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蚕病的防治(上)

2012-01-29 03:07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410127
湖南农业 2012年6期
关键词:脓病蚕座乳白色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410127) 何 君

一、血液型脓病

血液型脓病是一种病毒病,俗称脓病。在养蚕季节都可能发生,此病从感染到发病只有三五天,以春蚕和中晚秋蚕发生较多,尤以蚁蚕和起蚕最易感染。

1.症状 蚕体色乳白,体躯肿胀,狂躁爬行,体壁易破。剪去病

蚕尾角或腹足,滴出的血液呈乳白色。大蚕发病时,常爬行到蚕座边缘,坠地会流出乳白色脓汁而死。

2.防治措施 首先是养蚕前一定要在彻底打扫、清洗的基础上,先后使用2种不同的消毒药物(漂白粉、消杀精、消特灵等高效广谱消毒药物) 对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进行2次严格彻底地消毒,配制消毒药剂要用自来水或深井水,禁止使用池塘水,且药剂浓度必须准确。严禁共育人员接触未经消毒的蚕室和蚕具,防止人体传播病毒。其次,必须精心饲养,严格控制温湿度,适当添食脓蚕灵、克脓灵等药物增强蚕的抗病能力。第三,在养蚕过程中留强汰弱,隔离分批。严格分批提青,及时捡出尚未流出脓汁的病态蚕,减少蚕座传染的机会,保护其他健康蚕不致感染。对于蚕沙和病死蚕要科学处理,防止病原扩散,同时还要抓好以“肥、水、虫、草”为中心的桑园管理,努力提升桑叶肥培水平,提高桑叶质量。

二、中肠型脓病

中肠型脓病是养蚕生产上危害最大的一种病毒病,俗称干白肚。各蚕期都可发生,尤以夏秋蚕期发病严重。

1.症状 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随病势发展表现食桑少,发育迟缓,蚕体瘦小,反应迟钝,常呆伏蚕座,群体大小不均,最后出现空胸、起缩、下痢而死亡。解剖病蚕中肠,可见中肠乳白色脓肿。

2.防治措施 蚕前和蚕中各个时期要严格消毒,把好桑叶关,加强桑叶消毒,严格分批提青,及时隔离小蚕,病蚕要集中投入消毒缸内。勤除蚕沙,防高温闷热,蚕沙制作堆肥,经过发酵,杀死其中的病毒。四五龄期间按规定添食“克蚕菌”等抗细菌药物,提高蚕体抗病能力。

三、细菌性败血病

细菌性败血病是一种细菌病,俗称败血症。该病病程较快,在28℃下一般为12小时~24小时。夏秋高温季节的大蚕期发病较多。

1.症状 幼虫发病初期呆滞,胸胀腹缩,排软粪或念珠状粪,最后痉挛侧倒而死;病蛹死后腐烂变黑,流臭液;病蛾鳞毛污浊,活动呆滞,腹部膨大,翅不振展,死于交配或产卵过程。

2.防治措施 在饲养管理中操作要细致,蚕头不宜过密,避免蚕相互抓伤,勤除沙、多换气,防止高温多湿;贮桑用水要清洁,变褐、发黏的桑叶不能喂食;从3龄起蚕添食1次红霉素溶液或蚕菌清,病情严重时每隔8小时添食1次,每日3次。 (待续)

猜你喜欢
脓病蚕座乳白色
在云朵上看尘世
过去(外一首)
家蚕抗血液型脓病品种“锦绣2号”通过国家审定
文艺冒险
夏秋养蚕有三早
小蚕共育一日二回育规范化操作技术探讨
藤田嗣治
小蚕的饲养技术要点
原蚕区血液型脓病的防控经验
养蚕眠起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