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日周
《西部大开发》杂志向我约稿,请我谈一谈大寨精神,谈一谈大寨精神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意义和启示,这也正是我想说的。
我党自从成立以来,坚持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的原则,并强调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在革命战争年代,物质贫乏,我们发挥了精神的力量,夺取了政权。进入执政年代,我们本应及时转入物质第一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时期,但因为战争文明和农业文明的惯性,又过分地强调了精神的作用,得到深刻的教训。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间,我们大抓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强调“精神文明建设不容忽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希望建设“双文明”。但在实践中,不少地方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造成“物质上去,精神滑坡”、“精神人变成物质人”的问题。在这个漫长的过程,大寨精神也由于政治形势的变迁,走了曲折的道路。比如从艰苦奋斗、改天换地的精神内核中,受“左”的影響,总结者给大寨精神加进不少当时的言语,使人们在改革开放中对于是否发扬大寨精神产生了疑惑。
现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已经充分认识到在科学发展中,必须进一步发扬时代精神的作用。这就需要拂去历史的风尘,正确认识大寨精神的实质:坚持人民第一,民主第一,实践第一的原则,充分发扬人民的力量去改造客观环境,走向富裕的道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寨人在郭凤莲书记领导下,在坚持艰苦奋斗作风中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使大寨精神迈上一个新台阶。为了重新认识大寨精神,我们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和中央党校党建部成立了大寨精神研究中心,总结和正确概况大寨精神,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西部诸省大都是资源丰富,条件艰苦,发展潜力巨大的地方,人民迫切需要改变生产条件,尽快走上更为富裕的道路。这就特别需要发扬大寨以艰苦奋斗,改变面貌为核心内容的大寨精神。《西部大开发》杂志社也派记者到大寨采访,并专访了郭凤莲同志,我们非常高兴。这无疑是为西部人民学习大寨精神起到桥梁作用。
在“农业学大寨”期间,我本人不仅多次学习大寨精神,还在读大学时在昔阳县的下思乐村和安坪村住了一年多时间。我和大寨、昔阳干部很熟悉,他们兢兢业业,吃苦耐劳,荣辱不惊,一直为大寨精神的发扬光大作着贡献。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进入深入发展阶段,西部的创业者,西部人民需要学习这种扎扎实实为民苦干的大寨精神。改革体制,必须和改造思想相结合;脑力劳动者,应该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这样才能对广大劳动人民有感情。有了这种母子连心的感情,才能有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坚定地站稳人民的立场。这些,不正是我们创新发展必不可少的精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