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典图书再版的思考

2012-02-10 00:55詹学伟
出版广角 2012年2期
关键词:选本经典作品漓江

最为核心的是考虑读者分层,差别定位。一部经典作品,是面向中低高端读者,还是依据年龄层次来阅读的接受水平划分;是注重实用价值,还是审美价值,这个问题至关重要。

当下经典图书种类繁多,其中莫过于鲁迅的作品了。鲁迅全集、选集,杂文、诗歌、散文、译文等各类版本,还有各杂文集单行本不计其数。国内无论大小出版社都出过,有的出版社还有多个版本,累计发行量以千万计。其中的小说集,也是不下几十种版本。今天笔者仅从业务角度简要考察《鲁迅小说编/全集》(以下简称《全集》)的再版状况。

1.《鲁迅小说全集》出版基本状况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出版发行的鲁迅小说全集和单选本,也一直是市场上的常销书。其中鲁迅小说的版本就有近30种,这还不包括单个出版社的重印与再版。为了便于全貌反应其出版状况,笔者制作下列表格(见表1)试做分析:

通过上述表格信息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如下结论:

①上世纪90年代,《全集》再版版本为5种,到了本世纪初10年之内,《鲁迅小说全集》(以下简称《全集》)再版数量一度达到17种,几乎成为一种井喷现象。反映出我国出版业在新时期的繁荣,同时也是各大出版社、广大读者对经典作品的重新认识与理性接纳时期。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较,那时候的阅读由官方的介入和推动因素较大,不一定真实反映民间的阅读需求。当市场放开之后,读者的阅读自由与选择的条件下,重新选择阅读经典,也推动了出版业的高速发展。

②出版社及时抓住出版热点,出版《全集》。在2006年一年的《全集》再版版本有5种,加上2005年再版的2种,共达7种,这一年刚好是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纪念,凸显出版人及时抓住这种出版热点,满足广大读者对鲁迅先生的纪念以及作品的阅读需求。

③几乎每个出版社,每个省市都出版有《全集》。鲁迅小说作品,按照专业分工,应由各文艺社出版的。但从上表看出,一些大学出版社、人民社等非文艺社也竞相再版此类经典。这些需要出版行政主管机构、行业协会进行引导与规范。

④ 90年代的版本,在用纸、印刷、装帧设计等方面,少有精品出现。除了漓江社、人民文学社的版本之外,这与当时出版印刷工艺、读者欣赏水平、出版社的出版能力有关。到了本世纪初的10年,《全集》的各类版本开始个性化了,注入了更多个性化元素,如图文版、名家选本、点评版、插图版等纷纷涌现。这是出版社、编辑、读者三方良性互动的结果,但仍有不足之处,大多是面向成人中高端市场的需求,只局限于图文版,没有视频、有声版、盲文版等版本,这些也是针对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一本经典作品的再版选本格局应该是可以覆盖到各个年龄层次、文化层次乃至各个阶层的,这样的不同类型版本,也才是真正的进入出版个性化时代。

⑤《全集》在海外出版情况不佳。除了台北洪范书局出版繁体版之外,就是今年出版的匈牙利版本了。该书由匈牙利已故汉学家高恩德翻译的匈牙利文版《鲁迅短篇小说选》2011年9月份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出版发行。另外在本世纪初期,也陆续有杨宪益编译英文版选本面世,也非《全集》。这不仅与鲁迅小说在国外的受众规模有关;也与鲁迅小说本身的特殊性,语境变迁,时代变化,国外汉学读者的接受水平有关。

2.长江文艺出版社和漓江出版社两版《鲁迅小说全编》之对比

除上述20多个版本初步对比之外,笔者选取其中两个版本,漓江社和长江文艺社的版本,以各种基本的出版元素进行类比(见表2),试图做出一些规律性总结来,供业内参考。

分析结论:

①高质量的底本是再版经典的质量基础。虽然两家出版社在出版说明里都列出是以1938年的《鲁迅全集》为蓝本,但编校质量还是有差别的,这种情况一般读者仔细读一读就感受得到,何况喜欢鲁迅小说的读者。

