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民河南省范县人民医院,河南范县 457500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的原因分析
王忠民河南省范县人民医院,河南范县 457500
目的了解本院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指出改进办法,使其使用趋于合理。 方法 分类列出处方点评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比例,使之与《2012年河南省二级以上医院宏观监管“十大指标”》规定相比较,找出差距及原因。 结果 本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为42%,远远高于15%的《指标》规定。 结论 本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有诸多不合理之处,必须认清形势,提高水平,转变观念,加强督导,才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原因
2012 年初,河南省卫生厅下发了《2012年河南省二级以上医院宏观监管“十大指标”》,对二、三级医疗机构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用量都有了进一步的明确规定,其中包括医疗机构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15%。针对不超过15%这一规定,为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笔者调出了2011年1~12月我院处方点评结果,对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进行评价。
依据我院2011年1~12月门诊处方点评结果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依据我院门诊处方点评制度,结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等有关文献,分类列出处方点评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比例,使之与《2012年河南省二级以上医院宏观监管“十大指标”》规定相比较,找出差距及原因,以便规范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我院1~12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比例依次分别为:52.0% 、35.5% 、41.0% 、48.5% 、44.0% 、35.0% 、45.5% 、43.0% 、38.0%、37.0%、48.0%、37.0%,12个月平均为 42%,远远超过了15%的规定。
3.1.1 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使用抗菌药物 1~12月的处方点评中,共抽查处方2400张,其中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的处方有312张,312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有283张,使用率为90.71%。上呼吸道感染即病毒性感冒,是由一组病毒引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主要为鼻病毒,其他包括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道病毒等。支气管炎,特别是急性支气管炎,以病毒感染最常见,包括腺病毒、流感病毒等,此外,某些理化因素、过敏物质等也可引起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多种致病因素共同导致的后果,只在病情忽然加重的情况下才考虑可能由细菌感染所致[1]32-37。由此可见,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多为病毒感染或理化、过敏因素所致,在未确定由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不应随意使用抗菌药物。而我院门诊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处方抗菌药物90.71%的使用率,显然有许多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之处,这也是导致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远远高于15%的主要原因之一。
3.1.2 鼻炎、胃炎等使用抗菌药物 1~12月处方点评时抽查的2400张处方中,诊断为鼻炎、胃炎的处方分别有120和130张,合计250张,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分别为87和101张,合计188张,合计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5.2%。鼻炎包括急性鼻炎、慢性鼻炎和变应性鼻炎。急性鼻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黏膜急性炎症性疾病,俗称“伤风”、“感冒”;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或黏膜下的炎症持续数月以上或炎症反复发作,间歇期内亦不恢复正常,且无明确的致病微生物感染;变应性鼻炎是鼻部变态反应性疾病[1]337-339。胃炎包括急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由各种原因如:药物、乙醇、胆汁反流、精神因素、幽门螺杆菌等引起的胃黏膜病变[1]101-107。鼻炎、胃炎疾病中虽不乏细菌感染,但大多还是非细菌感染,在未确定有无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不宜使用抗菌药物,我院75.2%的使用率显然有不合理之处,有“炎”就用抗菌药物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是导致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远远高于15%的又一主要原因。
3.1.3 轻微的外伤、血肿使用抗菌药物 1~12月处方点评时抽查的2400张处方中,诊断为外伤、血肿的处方分别有48张,48张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为24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0%。轻微的外伤、皮肤血肿,并未有开放性的伤口,及时做一般清理后,不用抗菌药物,也不会造成局部或全身感染;即使是有开放性的、局部小的伤口,只要不累及重要器官和腔道,处理及时、得当,也不用使用抗菌药物。而我院在此抗菌药物使用率达50%,显然存在无指征使用或无指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现象,导致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
3.1.4 属Ⅰ类切口的门诊小手术使用抗菌药物 1~12月处方点评时抽查的2400张处方中,属Ⅰ类切口的门诊小手术有87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有77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8.5%。
这类小手术主要存在于外科、五官科,比如:黑痣切除、赘肉切除、瘢痕疙瘩切除,皮表小血管瘤的切除等,这些都无须预防使用抗菌药物[2],而我院88.5%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显然不合理。
3.1.5 其他不应使用抗菌药物的部分情况 1~12月处方点评时抽查的2400张处方中,还存在其他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的情况,如:腮腺炎、足月分娩、人工流产、手足口病、皮疹、湿疹等使用抗菌药物现象。腮腺炎、手足口病属病毒感染,皮疹、湿疹多为过敏性疾病,足月分娩更不宜使用抗菌药物,既无指征又不利婴儿,人工流产也无须使用抗菌药物[1]266-375;而在2400张处方中,有上述诊断的处方有101张,使用抗菌药物的有57张,占56.4%。
从上述分析材料看,我院门诊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比例远高于《2012年河南省二级以上医院宏观监管“十大指标”》中15%的规定。从分析结果看,我院门诊存在许多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现象,这就是导致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远高于15%的原因。上述1~5项列举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共计629张,占2400张处方的26.2%,这26.2%中,不排除有必要使用抗菌药的少数现象,但在其他未统计的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中,也必定还有无指征使用现象;若是这26.2%的处方全部合理地不使用抗菌药物,则我院门诊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比例将大大降低,趋近于15%的规定。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提高医师诊断水平,技师检验水平,明确细菌感染与否;还必须提高药师审方水平、监督技能,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驾护航;还必须充分认识因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致使细菌耐药率上升的严重性,端正医德医风,从根本上解决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观念问题[3-4]。
[1]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编委会.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刘丽萍.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65.
[3]罗晋卿,陈幼华,杨英,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连续性横断面调查[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25):3132-3136.
[4]蒋海军,尹桃.611张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4(3):464-465.
R969.3
B
1674-4721(2012)06(c)-0166-02
王忠民,男,学历:大专,职称:主管药师,执业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
2012-03-12 本文编辑:马 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