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环境标准现状分析

2012-01-31 08:36唐良建
环境影响评价 2012年1期
关键词:环境标准质量标准限值

唐良建,张 皓,曾 曜,蹇 川

(1.重庆市大渡口区环境监测站,重庆400084;2.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重庆401147)

水环境标准是国家水环境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和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环境管理水平、监督执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健康水准。它包括水环境质量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水环境基础标准、水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和水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五类。自1973年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发布第一个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 4-1973)以来,迄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已经发布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等一系列的环境标准,从而形成了我国比较完整的环境标准体系。本文仅以水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作为考察对象。目前,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加强,环境标准也日趋完善,这些标准对环境管理、保护水质安全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标准中存在涵盖指标较少,标准更新滞后,部分行业标准严重低于综合标准等问题,加快水质标准的制定,严格排放标准限值刻不容缓。

1 水环境标准现存问题

1.1 水环境标准涵盖指标较少

我国水环境质量标准中项目指标涵盖范围有限,不能全面反映各类地表水体水质状况。如《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非集中式饮用水源的地表水只涉及24个基本项目,缺少有毒有机物的相关指标,沉积物指标、生物指标、放射性指标更是缺乏[1]。沉积物是地表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环境中沉积物中存在的重金属等污染物质,是水体污染物的主要归宿之一[2],在一定条件下会造成二次污染,其质量好坏也可以反映水质的好坏,但沉积物指标未纳入水环境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微生物指标只有粪大肠菌群,缺少世界范围内普遍使用的副溶血性弧菌、大型蚤、水芹、大肠菌群、肠球菌细菌等生物指标。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总氮仅被列为湖泊、水库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基本项目,出现江河等其他地表水水质无总氮评价标准的缺陷。

1.2 水环境标准修订时间滞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行业不断涌现,一批新的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随之出台,但部分旧行业标准的更新却未跟上。我国现行有效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共有1个综合排放标准,1个污水海洋处置控制标准,1个船舶污染物控制标准,1个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43个行业排放标准。这些标准执行时段最早的为1983年10月1日,最晚的为2011年10月1日,年度跨越长达28年。水环境标准修订时间滞后,给水环境标准的管理和执行带来一定不便。比如《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52-1983)于1983年实施,由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发布,标准执行了28年,其排放标准污染物限制项目较少,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高,其中石油类、生化需氧量和悬浮物排放限值分别是《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限值的3倍、2.5倍和2.1倍,远远不能满足现行水污染物控制的要求。

1.3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执行和标准限值设置不合理

中国现行的水环境标准制订分散在不同部门,部分标准限值要求存在较大差异,由于缺乏综合性的研究,导致标准的实施与有效保护水环境质量产生了偏离。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综合排放标准和行业排放标准,在管理中要考虑行业类型、建厂时间、生产规模、产品、生产工艺、行业类别、排水去向[3]等,给环境管理带来不便。

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与磷肥工业、电镀、制浆造纸工业、生物工程类制药工业、皂素工业、医疗机构、啤酒工业、味精工业、柠檬酸工业、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畜禽养殖业等11个行业标准相比较,以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磷(TP)、悬浮物(SS)4种常见的水污染物指标为例比较标准限值(见表1)。

表1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与部分行业标准COD,NH3-N,TP,SS标准限值比较 mg/L

由表1可以看出,COD,NH3-N,TP,SS行业标准限值最高分别为400mg/L,80mg/L,15mg/L,200mg/L,分别高出综合排放标准限值3倍、4.3倍、29倍、1.8倍,即使排污单位达到了行业排放标准,也难以实现保护受纳水体功能的目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与行业标准同指标的标准限值相差甚大,增加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执行难度,对实现受纳水体达到相应的水环境质量标准带了较大的影响。

1.4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与水环境质量标准缺乏内在联系

原则上,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应该有密切联系。但是我国的地方标准较少且存在地区差异,在排放总量大于环境容量的情况下,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直接联系已失去意义,环境质量标准只是水污染排放标准的一个参考系数,污染排放标准的达标与环境质量标准的实现并非必然成一致性[4],存在水环境质量标准宽松于水污染源排放标准现象,造成污水排放合格率年年提升,地表水质不断恶化的结果。以《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一级标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为例,铜、甲苯、氯苯、1,2-二氯苯、粪大肠菌群5项指标标准限值的宽严理论上难以说清,详见表2。

