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殖业的机遇和未来:无抗养殖

2012-02-03 10:00:24温涛
中国猪业 2012年7期
关键词:畜产品丹麦养殖业

温涛

(北京卫诺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 100086)

我国养殖业的机遇和未来:无抗养殖

温涛

(北京卫诺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 100086)

本文就我国养殖业面临的挑战、发展无抗养殖的机遇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丹麦实行无抗养殖的经验。

无抗养殖;我国养殖业;挑战;机遇

我国的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已在最近二三十年发展起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无抗养殖将是我国养殖业发展的方向。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1 养殖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近几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国民的健康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其原因是养殖业问题不断,非法添加剂 (如“瘦肉精”等)的使用是第一个问题,国家近年来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越来越严格,惩治力度加大,正在着力解决非法添加剂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合法添加剂的滥用,即有很多很好的添加剂在使用时得不到量的控制,造成食品、畜产品以及养殖过程中的诸多问题。饲料、养殖等行业有责任和义务让这些合法的添加剂得到很好利用,这也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立足点。

滥用合法添加剂应关注的问题一是畜产品药物残留,它和合法添加剂 (如抗生素)的滥用关系密切,无论从国际影响还是对国民健康的危害,我们都应重视;二是耐药菌株问题,耐药菌株与养殖业滥用抗生素密切相关。现在抗生素的研发速度远远落后于耐药菌株的出现速度,这使我们在感染某些疾病时很难得到医治。

在认清以上两点之后,我们对食品安全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 (包括人吃的和动物吃的),从整个产业链 (饲料—养殖—原料—加工—运输储藏—食用)来看,最关键的环节是养殖。首先是饲料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一是其中可能有非法添加剂,二是滥用合法添加剂,饲料作为养殖的源头直接对其产生影响;其次在养殖环节,养殖场 (户)使用大量药物使动物生存下来。

安全的养殖是畜产品安全的基础,是食品安全的前提,而无抗养殖是安全养殖的必然选择,是大趋势,这是我国养殖业的必经之路,也是未来养殖业发展的希望所在。

我国虽然在形式上实现了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但在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上没有达到其应该有的水平,造成我国现在动物疫病频发,养殖环境恶劣,环境污染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动物生病或处于亚健康状态是一种必然,养殖者为了维持动物的健康,不得不大量使用抗生素,使得养殖成本不断提高,畜产品质量不断下降,市场不认可这样的畜产品,导致经济效益也不断降低。我们该如何打破这样的恶性循环?切入点就是抗生素的禁用。

2 养殖业发展无抗养殖的最佳机遇

对于养殖者来说,我们都知道无抗养殖很好,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因为现阶段无抗养殖还存在太多的风险。第一是效益低,风险大,如果进行规模化的无抗养殖,需要很多投入,效益较低 (因为市场还没有形成,无抗产品还未做到优质优价),一旦在健康动物中停用抗生素,很多疾病就会接踵而来,疾病风险大增;第二是成本高,即如果实行无抗养殖,很多相应的养殖设备、养殖技术都要引进,这会大幅度增加成本;另外,预防用药停止短期内必然会使治疗用药增加,而耐药菌使治疗效果差。

从抗生素的发展历程来看,在20世纪40年代,抗生素的问世,为人类和动物健康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20世纪70年代,抗生素在畜牧业全面推广,使大规模养殖成为可能;而在20世纪90年代,面临严峻的耐药性问题;当前,药物残留和多重耐药问题预示着动物 “抗生素时代”即将过去,“无抗”时代即将来临。我们应通过提高养殖技术、改善养殖环境、使用新型的添加剂,替代抗生素的部分作用。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发展无抗养殖技术,建立健康养殖模式已经成为共识。

2.1 社会共识形成

人们的健康意识都在不断提高,超市里的绿色食品如 “无抗”、无公害产品越来越受到民众的欢迎 (见图1),那么无抗养殖过程中增加的成本就可以解决。当下游的市场形成后,上游的养殖业有资本也有能力来进行无抗养殖。