②装帧设计、封面插图等个性化应用,提升图书的文化品位和审美价值。对比两家出版社设计的封面,漓江版封面古朴典雅,有文化气息;长江文艺社出版封面有些浓郁内敛,给人一种压抑感,第二版之后封面有所改进,说明开始应市而动,主动贴近读者与市场需求了。

③读者分层次、分年龄阶段,差别定位更能找到市场空间。漓江版没有注释,但选本干净,定位相对高端的读者,书后附有《鲁迅论小说创作》;长江文艺版有注释,但字体较小,不方便阅读,第二版之后也及时改进了。如果是定位不同读者群体,不如把服务功能做得更为充分一些,这样不求覆盖所有读者,但做实一个年龄段的读者,远比“全面撒网”较好。

④在同质的条件下,价格因素影响比较大,直接影响读者的购买愿望。读者对价格因素敏感度也比较大,图书作为生活的非必需品,和一些中低端读者,购书更多是考虑价格实惠与否。漓江版第一版价格便宜实惠,后来与长江文艺版定价趋同,这说明出版社定价都有上限,以薄利多销的定价策略可能更能获得读者认同。

⑤名家校勘、專家点评,直接增强再版经典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漓江版出彩的地方就在于要求金隐铭校勘,丁聪插图,通过名家效应,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和文化感;而长江文艺版只是一般编辑校勘,至少说在宣传攻势上逊色一些。

⑥两类版本的实际销量,无法可考。漓江版的版本先后再版2次,加上第1版,基本没有更换版本,暗示其市场反应比较好,也说明从开始对选本进行集约化处理,几乎是长期收获;长江文艺再版之后几乎是重新设计了,也反映出原有版本不足,及时调整思路,跟上市场和读者步伐。

3.《全集》再版给出版社的启示

通过上述具体案例、样本分析,出版社如要再版经典图书,需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再版经典图书的底本需慎重选择。经典著作价值不会因时间流逝而掩埋。选择这类图书再版,其社会与经济价值不言而喻。但需慎重选择底本并参考其他选本,同类品种的经典作品,在市场上有不同版本,需要该领域的专家协助把关,和专业的市场销售人员,组成立体的价值评估体系,再确定其是否需要再版,切不可“抓到篮子里就是货”,这样不仅浪费出版资源,也有损出版社声誉。比如国外经典小说在国内的译本,也是数量众多,这需要选择名家译本,最大限度在经典图书再版的入口严格“进厂质量”,才能出产高质量的经典图书。

②雄厚的编校力量和精湛的装帧设计等提升图书品位与附加值。选择好了经典图书的品种与蓝本之后,就需要出版社寻找专业编辑开始重新编校。一般出版社采取办法,就是一般文艺社科编辑从事基本的图书知识正误编校,还不足以增加经典作品的附加值。而是需要像漓江社的《鲁迅小说全编》这样的,邀请相关专家校勘,提供更为专业的知识背景支撑,保证选本的高品质。并结合近年来对该类经典作品的评价和最新研究发现融入其中,这样才能满足不同读者全方位、多层次的需求。

如针对鲁迅作品读者群体,可以提高装帧设计质量,使其更为精致典雅,这类群体不再是一般读者了,阅读这类作品,获得知识愉悦和思想认识不再是唯一诉求了,而是更进一步扩大为生活品质与审美诉求。

要摒弃一种观念,以为这类经典作品多次再版,已培养了大批读者,就忽视装帧设计的重要性。殊不知,随着社会发展,读者对一本图书的购买选择和阅读品位都是变得越来越“挑剔”了,这种“挑剔”表面上增加了出版社的工作难度,但从长远时间跨度来说,有利于提高中国大陆的出版水平和质量。

③市场营销主动出击与全方位立体推广。“酒香不怕巷子深”,这是过去买方市场形成的观念,当今市场受到网络等新兴媒体冲击,读者群体分化严重。即使是“好酒”,还是很多人不知道。就更需要在销售营销上做足文章。具体说结合常规模式和经典图书本身特色,有如下方法可供参考:

