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发山小小说《三代日记》的赏读与摹写

2012-02-11 11:10王淦生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12年5期
关键词:酸枣饺子日记

王淦生

【赏原作】

三代日记

● 侯发山

我到一位朋友家做客,偶然在书橱里发现了他们祖孙三代的日记,阅后甚觉有趣,经他本人同意,现各选一篇,以飨大家。

朋友父亲的日记是在一沓散发着潮湿味的麻纸上画着的(他父亲不识字,只能用图记下当时的情景,朋友看图说话,我把意思记下来):

1937年12月2日 大雪

我已经两顿没吃饭了。娘说:“喝水吧,狗蛋。”我摇摇头。我不顾寒冷蹲在门口,望着飘着雪花的院子,等待着爹的归来——爹早早出去要饭了。娘说:“狗蛋,我有办法让你不饥,你躺到炕上去。”我乖乖地躺到炕上。娘技术性地把枕头抽了塞到我屁股下面,又把被子叠方正垫到我双腿下面。娘苦笑着说:“饿不饿了?”“还饿。”娘说:“你抵住炕,屁股靠墙,两条腿贴着墙尽量往上伸……”哈,我倒立起来后,果然不感到肚子饿了。

朋友的日记是写在一本发黄的白纸上的:

1962年8月5日 阴

我和妹妹正在树下看蚂蚁搬家,冷不防爹踢我一脚:“你要耍,今儿晌午不让你喝汤。”我忙从地上爬起来摸着干瘪的肚子:“我不耍了。”爹暖了脸:“提个篮去挖野菜。”村里大人小孩天天疯了似的挖,哪还有啊!爹说:“去后山沟。”于是,我勒了勒裤腰带,就提个小篮去了后山沟。

我前、后、左、右看得很仔细,生怕漏掉一棵灰灰菜、刺角芽、毛妮棵、面条棵……忽然,我发现前面地堰上有几棵酸枣树,上面挂着嘟噜连串的酸枣。我高兴坏了,忙攀上去摘一个尝尝,嗨,又酸又甜。我又吃了几个后,忙把小篮子里的野菜倒了,开始手忙脚乱摘酸枣,唯恐有人来跟我抢了。几棵树摘完了,竟摘了满满一小篮。我一路跑回家里,等待着大人的夸奖。

不料,爹看到酸枣不但没有笑脸,反而扬手在我的屁股上打了一巴掌,随后把一篮子酸枣全倒进了茅坑里。

我委屈得哇哇大哭。

“他还是个孩子,知道啥?”娘剜了爹一眼,拉我到怀里,用衣襟给我擦了把泪,叹道,“孩子,你不知道,酸枣开胃啊。”我愣愣地盯着娘,还是懵懂不明。娘说:“人吃了它,就越想吃饭……”

朋友儿子的日记是记在一本精美的日记本上:

1992年3月2日 晴

我在看动画片,妈喊我吃饭。我说不饿。妈说:“阳阳,你是不是又吃零食了?”我摇摇头。她见我还坐在电视机前,就给我端了碗饺子,嘟囔道:“整天不吃饭怎么行?”我接过碗,用筷子往嘴里扒拉一个,努力往肚里咽:“又是羊肉馅。”妈在一旁监视着我吃,我灵机一动,说:“妈,给我端杯茶。”妈转身进了厨房。趁此工夫,我把饺子往沙发下扒拉了两个。妈端来水,立在旁边不走。我又说:“妈,把健胃消食片给我拿来。”妈不知是计,转身去取。我故伎重演又往沙发下塞了几个……就这样,不大工夫,我便把这碗饺子报销了。妈嗔道:“还不饿呢?”晚上,妈去跳舞了。我就把饺子从沙发下弄出来,倒进院子里的狗槽内,看着它吃完,我才回房间打游戏……

(选自《生活的颤意》,九州出版社出版)

【赏经典】

微型小说由于篇幅所限,讲究高度凝练。在行文中,往往会省去过多的背景描写和起承转合的内容,多采用影视惯用的“蒙太奇”手法,将几个典型生活片段巧妙组接,使它们既各具内涵,又表现一个共同的主题;留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有着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在《三代日记》这篇小说中,作者精心选取了横跨半个世纪的三代人的三则日记(也是三个生活片段),展示出不同时代的生活风貌,向我们叙说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风雨沧桑和巨大变化。同时,这种通过截取生活片段加以巧妙组接来反映主题的写法也很值得我们的中学生朋友学习和模仿。常言道:形象大于思想。通过一系列生活画面的映衬、对比,表现我们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可能要比我们空洞、幼稚的说教更富有感染力,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仿写作】

