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龙,袁慧,姚应水,文育锋,陈燕,康耀文
(皖南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安徽芜湖241002)
医学统计学(medical statistics)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数学的原理、方法,研究医学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学科[1]。统计分析方法又是医学科研工作中的一种有力工具,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医学卫生领域的有关工作,要想不断提高医疗及科研水平,就必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目前我校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LBL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是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采取行政班全程灌输式教学,虽然符合我国目前存在的师资力量短缺的实际国情,但该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采取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我校2008级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及2009级护理学等专业3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采用统一的教材、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带教老师集体备课,强调重点与难点,并统一讲解思路,降低或消除由带教老师所引起的偏倚。待课程结束后1周内对所授学生进行《医学统计学》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习医学统计学的目的、教学效果认知、学习效果自我评价及教学改革建议等。共收回有效调查表348份,有效率为96.67%。
1.3 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 3.02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双轨录入并进行逻辑核查,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值变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法(q检验)。分类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两组或多组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P<0.05作为判定有统计学意义的依据。
2.1 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学习目的及教学效果认知态度护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的目的更倾向于应付考试,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更倾向于从事医学科研活动或今后为医疗工作服务,且两者之间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从教学效果认知态度上,护理学专业学生其中一半为文科生,通过医学统计学的学习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与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认知态度三者间均无差别(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学习目的及教学效果认知态度(%/n)
表1 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学习目的及教学效果认知态度(%/n)
项目临床医学专业(n=109)护理学专业(n=121)医学影像学专业(n=118)χ2值P值学习目的主要应付考试46.8(51/109)61.2(74/121)71.2(84/118)14.153<0.01从事医学科研活动或今后医疗工作需要78.0(85/109)44.6(54/121)47.5(56/118)31.225<0.01感觉用处不大17.4(19/109)34.7(42/121)26.3(31/118)8.807<0.05教学效果认知态度加深和巩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83.5(91/109)90.9(110/121)89.8(106/118)3.486>0.05提高解决实际统计问题的能力77.1(84/109)76.0(92/121)66.1(78/118)4.326>0.05提高逻辑性思维能力78.0(85/109)90.1(109/121)83.1(98/118)6.316<0.05提高对医学统计学的学习兴趣67.9(74/109)69.4(84/121)65.3(77/118)0.483>0.05考试成绩83.73±8.6385.64±7.1984.17±8.231.826>0.05
2.2 学生对医学统计学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表2结果显示,87.1%学生能够积极地遵守校纪,按时上课,且护理学专业学生略高于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建立医学统计学思维方式并掌握学习方法、独立完成作业任务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明显优于医学影像学、护理学专业学生,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学生均表现出课堂讨论和课堂练习有助于消化理论知识,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促进师生互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体现出统计分析软件对学习医学统计学的重要性,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学生对医学统计学学习效果评价(%/n)
2.3 学生对学习医学统计学的教学建议从表3结果可以得出,不同专业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改革提出一定的建议,在教学中更多倾向于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理论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应以统计软件教学和上机操作为主,以及讲解更多的医学相关数据在处理过程中统计方法误用分析,各专业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学生对学习医学统计学的教学建议(%/n)
医学统计学是学生普遍认为难学的一门课程,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是要不断探讨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不断进行教学改革[3]。
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一种灌输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解、数理推导等方法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由于医学统计学本身的一些特点,如理论性较强、概念抽象、计算公式繁多难记等,再加上医学生数学知识较为薄弱,一直以来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普遍认为本课程较枯燥、难以理解,学习被动,积极性不高[4,5]。学生虽然能够领会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但遇到实际问题仍不能正确地选用统计方法,这也是统计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本研究结果显示,39.9%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业任务,而仅有21.3%的学生认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长期靠死记硬背,而分析问题、推理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仅有35.1%的学生建立了医学统计学的思维方式,掌握其学习方法。
传统式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很好地应付考试,但更重要的是为今后从事医学科研活动或医疗工作服务。大量统计数据的运算往往是传统统计教学模式的难点。由于人工计算能力局限所致,许多样本容量大或计算方法较为复杂的统计方法就无法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6]。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则是在讲解、解题和板书授课的教学方式过程中应用投影仪、计算机、网络等多种现代媒体,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演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7]。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化静为动,寓教于乐,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加强理解与记忆;能节约传统的板书时间,开阔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提高学习效率等等[8]。
本研究发现,多数学生更倾向于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理论教学模式,对于难理解的问题及时进行推导与演示,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思路,而是围绕具体问题展开交流与讨论,分析统计方法的误用,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上,除了要掌握基本的运算公式,学生更希望掌握统计软件(EpiData 3.02和SPSS 13.0等)基础操作和基础统计的训练,以及部分高级统计和某些综合分析的技能训练,从而提高统计分析能力。
医学统计学最终目的是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问题导入为中心,理论与上机操作交替进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医学资料的统计分析工作,提高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效果,为今后更好地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和服务于医疗卫生工作奠定基础。
[1]陆守曾,陈峰.医学统计学[M].2版.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1-5.
[2]彭志行,赵杨,易洪刚,等.PBL教学模式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79-81.
[3]宇传华.计算机时代《医学统计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卫生统计,2005,22(3):171-173.
[4]施红英,闫洪涛,杨新军.医学统计学教学的现况调查与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6):1164-1166.
[5]陈雅,邓青,姚佳红.浅析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措施[J].中国卫生统计,2009,26(3):317,322.
[6]王春平,王汝芬,翟强.多媒体技术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06,23(3):266-267.
[7]宾晓农,吕嘉春,陈永忠.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手段的应用[J].医学教育,2005,(1):41-42,51.
[8]吕亚君.多媒体CAI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