刀”刺杀董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