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温州金融改革(二)
每一次改革,都预示着新的发展机会。这次,对于叱诧商海的浙江商人们来说,温州金融改革,再一次成就其大展身手之契机。3月28日,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获批,已近两月之久,改革蓝图递次呈现。从实施方案到具体细则,改革的步伐走得稳健而有力。
不同于10年前经过央行总行批准、侧重于金融业务的金融改革,此次温州金改经由国务院批准,自上而下,更具权威性,更注重市场机制的建立。作为金融改革的全国性惟一试点,对于未来将在全国推开的金融改革,温州金融改革无疑是抛砖引玉之举。
“能做的先做起来”,这是两个月来活跃在金融改革第一线的温州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尽管中央对于改革仅仅确定了12项粗线条任务,但对于如何将其落到实处并未作出明确界定。不过,这并不妨碍务实的温州人推进改革进程。短短两月间,改革多项措施已在当地推开:民资管理公司相继起航、小贷公司招标、民间借贷登记中心挂牌并开首单“阳光化”借贷……
温州金融改革的景象可谓热闹。政策、措施接连不断,然而,在看热闹的背后,对于温州金改的担忧与争议也不在少数。而民间借贷如何阳光化?民间金融如何发起设立银行等金融机构?这些都没有具体的路线图,这对于习惯了凡事向上汇报的地方政府而言,无疑是一次放手尝试的大考;再如,事前各方高度关注的“金改”核心内容如“利率市场化”等问题并无涉及,而一些被明确的改革任务,如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具体标准如何实施尚无定论。这些忧思,或许只有通过时间来验证。若干年后,改革会是怎样一番成效,如今谁都难有定论。
对于温州金融改革的主要目标,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概括为:2012年新增小额贷款公司30家,2013年总数达到100家,实现都市功能区和中心镇全覆盖;2012年银行金融机构市级分行基本设立小企业专营机构,完成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工作;2013年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及分支机构,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目标已经确定,在改革不断推进的道路上,找准方向、坚定前行显得尤为重要。“引金融水、浇实业田”,贴切地形容了业界对于本次金融改革的深层期望。温州近年来呈现出的民资乱象,实则是产业空心化的外在表征。故而,要改变当前温州乃至更大范围内的产业空心化局面,将经济拉回到实体经济主导的轨道上来,借力金融改革,将资本引至实体领域,成为本次金融改革摆在首位的重大课题。
金融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以温州作为试验区的“金改大旗”要在全国各地逐一推开,更是需要经历长期的考验与磨砺。但愿这场艰辛的改革在完成温州民资自我救赎的同时,也能为中国金融改革带来创造性的经验。
(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