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2011年度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召开*

2012-02-09 03:04
大豆科技 2012年1期
关键词:试验站大豆体系

2012年1月5 日至7日,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年度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会议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承办,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韩贵清,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生产处王春海副处长、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科教处高瑞宽副处长出席会议,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天富博士主持会议。参会人员包括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顾问专家、岗位科学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及团队成员等共计156人。

在为期3天的会议期间,黑龙江省农业厅生产处领导组织完成了对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的考评;与会人员听取了各功能研究室主任、全体岗位科学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2011年度工作汇报及下年度工作计划,对照体系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进行了评议、考核;体系“十二五”重点任务技术负责人汇报了本年度任务实施情况及2012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认真总结“十一五”工作经验,找出制约我国各产区大豆生产的主要问题,经过反复论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重点开展了东北北部高寒地区重茬大豆增产技术研究与示范、东北大豆—玉米轮作均衡增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黄淮海麦茬夏大豆机械化免耕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大豆间作套种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等4项重点任务;针对大豆产业链条上各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功能研究室为单位,集中开展了高产抗逆大豆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等9项合作研究工作;稳步推进基础性数据积累,建立并逐步完善了30个产业研发数据库,进一步摸清大豆产业家底;组织开展了大豆产业技术研发、展示、示范和分级技术培训,及时解决大豆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为全国大豆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经过“十一五”的发展建设,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结构逐步完善,机制日趋完善,成果不断涌现。2011年度,进一步强化机制创新,发挥体系的整体联动功能,在解决制约大豆产业发展的全局性、关键性技术问题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中,黄淮海免耕覆秸技术和配套机具研究取得突破,基本解决了麦茬处理、秸秆还田和精播保苗的问题,显示出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这一进展是典型的体系研发成果,即综合试验站提出技术需求,农机专家设计机具,栽培专家提出改进意见,在综合试验站实现技术集成。在前瞻性研究方面,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揭示了大豆疫霉毒性蛋白协同作用机制及毒性基因的作用方式,结果发表在Plant Cell等国际刊物上,引起了国外同行的关注。大豆产后处理和加工研究室根据市场需要,研制出以豆渣为主要原料的大豆素肉(简称豆肉),口感可与各种肉类媲美,为增加大豆附加值,增强大豆产业核心竞争力找到了重要突破口。在大豆品种选育、栽培技术集成、市场分析和政策咨询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另外,针对目前体系工作中存在的重点不够集中,整体功能尚未充分体现,不同岗位、试验站工作不平衡等问题,与会人员进行了认真讨论,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2011年的良好开局,为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十二五”任务规划的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试验站大豆体系
南充综合试验站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南充综合试验站人工饲料研究进展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陕北生态桑综合试验站赴山西调研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简介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