参加全国图书展销,博览会等,尤其是专业学科类图书展销。这类主题展会,不仅聚集了行业内的精英,更有诸多有市场眼光的分销商,成为出版社和读者之间的桥梁与纽带。

立体营销,主打“名家+名作+名编辑+名设计+精英销售团队……”这类最强阵容组合牌。因为每一个“名”字招牌的加入协同作战,将整体助力这个团队的整体营销能力和该类图书的品牌价值。相反,我们出版机构如果只通过低价倾销等手段短期内获得一些读者和市场,但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除上述销售之外,网上书店和经销商也不容忽视。网上书店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如当当网、卓越网等网商。根据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网上书店将是未来出版社的主要销售渠道之一,其方便快捷的搜索平台、丰富的品种、送货上门的方式,将使其地位变得十分重要。这需要出版社积极主动与网商进行对接。网上展区与销售板块不仅需要详细发布书籍的版本信息,更须由专家、读者、市场做出具体分析、评价和反馈机制。

④最为核心的是考虑读者分层,差别定位。一部经典作品,是面向中低高端读者,还是依据年龄层次来阅读的接受水平划分;是注重实用价值,还是审美价值,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如经典文艺作品,再版除了普及本之外,可以增加各类选本,如注释本,针对青少年的图文本,简化本,插图本,甚至有声版,盲文版,海外版,繁体版,少数民族语言的版本。

加上经典图书受众群体规模比较大,可以进一步细分读者群体。就拿鲁迅杂文来说,针对广大青少年,可以增加一些注释和延伸阅读、背景解读等,并尽可能以增加兴趣点为主,逐步加深阅读深度。当然上述版本哪一类或者哪几类比较好,取决于市场预估与市场调研。选择其中一类还是几类,并非多多益善,而是恰到好处,看准市场前景,及时调整策略,对读者市场和潜在性进行挖掘。

⑤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再版经典的种类与出版资质须由出版行政机构与行业协会的宏观调控。出版总署和各省市出版行政主管机构根据每年度或者几个年度报送的图书出版数据分析,建立和完善质量评价体系,依据这些参数审核出版机构是否拥有经典图书的再版资格。出版机构出版品种定位各有分工与专属,文艺社出版主要为文艺类书籍。不串线,不越位,这也是节约出版资源必然要求。

出版非本专业出版品种已成事实,可否进行书号资源调控。比如规定一个最高限度,当年书号数目的百分之多少为宜,超过某个界限,各个出版社之间就没有任何差别定位了,变成了“你有我有全都有”,最后是“你做不好我也做不好”。但出版质量良莠不齐,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更是破坏行业风气,引发恶行循环。

对于专业出版社经典再版图书的质量监控体系与指标——比如专门出版古籍类作品的,设置专业图书质检委员会,对再版的经典图书进行抽查,从出版资质、内容校订、装帧设计、印刷质量等,累积错误达到某一个临界值,就取消该类图书的出版资格。严格出版行业自律,有利于提高图书再版质量,净化图书出版市场与环境,更能引导国内专业出版书在有序竞争中提高出版质量,为中国出版业的再度繁荣和融入全球化市场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长江商报社)

詹学伟,湖南省作协会员,资深编辑。先后从事过宣传、报刊编辑、网媒、图书策划等工作,业余研究新闻出版行业发展,注重微观考察。曾在《中国新闻出版报》《出版科学》《中国图书评论》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猜你喜欢
选本经典作品漓江
为什么读经典(节选)
选本编纂与“朦胧诗派”的建构
漓江情画
中国京剧选本之“选”与比较研究(1880—1949)
感悟经典作品 提升美术素养
中国古代戏曲选本概念辨疑与类型区分
撷英 经典时期的经典作品
月下漓江
古典音乐欣赏与时代的融合——经典作品欣赏引发的思考
军事文告的第一个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