反差

● 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朱昕阳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窗前看你。”

——题记

林年,一位农村里的留守儿童,家住林家村23号。这里没有电视,没有网络,但他的生活里从不缺少快乐的元素:他可以牵着自己扎的风筝在无垠的旷野上奔跑,他可以在后山茂密的丛林里“寻宝”——面对无边的田野,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生活得无忧无虑。可日子总是重复着同一个旋律,他到底有些腻了。他憧憬着到大城市里和打工的父母在一起,想踏在下雨天也不会泥泞的柏油路上看车水马龙灯火璀璨。他听邻家大哥哥说城里的房子比十颗树摞在一起还高,一根根柱子比村头的大树还粗。

苏念,一位生活在城市中的时尚女孩,家住幸福别墅区23号。家里富丽堂皇,应有尽有,出了家门便是商场和游乐园。可是她厌倦了这笔直的柏油路,看腻了立交桥下的川流不息,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也让她产生了倦意……她想去乡下过过小桥流水的生活,和大自然零距离接触,看看此起彼伏的麦浪和金黄的油菜花。她脑海里充满了幻想和期待,她知道那里有炊烟,有青砖路,有吱呀的牛车……

林年的父母打来电话告诉林年,今年过年他们不回去了——车票太贵了,春节期间加班工资也会翻倍。林年哭着让他们回来,他说,我不要钱,我只想和你们在一起,我想你们……林年的父母眼圈也红了,摸了摸口袋说,这样吧,你来我们这儿过年吧。

苏念的父亲发来短信告诉苏念,今年春节不能陪她去乡下了,他要去美国谈一笔生意。苏念哭着让他回来。她说,你几年前就答应我了,可每年寒假你不是开会就是谈生意,你赚那么多钱有什么意义?苏念的父亲看了看日历和桌上的照片说,我不出差了,今年春节我们一家去乡下过年。

要去大城市了,林年找出了爸妈从城里买回的被他一直压在柜子底下舍不得穿的那件贴牌的运动衣。第二天,林年告别了村庄,他将最珍爱的风筝挂在村头的大树上,上面写道:送给幸福中的人。最后带着他最珍爱画笔上了火车,他要画下他城里未曾见过的一切。看着他第一次乘坐的长长的火车,他惊叹了。坐在车上的他突然发现了座椅旁的一只漂流瓶。他惊奇地打開,看见上面写着:送给幸福中的人。

要去乡下了,苏念找出了很多年前就准备好的东西,尤其是那架单反相机。她从未去过乡下,她心目中的乡村都是从电视和网络上了解到的。她要将那里美好的一切保留在相机里。第二天,苏念下了火车。坐上了一架吱呀作响的牛车——这是她第一次坐牛车。在车上,她看见了远处袅袅的炊烟,兴奋得直打颤。到了村头,她惊奇地发现了挂在树头上的风筝,上面写着:送给幸福中的人。这让她想起了留在火车上的那只漂流瓶……

幸福究竟在哪里?在乡村,还是在城市?好像都不在,又好像都在。在我们每个人眼中,幸福之树似乎永远只在你所向往的那片土地上生长着。

【巧点评】

一位男孩生长在乡村,他憧憬着城市;一位女孩生长在城市,她向往着乡村。文章通过两位孩子的生活境遇和向往的反差告诉我们:幸福只是一种感觉,她往往不是我们所拥有的一切,而是我们所追求着的东西。反过来说,我们所拥有的,甚至为我们所厌倦的东西,在他人眼里也许正是一种无上的幸福,但它却常常会被拥有者忽略甚至无视。在写法上,作者将乡村与城市生活场景交叉穿插,错位出现,得到了一种“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窗前看你”的艺术效果。文章篇幅短小却意味深长。文章节奏疾徐有度,语言淡雅而有味道。

猜你喜欢
酸枣饺子日记
《酸枣刺》教学案例
饺子
故乡野酸枣
在家乡打酸枣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包饺子
成长日记
包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