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定超 张兰兰 周水平 闫希军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410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虽然西药降糖效果较好,但副作用大,不利于长期使用且不能有效控制并发症。中药在治疗糖尿病上具有显着改善临床症状和体质,副作用小,并能在多个环节上防治并发症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在研究中药降糖十分活跃。本文就近年来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近年来伴随着对糖尿病不断深入研究,许多具有降血糖活性的单味中药亦得到确认和开发。这些中药多为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药物。
清热解毒中药如黄连、黄芩、大黄等研究较多。朱家颖等[1]考察黄连单一生物碱及复合生物碱对人肝癌细胞和小鼠血糖值的影响中发现后者降糖活性存在协同作用,且安全性比前者更高。黄芩茎叶总黄酮能有效降糖、降脂,并能改善胰岛素抵抗[2]。有研究[3]证明,掌叶大黄多糖具有明显降糖作用。
益气养阴药物如人参、黄芪、地黄、枸杞等也具有良好的降糖作用。陈艳等[4]以人参水提物治疗糖尿病小鼠,发现它可能是通过促进小鼠体内的葡萄糖转化成三酰甘油,调节了物质代谢中血糖与血清三酰甘油的相互转化。李楠等[5]分别将黄芪皂苷、黄酮、多糖给予糖尿病大鼠进行干预,结果表明黄芪有效部位可影响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胰岛素和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其中以黄酮作用最为显著。吴金环等[6]发现与熟地黄相比,生地黄对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小鼠降血糖及改善血脂水平更显著。Kang等[7]以枸杞叶给予糖尿病大鼠发现其降糖、降血脂作用显著。
活血化瘀药如丹参、川芎、红花等治疗糖尿病日臻受到关注。Huang等[8]给予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丹参总多酚酸,结果表明丹参总多酚酸能显著降低空腹血糖和三酰甘油,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增加。姜信正等[9]分别将50%乙醇、100%乙醇、水川芎提取物给予糖尿病大鼠,结果表明100%乙醇的川芎提取物降血糖效果最好。Takahashi等[10]从红花种子分离出N-p-Coumaroyl serotonin、N-Feruloyl serotonin能有效抑制α-葡萄糖苷酶。
医药工作者对中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掘许多具有降血糖的作用的中药。单味中药除具有降血糖作用外,还具有降脂、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目前,我国在单味中药降糖有效成分研究中已取得不少新的进展。单味药降糖的有效成分主要分为生物碱、黄酮、皂苷、多糖等。玄光善等[11]研究桑叶中有效成分的降糖作用中发现桑叶多糖、黄酮、生物碱成分均可使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值显著降低,糖耐量增加,其中生物碱的降糖作用最为显著。有研究[12]证明从中药中提取的生物碱黄连素,通常作为一种抗生素药物,也具降糖作用。郭常润等[13]研究玉竹总皂苷对四氧嘧啶高糖小鼠血糖的影响,结果显示玉竹总皂苷对α-葡萄糖苷酶起抑制作用,对四氧嘧啶高糖小鼠有降血糖作用。同一味中药所含的降血糖的成分往往不仅仅是一种成分,体现了中药多角度、多途径、多环节降血糖作用。
中药复方降糖各味药相互为用,相互制约,充分发挥各味药药效,使得用药更为安全。目前已上市的中成药中以治疗糖尿病为主症约50种,辅助治疗药物100余种[14]。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品种收载以治疗糖尿病为主的药物有降糖甲片、参芪消渴胶囊、参精止渴丸、养阴降糖片、消渴丸、消渴灵片、消渴平片等。中西药复合制剂降糖中药有消渴丸、降糖灵胶囊、糖维胶囊等。仝小林等[15]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选择中医辨证为肝胃郁热证、超重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糖敏灵丸治疗,每日给药3次,疗程12周,结果显示糖敏灵丸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安全性较好。仝小林等[16]运用开郁清热方(柴胡、黄芩、半夏、白芍、枳实、大黄等)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结果显示开郁清热方降糖显著,不同血糖水平的患者均可应用。随着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不断研究与开发,许多中药复方显示出良好的疗效,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多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中药降糖的机制主要为下述四种: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及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力;促进外周组织和靶器官对糖的利用;抑制α-葡萄糖苷酶而降低血糖。宋军等[17]将开郁清热方给予高糖高脂造成β细胞功能衰竭模型发现开郁清热方能够促进高糖环境下胰岛素分泌,剂量越大越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朱妍等[18]观察糖敏灵丸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患者β细胞功能的影响中发现糖敏灵丸能改善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何广卫等[19]用益气养阴清热液治疗高脂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高血糖肥胖大鼠,检测空腹血糖、红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等多项指标,结果表明通过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而提高其胰岛素敏感性可能是益气养阴清热液治疗高血糖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之一。Li等[20]给予链脲佐菌素诱导高血糖大鼠茯苓总三萜,测定多项指标,推测茯苓总三萜不激活PPAR-γ途径而提高其胰岛素敏感性可能为其降糖作用机制之一。胡巧云等[21]观察10种中药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青果、地榆和丹参对α-葡萄糖苷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中药降糖作用机制具有多向性、多层面、多靶点等特点,标本兼治,有着降糖西药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糖尿病常伴随多种并发症,造成多系统、多器官的广泛损伤,有较高的致残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中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自主神经病变以及糖尿病病足等有其独特优势。唐庆等[22]将六味地黄加味胶囊、洛汀新及两药合用于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检测相对肾质量、血糖、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尿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肾脏PKC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洛汀新、六味地黄加味胶囊及两药合用均能保护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且两药合用较单用洛汀新作用更强。对于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复方丹参滴丸能减少微量蛋白尿的排泄,改善视网膜组织的缺血、缺氧状况,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23-25]。王丽翔等[26]将解毒通脉散联合煨脓长肉膏治疗24例糖尿病足溃疡,总显效率为95.8%,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血白细胞计数及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解毒通脉散联合煨脓长肉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最新的研究表明[27]从川芎提取出来的一种生物碱川芎嗪能减少由糖尿病引起的肾损害。