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赴葡萄牙特派记者 吴 薇 杨 捷
里斯本1月的晚上寒风瑟瑟。当不少中国孩子忙着寒假补习时,刘奕鸣已经挎着背包、穿着单薄的运动服出现在里斯本城郊的一个足球场上。简单地活动之后,他便开始了与葡萄牙伙伴的对抗比赛。刘奕鸣目前在葡萄牙卡萨皮亚少年队效力,打中后卫位置。
刘奕鸣正是“中国足协500.com星计划”赴葡萄牙培训的足球小将之一。这是中国足球迎来职业化以来的第三次官派留洋,由体彩网站出资、中国足协和葡萄牙门德斯公司负责执行,计划在未来5年内分批输送500名1993年后出生的青少年,进入葡萄牙甲级及乙级俱乐部的青训系统学习。
2011年12月15日,刘奕鸣等第一批球员抵达葡萄牙,目前已有41人。同行的中方教练刘兆旭和常卫巍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些孩子都是葡萄牙教练到中国各赛场观摩后选出的,年龄不真实的一律不要,也不存在暗箱操作。几名小球员的经历似乎印证了这一点。刘奕鸣来自沈阳,今年17岁。他告诉记者,他是知道这个计划后拿着自己国少的比赛录像找到葡萄牙教练的。同样来自沈阳的关昊和来自青岛的王秀富则是经教练推荐后被选中的,目前两人都在阿尔韦卡队。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的俱乐部不愿放人,还有的家长给上面写信,说自己是共产党员,觉得中国足球水平比葡萄牙高,质疑为什么要送孩子去葡萄牙学习。
41名小球员最终如愿抵达这个南欧国家后,很快被分散到8家俱乐部培训。在与当地孩子一起生活和训练的过程中,小球员看到了双方足球理念的巨大差距。刘奕鸣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国内,自小学开始他基本就没上过文化课,一天的时间几乎全用来训练;而在葡萄牙则是以学习为主,晚上训练。他直言,长时间的训练与比赛成绩并不成正比,文化学习可以帮助球员更好地理解比赛。此外,体能的巨大差异也显现出来,据说一名中国球员在与比自己小好几岁的葡萄牙同伴对抗时,居然被“撞飞”。小球员们开玩笑地说,就凭这一点,他们也要努力适应吃面包和黄油。
常指导和刘指导告诉记者,通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可以看出,中国球员的比赛能力和阅读比赛的能力很差,这主要和训练方法有关。国内的训练时间拖得太长,慢跑热身就得半小时,而葡萄牙这边最多15分钟,然后马上进入对抗。而且身体训练都是结合球的,在全速跑动中带、突、传,能把技术更直接地运用出来。负责中国球员海外培训项目的陈祺说,中国的训练机制不是在追赶别人,而是被越拉越远。在葡萄牙,晚上八九点,很多家长会开车送孩子来练球,“但国内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孩子都去念书了。踢球很难,也是国内的足球环境让家长伤心到底线了”。刘奕鸣的葡萄牙教练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直言,两国球员的主要差别是文化差异导致的。中国球员缺乏对足球战术的思考。
中国球员的留洋计划已经不是第一次开展,无论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健力宝计划”,还是“08之星”的留学德国,都被认为“只取得局部效果,并不能给中国足球带来整体提高”。那么,这次的留学葡萄牙计划又具有怎样的优势呢?足协青少部主任孙哲东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当年在巴西的“健力宝计划”是将中国球员集中到一起训练,靠自己找比赛去打。此次则是将球员分散到不同的葡萄牙俱乐部,尽可能融入到当地的足球文化和训练当中,还要代表俱乐部去打正式比赛,这些都是过去所没有的。目前,中国球员在间歇期,已经和排名前十的本菲卡及波尔图等强队过了招。
当初有人质疑接纳中国球员的都是小俱乐部,对此陈祺说,谁都知道皇马和巴萨好,但去得了吗?大俱乐部是不会帮别人培养球员的。况且球员到了新环境,语言等各方面都不通,第一年不可能把精力都用到足球上,“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员信心的建立非常重要”。陈祺还说,葡萄牙的青训系统已建立20多年,这一体制收获的第一代人才就是葡萄牙“黄金一代”。实际上,我们的球员在所谓小俱乐部照样有机会和高手对抗。据悉,目前已有4名中国小球员上场比赛,其中前腰李源一打满90分钟,左前锋阮杨还进了球,帮助球队赢下一场关键之战。多个俱乐部已经找到陈祺,对一些中国球员表示看好。
两年后,这些球员可以争取转会到欧洲其他俱乐部,也可以回国踢球,一方面取决于个人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当然也要看国内俱乐部是否放人。这些人是否会成为中国足球的希望呢?常指导谨慎地表示,41个球员如果有一半能进入国家队已经相当不错,这么大国家的足球发展应该是全方位的,“只能说我们这个项目以后出来的人多一些,模式是目前最好的,成才率更高一些”。陈祺也说,如果中国足球能把心态放平和,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还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