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洪波,徐 明
(长春大学 特殊教育学院,长春 130022)
清代吴谦著的《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云:“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这句经典的文字已成为后世医家在推拿或整骨操作过程中的准则。这其中句句经典,耐人寻味。笔者在临床推拿10余年的操作过程中,随着经验和体会的加深,愈加感觉到其中的精妙,现对“手随心转”的一点体会拙述如下,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既然是手随心转,那么就要做到手到,心到,以达到神到。
简单的说,推拿的操作就是手的操作。充分发挥并且发展人的敏感触觉的技能,将诊疗的技术要点融会到手的触诊过程之中。不但有助于提高推拿的诊断水平,而且有助于提高推拿疗法的疗效。前提就是手法的熟练手法的技巧及手法的选择。
寻找压痛点多以点,按,揉,拨,理等法为主。这几种手法在操作过程中可互相转换,根据不同的穴位部位,灵活的选用不同的手法,如图1所示。
手法在操作时首先要灵活,不可用蛮力,点中有揉,揉中有按,在寻找穴位或痛点的同时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人的拇指指尖是人感觉最敏感的部位,同时又是施力最稳定的,所以操作以拇指偏于指尖的力量为主,操作时注意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灵活放松,以提高渗透力。同时可配合屈食指用力的方法。如图2所示。
图1 点法在操作中的变化示意图
图2 点按太冲穴时手法的变化
手法操作同时触摸肌肤,感受肤温、搏动。经常用手背测试冷热以此辨别热证还是寒证。肤温较高一般提示新伤或局部瘀热感染,肤温较低则提示寒性疾患。触摸到肿胀,常可见外伤性血肿、关节积液、囊肿等肿胀。外伤性血肿,触摸时要注意其范围、肤温、张力大小。浅表较大关节的积液,可触得囊性感、波动感。浅表较小关节的积液时,亦能触得弹性感。在慢性滑膜炎时,可触摸到炎症浸润引起的关节囊增厚。触诊还要注意感受患者软组织的紧张度,包括皮肤,肌肉,筋膜,关节的紧张度等。具体要做到:
医者要亲自审视,手摸心会,察看诊断,《医宗金鉴》云:“以手扪之,自悉其情。”不要只听患者叙述自己病情,而要从多方面仔细询问,不厌其烦,因为患者本身对自己的病情的认知很大程度是主观的,这就直接影响了推拿医师判断的准确性,所以触诊在推拿治疗过程中尤为重要,因为触诊诊断的过程也是治疗的过程。现在尽管普遍使用各种检查仪器,但提高触诊水平,据手感来进行疾病诊断和鉴别,指导治疗,仍为推拿工作者所推崇[1]。
手感即是体会触按疼痛或酸胀感位置的手下感觉,最敏感的压痛点,往往在筋膜、肌肉的起止点、两肌交界或交错的部位。检查压痛部位大多可发现韧带剥离、软骨挫伤等,也有因炎症造成的软组织粘连纤维化、疤痕化等病理变化,因此,找压痛点是寻找病灶最直接的方法。
医者手下须感觉患者经络气血运行情况。穴位邪气虚实情况。推拿的目的就是要使经络的气血运行畅通,经络通则病患祛,而疾病不简单的是病变局部的问题,很可能是某条经络或者几条经络的病变,所以医者必须通过手下的感觉感受经络腧穴的虚实变化来采取治疗方案。
腧穴可分为三类,即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而经外奇穴也是古人总结整理出的有效的阿是穴,所以笔者认为广义上可把穴位分为经穴和经外奇穴,而在手感层面上讲,经穴和阿是穴又有所不同。
1.2.1 阿是穴
阿是穴的特点是位置易找,但力度很难掌握。从阿是穴的角度上讲,笔者根据经验从根据刺激患者的感应不同及分布与意义的不同将其分为以下两类,
①虚性阿是穴
虚性阿是穴中医辨证属虚症范畴,特点是点按该类穴患者在痛胀酸麻时,同时伴畅快之感,此类穴位多分布于病灶局部,因刺激该穴患者感觉疼痛舒适,患者多希望医者加力,所以掌握好剌激穴位的力度尤为重要,力度过小,患者无痛快感,效果差,力度太大又会造成水肿,在点揉虚性阿是穴时,患者耐受范围内,力度越大效果越好,如果掌握不好力度,患者即使能忍受,也将会带来副损伤,所以作为医者既要仔细体会指下的感觉,又要仔细询问和体会患者的感觉,做到恰到好处。虚性阿是穴多见于慢性劳损,长期慢性酸痛,局部血液循环不良等。
②实性阿是穴
实性阿是穴中医辨证属实症范畴,实性阿是穴特点是点按该类穴患者疼痛剧烈,局部无舒适感。实性阿是穴多分布于病灶局部,点揉此类穴位,手法应轻柔缓和而持久,使病灶一层层的慢慢溶化,这样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会取得满意的疗效[2]。如力度太大会使病变波及范围更广。实性阿是穴多见于各种急性关节和肌肉损伤,或者各种慢性疾病的急性期。
1.2.2 经穴
刺激正经上的穴位要求定位准确,离穴不离经。因为穴位的定位方法决定每个人都穴位都会有差异性,所以刺激经穴时要以患者有酸麻胀痛等感觉为准,更要考虑患者病灶部位的感受,或者是患者的主诉症状的改善程度。
如刺激内关穴时(图3),在手厥阴心包经手腕向上用拇指指尖仔细寻找,寻找过程中不可用力,当术者手下如有硬物时,患者酸麻胀痛即现,也就是穴位得气,此时持续1至3分钟,其间要变化力度的角度和方向,这时你选内关所要治疗的症状即会改善。有时可根据需要,另一手配合或上或下的推法增强经络的传导。
图3 点按内关示意图
图4 点按足三里示意图
如刺激足三里穴位(图4)时,首先用手法放松患者小腿,以利于手法渗透,然后在膝下足阳明胃经进行拨揉,此位置多处有酸麻胀痛质感,但只有在足三里处加上沿经络走向理的手法时,传导尤为明显,持续1至3分钟结束手法时患者即有畅快舒适之感。
寻找经穴时,应一边仔细询问患者的感觉,一边认真体会指下的感觉,达到通畅经络的目的。正如《灵枢·刺节真邪》所云“徐往徐来致其神,门户已闭气不分,虚实得调其气存也”此法以得气为要。
心就是意念,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也就是说:手法的力度来源于心的指挥,受意念控制,做什么手法是由心而定的。而出手必需符合法度,让手法起到应有的功能,通过推拿八法去起到温通补泻、汗和散清的作用,从而达到中医推拿的目的。我们推拿医师接待患者一定要做到心到,要专心、耐心、细心,同时要有善心,让患者树立战胜病患得信心。