表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部分指标限值比较

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个别标准限值的差异也缺乏一定的内在联系。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的总磷标准限值为1~1.5mg/L,宽松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的总磷限值0.5mg/L,作为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专业处理后的水质标准,理论上应严于一般排污单位的出水水质标准,总磷标准限值的问题逻辑上也难以解释。

1.5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项目和标准限值存在问题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项目和标准限值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总氮项目主要包括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和有机氮。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总氮和氨氮标准限值Ⅱ,Ⅲ,Ⅳ,Ⅴ类均一致,且远远低于集中式饮用水源中硝酸盐的标准限值[5]。总磷在湖泊和河流中标准限值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对于流入湖泊的河流,水质的监管有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1.6 污水排放标准限值分级欠合理

污水排放标准限值和环境容量没有挂钩。《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及部分行业排放标准按分级排入对应的环境水域功能类别,水污染以浓度限值控制为主。现实环境中,水域功能低的水域,环境容量小,而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也低,即“低功能弱保护”的局面[6],加深低功能水域水质的恶化。

2 建 议

2.1 加强水环境标准的修订和完善

加强对现行水环境标准的监督、检查和审定,确立标准的法规性和严肃性,定期审批水环境标准的有效期,确保水环境标准的连续性和有效性。根据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的需要,加大水环境标准的修订工作力度,完善国家水环境监测技术标准制(修)订机制,对水环境标准中不合理之处及时修订。

2.2 加强水环境功能区和水质评价指标的管理

明确水功能区的战略定位,强化水生态功能保护,及时制订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统一指导全国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的调整工作,并制定涵盖更对污染物的水质指标,加强水质监管力度,防治水质退化。

2.3 坚持污染物排放标准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水环境质量标准是国家为保护人群健康和生存环境,对污染物(或有害因素)容许含量(或要求)所作的规定。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国家为实现水环境质量标准或环境目标,对人为污染源排入水环境的污染物的浓度或总量所作的限量规定。只有坚持将总量控制与标准制定相结合的原则,把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改善有机结合,健全各种环保制度和监督机制,推行排污企业清洁生产、排污总量收费和排污权交易制度,才能有的放矢,使水环境标准适应现行经济社会发展和水环境保护的需要。

2.4 加强部门标准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综合标准之间的衔接

水环境质量受到诸如污染源数量、种类、行业特点、人口分布、经济水平、环境背景及环境容量等众多因素的制约,排放标准必须以污染治理可行技术为依据,不仅要规定排放数量、速率和浓度限值,还应该包括达标计划及措施等[7]。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增强行业排放标准的针对性与合理性,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重心向行业标准转移,扩大行业覆盖面,增加重点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数量,使综合排放标准成为行业排放标准的补充。

2.5 加强地方标准和区域(流域)标准的制定

在保持现有功能区划分的前提下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达标,则必须尽快地加强地方和区域(流域)标准的制订。国家标准按基准控制标准提出,而地方标准和区域(流域)标准必须对有地方特有污染物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改变地方标准滞后的现状,有效保护并恢复水质。

[1] 秦昌波,李雪玉.中美水质标准的比较和研究[EB/OL].[2005-12-26].http://www.paper.edu.cn/en/paper.php?serial_number=200512-659.

[2] 夏 军,史晓新.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探讨[J].重庆环境科学,1997(5):14-17.

[3] 房玉梅,左 明.浅谈水污染源排放标准[J].天津科技,2008(2):55-58.

[4] 赵 晨,铁 燕.中美水环境标准法律制度比较研究[A].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1册)[C],2005:296-300.

[5] 王 平.对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总氮标准值的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9):131-133.

[6] 司 蔚.我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评析[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22(4):7-9.

[7] 刘 月.中美对话“污水控制”技术支持剑指何方[EB/OL].[2007-12-25].http://www.chinabidding.com/zxzx-detail-2163550.html.

猜你喜欢
环境标准质量标准限值
环境标准样品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
功劳木质量标准的改进
石见穿质量标准的研究
抗骨增生丸质量标准的改进
辽宁省辽河流域石油炼制排放限值的制定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中环境标准的选用
中美炼钢行业污染物排放限值研究
蓄电池SOC限值下的微电网协调控制策略研究
消肿止痛膏质量标准研究
环境保护部解读新发布的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