2.2 国家监管增强

国家先后实施了多项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如2008年1月1日 《广东省食品安全条例》正式实施;2009年6月1日 《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2011年4月 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2011年4月多地政府将食品安全纳入官员政绩考核,实行 “一把手”负责制;2011年5月13日卫生部颁布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2011年5月公安部下发通知要求严办食品安全犯罪案件,涉及食品安全重大案件将由公安部挂牌督办。国家层面开始严厉打击非法制剂,对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饲料原料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大。

2.3 行业共识形成

健康养殖成为业内热点,我们完全可以打造无抗畜产品,重建盈利新机制,打破原来的恶性循环,由此更多使用抗生素的替代品、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提升畜产品质量,减少药费支出、降低养殖成本,通过提供无抗畜产品增加经济效益,再用增加的经济效益来提高养殖技术、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环境,建立和谐、绿色、健康的无抗养殖良性循环。这样的循环才是我国养殖业今后长期健康发展的模式。

2.4 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

对抗生素替代品的要求首先是具有抗病、防病和促进生长作用,这也是抗生素的基本作用,第二是对动物无副作用,第三是对人类无害,第四是对环境无污染。抗生素替代品应立足于充分调动机体自身抗病能力。

目前比较热门的抗生素替代品有以下几种。酶制剂:能促进消化、提高饲料利用率,有杀菌抑菌的作用,在促进肠道健康、提高自体免疫力、促进生长、预防疾病方面有一定功能,但在发病后的治疗方面有欠缺。益生菌:能有效补充体内有益菌总量,维持肠道微生态菌群平衡,对促进消化吸收、防病有一定效果。抗菌肽:具有一定杀菌作用的小分子多肽,具有抗菌活性,由动物自身经诱导产生,对细菌、真菌、病毒性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目前其技术还不很成熟,也不利于广泛应用。

社会的共识、国家的监管、无抗养殖技术的发展使得现在是养殖业发展无抗养殖的最佳时机。

3 丹麦无抗养殖的经验

丹麦作为无抗养殖的先驱者,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丹麦在实施 “禁抗”时,首先是政策先行,在1995年使养殖业中抗生素的使用及其危害透明化,抗生素使用要公布于众;然后政府要求降低饲料中某些抗生素的使用量;在1998年要求在养殖的某一阶段 (牛、鸡、猪35 kg以上)主动停用抗生素饲料;最后在2000年,政府下令,所有动物禁用一切抗生素饲料。在刚停止使用抗生素饲料时,丹麦经历了一段非常时期,即抗生素在饲料中不允许使用,但在治疗中的使用量大大增加,这一点是不可避免的。这逼迫养殖行业采取以下措施:对规模化养殖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加大对养殖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从业 “门槛”;大力推广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养殖模式;高度重视动物的防疫、检疫,确保动物健康安全;健全食品安全的法制和监管体系;注重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良好的经营体制,各环节形成共同体。

现在,丹麦是世界最大的猪肉出口国 (占全世界出口量的30%),其产值占到丹麦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它的养殖在经历了无抗养殖改革之后,其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世界领先(3 000头肉猪/人),母猪产仔率和仔猪存活率世界领先 (产活仔13.3头/窝、断奶活仔12.2头/窝),已成为世界养猪业的标杆。

丹麦、欧洲实行的无抗养殖经验告诉我们:在改善养殖管理、改进饲养环境卫生条件之后, “无抗”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在使用安全、新型饲料添加剂后,减少或者放弃使用抗生素是完全可能的。这同时也说明停止使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只会给养殖业带来机会,不会给养殖业造成灾难;只会给市场带来新的效益,不会影响市场的有效供给。

F326.34

B

1673-4645(2012)07-0021-02

猜你喜欢
畜产品丹麦养殖业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7:08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今日农业(2021年3期)2021-03-19 08:37:52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2-14 14:16:52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5 00:56:32
真相
丹麦Skovbakken小学
现代装饰(2018年2期)2018-05-22 02:50:13
食用菌多糖作为添加剂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中国畜牧业(2017年2期)2017-03-14 09:27:20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