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与草药

2012-02-11 11:07辑录/江娜
文史月刊 2012年4期
关键词:衣食草药秋雨

辑录/江娜

杜甫以诗闻名于世,后人称为“诗圣”,其实杜甫与药物也打了一辈子交道,采药、种药、洗药、卖药,从没消停过。这一方面因为他自己是个“药罐子”,身子骨多病,时不时的需要“来两付”,买不起药,只好自己动手了。另一方面也是为清贫的生活所迫,卖药的钱好歹还能养家糊口。

杜甫35岁来长安找工作,长期未能如愿,父亲的去世又使他断绝了经济来源。这期间,为了维持生活,他除了“寄食于人”和偶尔领到政府发的救济粮之外,便是卖药了。他在给唐玄宗的《进三大礼赋表》中就写到了自己“卖药都市”的经历。

杜甫哪里学来的医术?原来,杜甫“读书破万卷”,自小就懂得些药性、药理,也能识别各种中草药材。此外,“沉郁顿挫”的他,壮年便患有糖尿病,发过疟疾,久病成医。他的这点本事,也是从自身多病的亲身体会中积累起来的。

药材从何而来?一是到附近山野里去采,有时回趟老家也要采些药材回来。二是在自家庭院里种植,从《叹庭前甘菊花》和《秋雨叹》诗中,我们可知杜甫种过甘菊和决明。甘菊散风清热,可入药。决明所结的果实叫“决明子”,能清肝明目,也是一种药材。天宝十三载秋天,长安一带連降60多天雨水,很多花草在雨水中泡烂了,而杜甫那一亩三分地里的决明却长势喜人:“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秋雨叹》)诗人看到自己亲手种的药材居然都安然无恙,喜不自禁,决明的朵朵金花在他眼里仿佛变成了无数的铜钱。作为一个诗人,有这种“庸俗”的联想,说明了药材对于他意味着什么。

759年春夏之际,长安大旱,杜甫带着全家离开关中,开始流浪,所到之处,也多是以采药和种药换取衣食之需。在秦州时,他在茅屋前开垦药圃,种植黄精。有一次,他在散步时发现太平寺里有一眼清泉,面对汩汩的流水,杜甫不禁感叹说:“要是能把这条泉水引到屋前,润一润自家的药圃该有多好。”

草药需要洗净、晒干,才能拿出去交换衣食,有时社甫忙不过来,老伴就帮助他做。在这艰难之际,老伴真是他不可缺少的劳动帮手。杜甫在诗中颇有几分自得地写道:“晒药能无妇?”由衷地赞美了身边这位能干的贤内助。

猜你喜欢
衣食草药秋雨
浣溪沙·人间衣食在三农
衣食且足,荣辱何觅?
秋雨
草药王
农民
秋雨
八十晋二感吟
秋雨
五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