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赴美国特派记者 卢长银 黄 蕾
“占领”无疑是当下美国最热门的政治词汇之一。自去年“占领华尔街”运动由纽约燃起,这股平民怒火便迅速烧到美国各地,至今仍不时在一些城市上演激烈对抗的火暴场面。但同时,占领运动也一直因为没有明确目标、缺乏统一领导而受到美国主流媒体及精英层的质疑。春节期间,《环球时报》记者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采访时,就感受到了占领者们的散漫无序,期间还被一名占领者“讹”了一道。这样的占领运动的确难说能否撼动美国不公平的分配机制,但在离白宫咫尺之地竖起的这一个个塑料布帐篷,却是令一向荣耀无比的美国难堪的风景。
地处华盛顿市中心的麦弗森广场是“占领华盛顿”运动的大本营,它毗邻白宫,挨着著名的游说街——K街,是华盛顿的政治、商务区,因此历来是抗议示威活动的首选之地。而此轮示威已占据这里4个月了。还没进入麦弗森广场,《环球时报》记者就看到路边停着一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转播车,显然,这里仍是美国舆论的焦点。走进这个街心广场后,记者看到不大的广场上扎着四五十顶帐篷,上面写满各种示威口号,但大部分帐篷里并没有人,示威者三五成群地聚在一块,看上去更像是社会底层群体在开派对。看到记者过来,一名衣着邋遢的示威者赶紧吹起口琴,并跳起舞来。记者以为他不过是想吸引注意力,也没多想就凑了过去。这名占领者于是兴奋地表演起来,一边吹,一边接连数次杂耍般地把口琴抛起再接住,随即他把头上的帽子摘下来,捧到记者面前。记者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吹口琴是为了要小费!没办法,记者只好从兜里掏出一点零钱给他,然后抽身而去。
被占领的麦弗森广场看上去很凌乱,垃圾桶里塞满废弃物,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闻的味道。沿着帐篷隔出的小路往前走,记者看到有一群人围在一起喝啤酒吃东西,远处,一名女占领者正往树枝搭起的杆子上晾衣服,在另一处,两名占领者悠闲地下着象棋,周围还有一些人观战。有的人衣着邋遢,也有的相对整洁。记者走到一名文质彬彬的年轻男子身边,他自我介绍说,他是一名还没有毕业的大学生,来到这里是为了抗议学费太高,让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这个国家的整个体系都出了问题,社会越来越不公平。政府必须采取行动,必须让学生们能够应付债务。”这名示威者说。旁边一名黑人男子回应道:“你说得太对了,奥巴马必须采取行动。”
1月30日是华盛顿当局为麦弗森广场占领者下达撤离通告的最后期限,但至本报截稿时,警方尚未强行驱逐示威者,不少人仍在广场持续抗议。去年11月,纽约市已完成对占领华尔街运动大本营祖科蒂公园的清场。《环球时报》记者在纽约路过祖科蒂公园时,发现那里已空无一人,不远处的华尔街铜牛也被警方用铁栏杆围起来,只留一个小口供游人进入拍照,边上则停着一辆闪烁着警灯的警车。麦弗森广场的结局又将如何呢?
在离麦弗森广场不远的白宫后门附近,记者见到了一名“资深占领者”,她就是有“总统邻居”之称的美国老太皮琪欧朵,她从1981年开始就在白宫对面搭起帐篷,进行反核、反战示威,至今已持续31年。看到记者是中国人,她随手拿起一个用汉字写着“世界和平”的牌子,并用中文念给记者听。她还从文件夹里找出一张复印纸送给记者,上面是多年前《人民日报》关于她的一篇报道。记者问道:“您打算一直这样抗议下去吗?”皮琪欧朵点头称是,她说:“中国不是问题,美国才是问题,美国不断发动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美国在破坏世界和平。”她的这番韧劲,恐怕是祖科蒂、麦弗森的占领者们比不了的。
记者向一位当地华人问起对占领运动的看法,他直言不讳地说,有些占领者更像流氓无产者。记者心想,或许正是这种鱼龙混杂和组织不善削弱了示威运动的力量,使得美国许多地方政府敢于向占领者下清场令。但同时,这场运动更应该被视为一场资本主义深陷危机时代的启蒙运动,它所引发的世界性反思远比运动本身更值得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