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玉,王 鹏,张 昆,指 导:苏 藩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21)
苏藩主任辨证分型治疗干眼症60例
董 玉,王 鹏,张 昆,指 导:苏 藩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21)
目的:对导师苏藩主任辨证分型治疗干眼症的有效性做出客观评价。方法:将60例确诊干眼症患者完全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分为肝经风热型、肝脾不调型、肝肾阴虚型三型,分别予拟定方药口服,对照组予玻璃酸钠眼液点眼,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综合症状评分、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赋值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角膜荧光素赋值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辨证分型治疗的干眼症是有效的,在延长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改善角膜染色、改善眼部症状(眼干、眼红、异物感、视疲劳等)方面都有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总结。
苏藩主任;干眼症;辨证分型
干眼症是指由于泪液的量或质的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它是目前最为常见的眼表疾病,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视屏的频繁使用,以及人口的老龄化,干眼症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现在临床上由于眼部“不适”而就诊的患者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可能是干眼症。笔者师承苏藩主任,将老师3年来辨证分型治疗的干眼症患者60例进行疗效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0月苏藩主任门诊干眼症确诊患者60例120眼,其中男性14例,女性46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44.13±12.18)岁。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赋值等方面,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眼科学》[1]:①双眼有干眼症阳性体征和自觉症状;② 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test法)低于10 mm/5 min;③ 泪膜破裂时间小于10 s;④ 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后角膜上皮点状着色;⑤ 可同时伴有咽燥、皮肤干燥及关节炎。以上标准满足1条或以上均可诊断为干眼症。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给予玻璃酸钠眼液(日本苍天)每日点眼4次,不加用其它药物。
1.3.2 治疗组 综合患者全身及局部情况分为以下3型:(1)肝经风热证 伴口干咽痛,头痛鼻塞,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予疏风清热、通窍明目,方用干眼1号方(夏枯草10 g,桑叶10 g,杭菊10 g,炒芩12 g,谷精草10 g,木贼10 g,辛夷花12 g,薄荷10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分服。(2)肝脾不调证 伴烦躁易怒或性情抑郁,或胁肋胀痛,便溏,纳差腹胀,口干苦,舌暗或边尖红,苔薄或腻,脉弦细数。治予疏肝清热、健脾化湿,方用干眼2号方(醋炒柴胡10 g,炒芩12 g,赤芍12 g,枳实10 g,夏枯草12 g,苍术12 g,苡仁30 g,香附10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分服。(3)肝肾阴虚证 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寐多梦,五心烦热,口干,舌红少津,脉细弦或细数。治予滋阴降火、养肝益肾,方用干眼3号方(生地15 g,枣皮12 g,泽泻10 g,丹皮10 g,茯苓15 g,知母10 g,黄柏10 g,丹参20 g,女贞15 g,黑豆15 g)。每日1剂,水煎分服。
以上2组均以30 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提前治愈者先终止治疗)后评效。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 治愈:治疗后症状积分为零,角膜染色消失,Schirmer test法测>10mm/5min或BUT>10 s;显效: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积分下降70%以上,Schirmer test法测定>10 mm/5 min或BUT>10 s;有效: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积分下降30%以上、70%以下,Schirmer test法测定5~10 mm/5 min或BUT5~10 s;无效: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积分下降不足30%,Schirmer test法测定<5 mm/5 min或BUT<5 s。
2.1 临床一般资料 经统计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赋值等方面,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1、2)。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一般资料比较表(±s)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一般资料比较表(±s)
治疗组(n=45)对照组(n=15)43.87±12.42 44.93±11.82 -0.291 0.772治疗前积分 21.40±6.23 21.07±6.12 0.180 0.858治疗前泪液分泌量(mm/5min)5.621±2.123 5.867±2.096 -0.550 0.583治疗前泪膜破裂时间(s) 4.76±1.788 4.78±1.896 -0.044 0.965治疗前角膜荧光素赋值tP平均年龄1.06±1.360 1.27±1.449 -0.705 0.48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性别比较
2.2 总疗效分析 见表3。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体疗效比较 n(%)
50%格点数<5,予合并后行χ2检验,P=0.028<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体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3 各分型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见表4。
表4 各分型治疗组与对照组总体疗效比较 n(%)
分型比较因样本量较少无法进行统计学检验,需在今后工作中增加样本量做进一步的检验。
2.4 治疗前后临床资料比较 见表5。
表5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资料比较表(±s)
表5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资料比较表(±s)
治疗组(n=45) 对照组(n=15)组别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前后症状评分 21.40±6.23 1.60±4.570 21.07±6.12 12.80±4.858治疗前后泪液分泌量(mm/5min)5.621±2.123 7.538±1.955 5.867±2.096 7.477±1.986治疗前后泪膜破裂(s) 4.76±1.788 7.93±2.986 4.78±1.896 7.20±1.864治疗前后角膜荧光素赋值 1.06±1.360 0.06±0.313 1.27±1.449 0.13±0.346
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经配对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P=0.000<0.005,均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两样本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症状积分下降比较,P=0.008<0.005,有显著性差异,可认为两组症状积分下降值的总体均数不等,治疗组对于改善本病症状积分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
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泪液分泌量比较:经配对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泪液分泌量比较,P=0.000<0.005,均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两样本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泪液分泌量比较,P=0.026<0.005,有显著性差异,可认为两组泪液分泌量升高值的总体均数不等,治疗组对于增加泪液分泌量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比较:经配对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比较,P=0.000<0.005,均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两样本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泪液分泌量比较,P=0.006<0.005,有显著性差异,可认为两组泪膜破裂时间延长值的总体均数不等,治疗组对于增加泪膜破裂时间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角膜荧光素赋值比较:经配对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角膜荧光素赋值比较,P=0.000<0.005,均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两样本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泪液分泌量比较,P=0.632>0.05,尚不能认为两组角膜荧光素赋值下降值总体均数不等,治疗组与对照组对降低角膜荧光素赋值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干眼症属于眼科常见、多发病,其病因不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各种视屏产品的普及,以及准分子激光手术地广泛开展,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趋势。目前,西医对干眼症主要的治疗方法即为使用人工泪液,但也只是对症治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病因。
干眼症属于中医眼科的“神水将枯”范畴,《目经大成》谓:“此症轮廓无伤,但视而昏花,开闭则干涩异常”。《审视瑶函》谓其“视珠外神水枯涩,而不润莹”。患眼干涩不爽,瞬目频频,或微畏光,灼热微痒,不耐久视,眵少色白或无眵。目前国内对干眼症的中医分型尚无明确标准,
导师认为干眼症的发病与肝、肾、脾、肺关系密切,肝经风热、肝肾阴虚、肝之阴液不足、肝郁气滞、脾虚不运是其发病主要原因,肺失宣降、燥伤肺阴不能上荣于目是其发病的重要诱发因素。肺为水之上源,燥邪伤肺,肺失宣肃,肝主藏血,肾主藏精,为母子关系,故称“肝肾同源”,又称“乙癸同源”。在治疗中以养阴血、益肾精治其本,袪风清热、润燥治其标,并加强中州的气化和肺的宣肃功能,使精血濡润于目,标本兼治,诸症悉解。
[1]李凤鸣 .中华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53~1160.
[2]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R276.7
A
1007-2349(2012)05-0003-03
2012-02-07)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