医者精神集中,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患者身上,放在患者的病患上,体会患者气血运行状况,邪气所在,从而通过手法引邪外出,使患者气血畅通。术者在对待患者时不能有私心杂念,不能因自己的情绪或心事影响治疗,整个推拿诊治过程要心无旁物。《医心方》云:“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
即要求具有良好的医德,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提出的“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既是对此高度的概括。从某种意义上讲,医德比医技还要重要。医患建立良好的关系,和谐的氛围是提高推拿疗效的因素之一。推拿治疗过程是人与人的接触和沟通的过程。让患者感受到你良好的医德,对于疾病的信息调整起到关键作用。
推拿医师要不断深入学习中医理论,就如《备急千金要方》所说“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如此乃得为”,因为手是法的实施者,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而不能胡推乱拿,出手无度。小病知然,大病知其所以然。在理论指导的前提下做手法,这就给术者一个极大的发挥空间,从不同的角度对疾病进行调节,都会起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只要术者对“法”有充分的理解,能准确掌握“法度”、并具有实现“法”的手段,就可谓一个优秀的按摩医师。
在推拿治疗中,尤其要重视八纲辩证,经络腧穴循行主治的熟练掌握,凭自己的真实的高超的技术来树立自己的治疗信心。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让患者树立战胜冰壶的信心,患者的信心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
神到有两层含义,一是术者要聚精会神,二是治病以神为本。
术者要做到聚精会神,才能心领神会,感受患者的感受,患者即至,应观之虚实、补泻、男女、老少、苦乐、荣悴、乡壤、风俗等综合因素,通过望患者的神情体态,面色,问患者症状,听患者语声气息,对患者的疾病即有大体的判断和感受。手法作用在患者的身上,却似作用在自己的身上,是痛,是痒,是胀,是麻,全在心中。《针灸甲乙经》指出:“是故用针者,观察病人之态,以知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此乃对针刺而言,推拿同理。
推拿与针灸一样要求治病以神为本。《灵枢》明确指出:“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强调针刺治疗必须以神为根本。神,人之正气也,使患者神到就是恢复患者正气,通过手法,必要时啊通过药物器具等方法。患者主动调饮食起居、精神情志,使身体恢复健康。
在治疗过程中,若患者思绪不宁,心浮气躁,就不利于自身经络气血的激发和调整,从而影响推拿疗效。《内经》中强调治疗时必一其神,令志在针,使神无营于众物。这不仅仅是对医者要求,也是对患者要求的。宁神后患者聚神于手下,则易发现。自身各种细小精微变化。帮助医者及时抓住最佳时机施用有针对性的操作手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推拿手法疗效。《灵枢·九针十二原》云:“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可见。神对经气运行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若患者不能宁神配合,推拿疗效也必受到影响。若“神不使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
[1] 金建明.触诊在推拿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按摩与导引,2001,17(1):2-3.
[2] 楚洪波,徐明阿是穴在临床中的运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7(10):108-110.
[3] 刘辉.试论手法之“有力”及其辨证应用[J].按摩与导引,2004,20(4):8-10.
[4] 金春兰.试论针灸补泻之内涵[J].北京中医药,2011,30(10):760-761.
[5] 刘西明.试论手法之补泻及其辨证应用[J].按摩与导引,2007,23(11):2-3.
[6] 胡国强.试论手法在软组织损伤治疗中的松、顺、动[J].按摩与导引,2006,22(4):15-16.
[7] 李晓娟.试论整体观和辨证思想在针灸医学中的运用[J].陕西中医,2000,21(7):313-314.
[8] 阎圣秀,王亚文,向贤德.试论针刺得气与催气的操作判断[J].湖北中医杂志,2002,24(5):25-26.
[9] 徐军.试论“经脉、络脉是同时运行的两套系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上旬刊),2011,02(1):30-33.
[10] 赵艳.推拿手法疏理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治疗郁证体会[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10):78-79.
[11] 孙立明,王遵来,李平.推拿手法的分类与思考[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9):51-52.
[12] 骆钧梵.推拿手法教学中的点滴体会[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7(1):61-62.
[13] 王有善.推拿手法中“得气”的体会和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1,02(9):71-72.
[14] 邢京禹.论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J].按摩与导引,2007,23(10):4.
[15] 陈慕远.推拿在伤科中的运用体会[J].按摩与导引,2004,2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