中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作为其最鲜明的特色之一,在降低糖尿病的致残率、死亡率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药治疗糖尿病经历数千年不断实践与总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与成绩,但仍有诸多之处需要医药研究人员共同努力。首先,许多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阻碍了中药现代化的脚步。其次,中药复方制剂研究相对比较落后,对降糖机制的研究也较肤浅,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比较缺乏。再次,中药研发创新能力比较薄弱,新药开发主要是对传统方剂改进,服药量大,服用次数多,缺乏重大突破。此外,中药临床评价标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鉴于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以寻求改进和突破。首先,加强中医药基础研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加强传统中医药经验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以中药药效为引导,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多学科、多机制、全方位地深入研究与开发降糖中药,以期开发出降糖显著、服用量小的新型降糖中药。其次,重视并发挥中药在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优势。多角度、多途径综合探究中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医整体上治病理论基础研究。除此之外,研究人员应积极地与国际交流学习,建立广泛认可的降糖模型,制订更多的定量指标,从而建立更加科学、严谨、规范科研体系。
中药治疗糖尿病挑战与机遇并存,市场前景广阔,开发出疗效可靠、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方便的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药是完全可能的。
[1]朱家颖,岑晓凤,陈星,等.黄连生物碱降糖活性协同作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9):2282-2284.
[2]刘智,周晓霞,苏佩清,等.黄芩茎叶总黄酮治疗2型糖尿病性高脂血症大鼠的实验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9,20(1):5-7.
[3]李道中.掌叶大黄多糖对高血糖小鼠及正常小鼠的降糖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3):309-310.
[4]陈艳,刘杨,高晓鸽,等.人参水提物对小鼠血糖及血脂代谢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1(4):112-115.
[5]李楠,范颖,贾旭鸣,等.黄芪不同有效部位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清胰岛素、脂联素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5):144-146.
[6]吴金环,顾红岩,喇孝瑾,等.地黄与熟地黄对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8):161-163.
[7]Kang MH,Park WJ,Choi MK.Anti-obesity and hypolipidemic effects of Lycium chinense leaf powder in obese rats[J].J Med Food,2010,13(4):801-807.
[8]Huang M,Xie Y,Chen L,et al.Antidiabetic effect of the total polyphenolic acids fraction from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in diabetic rats[J].Phytother Res,2011,10(1002):3654..
[9]姜信正,战春光,池中求,等.川芎提取物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3):194-196.
[10]Takahashi T,Miyazawa M.Potent alpha-glucosidase inhibitors from safflower(carthamus tinctorius L.)seed[J].Phytother Res,2011,10(1002):3622.
[11]玄光善,潘士佳,南姬.桑叶有效成分降糖作用研究[J].食品科学,2011,32(7):323-326.
[12]Zhang Y,Li X,Zou D,et al.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and dyslipidemia with the natural plant alkaloid berberine[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8,93(7):2559-2565.
[13]郭常润,戴平,张欣,等.玉竹总皂苷降血糖作用实验研究[J].海峡药学,2011,23(4):19-21.
[14]张力,杨晓晖.糖尿病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与评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10):1270-1273.
[15]仝小林,倪青,连凤梅,等.糖敏灵丸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9,25(2):104-108.
[16]仝小林,董柳,毕桂芝,等.开郁清热法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降糖疗效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8,28(1):17-19.
[17]宋军,赵林华,姬航宇,等.开郁清热方对脂联素及胰岛分泌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2011,30(4):310-312.
[18]朱妍,连凤梅,仝小林,等.糖敏灵丸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21(7):15-17.
[19]何广卫,瞿伟菁,范斌,等.益气养阴清热液对高血糖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8,24(6):718-722.
[20]Li TH,Hou CC,Chang CL,et al.Anti-hyperglycemic properties of crude extract and triterpenes from poria cocos[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1,10(1155):128402.
[21]胡巧云,佘红纯,张梅喜,等.十种中药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6(2):211-213.
[22]唐庆,胡慧,王全胜,等.六味地黄加味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蛋白激酶C活性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影响[J].中草药,2010,41(1):77-81.
[23]Qic X,Tan XH,Li QG,et al.Clinical study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treated by compound danshen dripping pills[J].Zhong Yao Cai,2007,30(3):375-377.
[24]周小军,李良,周玲娟,等.复方丹参滴丸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蛋白尿的疗效[J].中国新药杂志,2009,18(15):1427-1429.
[25]牛巧云,周瑞玲.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研究[J].山东医药,2009,49(13):81-82.
[26]王丽翔,张磊,闫少庆,等.解毒通脉散联合煨脓长肉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24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1,52(15):1283-1285.
[27]Yang QH,Liang Y,Xu Q,et al.Protective effect of tetramethylpyrazine isolated from Ligusticum chuanxiong on nephropathy in rats with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es[J].Phytomedicine,2011,18(13):1148-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