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

2012-01-29 14:55边树兰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2年14期
关键词:多媒体素养音乐

边树兰

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

边树兰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教师若能培养好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能够基本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不断自觉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就会使实际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手段进入课堂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设计画面(动画)、音频(音乐)、视频相结合的课件,让学生在可听、可看、可读、可写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学习内容,快速提高听、读、说、写、思的素养。

一、运用多媒体手段有效培养学生的认读、书写、听读素养

小学生的认读、书写、听读能力起于模仿,成于反复锻炼和尝试。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读能力时,可将字词的读音、写法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播放功能逐项播放,让学生对拼音字母、音调的标注规律,字的笔画顺序和结构布局进行细致、反复的观察,然后再进行练习,学生就会形成正确、规范的认读、书写习惯。

小学生在读句子、课文的时候,受思想、情感、情境理解能力的局限,往往难以把握节奏、语调、语速、轻重音方面的基本技巧。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给学生播放名家(男、女声)配音画示范朗读,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画面欣赏与声音聆听相结合的方式,在简单模仿的过程中不断纠正自己诵读中存在的问题,逐步获得启迪,在模仿中逐渐摸索、感悟朗读的要领,把握声音的轻重缓急。

通过设计和运用这样的课件展开认读、书写、听读教学,久而久之,学生就可以具备一定的能力,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的素养。

二、采用多媒体手段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说话素养

三、采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小学生生活阅历少,对身边事物的有意观察和积累不够丰富,写出来的文章往往内容空洞,有些学生因无话可说而惧怕、甚至厌恶写作。教师若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开始培养他们的写作素养,就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在进行《逛超市》写作训练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动画设计一个与现实相同或相近的虚拟超市,在动画中设置出多种商品,让学生真实地体验“选购商品”的经历,再配上儿童喜欢的动画片中的音乐,让他们边听边看边体验。之后,教师结合动画演示给学生提出具体的叙述要求,让他们就自己的简单经历提炼一个主题,或表达一种感受,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有话可说、有物可写,也会愉快地投入到写作之中。如果教师能够坚持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写作训练,学生的写作思路会越来越开阔,灵感会越来越多,时间久了,他们的写作素养自然就得到了提高。

四、采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提高学生想象思维的素养

想象思维是语文学习的翅膀,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内容均与展开想象思维密切相关。教师若能利用多媒体手段有效地启迪学生的思维灵感,会使教学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如在学习古诗《春晓》时,教师可以把整首诗设计成一个动画:沉睡的人们对春夜的风雨声(可对风雨中夹杂的声音进行符合地域、气候等特征的配置)浑然不觉;黎明时分人们还慵懒贪眠在床,窗外花瓣遍地,树上百鸟啼鸣闹春(配以各种鸟鸣声)。让学生全面发展……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音乐课程没有中高考压力,这便于我们做出其他考试压力大的学科所不敢轻易进行的尝试。

在MIDI介入学生合唱音乐活动后,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基本乐理的学习有了明显的进步,抄录乐谱的速度越来越快,错误率越来越低,在抄录乐谱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揭开了乐谱的神秘面纱。他们发现谱子上的音乐变得简单起来,有时候他们会顽皮地故意把音符拉错位,用这种形式来“变奏”音乐,使音乐变得不同寻常。

在此基础上,一些学生不满足于“改编”和“变奏”,逐渐尝试用MIDI来创作自己的作品。一些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拿过来请教师帮助修改。我们发现学生作品普遍成人化,他们喜欢模仿自己熟悉的流行音乐来创作作品,填上自己创编的歌词。这些作品好不好听并不重要,保护学生的兴趣才是我们音乐教师的职责。音乐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创作,尊重学生的创作灵感,千万不要根据自己的意愿把学生作品改得面目全非。在指导学生修改作品中的常识性错误后,我们通常会把学生的作品推荐给其他学生,其中旋律比较流畅的作品,我们还会让合唱队的学生用来做发声练习曲目演唱。这让创作者受到极大的鼓舞,“自我实现”得到满足,同时对于其他学生也是个不小的“刺激”。这样,逐渐在合唱队的学生中形成一股MIDI音乐风潮。当作品积累到一定数量,可以邀请家长和教师一起给他们举办个创作音乐会,相信一定会让学生终身难忘。

不要忽视这样的创作活动,也许正是这样的创作活动,让创新的思想深入学生的心灵,让孩子终身受益。我们不敢肯定他们中会不会有人成为著名音乐制作人,但是当这股敢于创作、敢于创新的清风吹拂开去,我们相信将来一定会在学生的人生中结出意料不到的硕果。

二、MIDI技术运用于合唱排练的副作用

将现代MIDI技术服务于音乐艺术,我们收益颇丰。不过在整合MIDI和合唱排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潜在的“副作用”。

1.易造成声部混乱

在初学歌曲阶段,学生跟着MIDI学唱,学习效率很高,但也容易造成学生对MIDI的依赖性。离开MIDI的帮助,在各声部合练时,学生失去声音的参考系,出现声部混乱现象。MIDI的使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音高、节奏的问题,但更要避免过度依赖它的情况,要培养学生独立识谱视唱的能力。

2.缺乏情感

MIDI音乐的音高、节奏、速度的精准性不容置疑,但恰恰因为它是电脑演奏出的精准音乐,导致它存在最致命的弱点—缺乏情感。它不能感性地表达出喜、怒、哀、乐,不能唱出活泼的跳音或连贯抒情的乐句。学生在对音乐作品不熟悉、不理解的情况下,可以借助MIDI来学习和训练。一旦能熟练地演唱,就要舍弃MIDI,由钢琴教师的伴奏和指挥的手势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表达出歌曲的感情。

三、结束语

MIDI音乐在合唱训练中更适合于前期声部学习阶段的使用。当学生熟悉了自己的声部,就应该果断地抛开MIDI音乐的支撑,换成更为感性的钢琴伴奏来追求合唱艺术的更高境界。技术从来都不是万能的,MIDI技术也是一样,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最终不能靠科学的计算来完成音乐情感的表达。把MIDI技术应用于合唱排练,一定要注意恰当使用,巧妙整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运用我们的智慧让技术和艺术达到美妙的和谐。

[1]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 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012-04-26

边树兰,本科,小教高级。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小学。

学习语文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这些素养时,应从让学生学会口头表达开始。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手段把课文内容设计成具体、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身临其境地接收信息,自觉主动地生发自己的感受,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在学习“自相矛盾”这个典故时,教师可以将卖矛盾者在卖矛时吹嘘自己的矛“很锐利,能穿透任何东西”,在卖盾时吹嘘自己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的过分夸张的骄傲神态演示给学生看,让他们在人物语言、神态有意夸张的情境中发现人物的可笑之处。然后插入提问文字:“这个卖东西的人这么说有什么不妥之处?他这么说到底想达到什么目的?要是你来卖,会这么卖么?”让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学生就会把课文内容与画面自觉地结合在一起,顺着故事情节的推动,把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

接下来,教师可以把卖矛盾者在听到旁边的人质问他“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后涨红脸答不上话来的窘态演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说说“旁边的人”为什么要这样问?卖矛又卖盾的人当时为什么涨红脸再也答不上话来?你从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这样环环推进,学生对课文主题像抽丝剥茧一样层层递进,他们的表达能力也会逐渐提高。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循序渐进地培养观点鲜明、前后连贯的口头表达素养。

(本栏责任编辑/金彩霞)

猜你喜欢
多媒体素养音乐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多媒体高考招生宣传平台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移动云计算中多媒体工作流的节能计算卸载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