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芳
伊通满族自治县马安山镇中心小学 吉林伊通 136117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在素质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少年儿童的观察力与表现力,可以培养少年儿童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潜能,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少年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艺术家创作的美术作品都是靠他们塑造的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仅凭一本美术教材、教师范画是无法实现素质教育下的美术教学的。以创造力的培养为中心,进行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特长,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自由创作,尽情发挥,尽情宣泄他们内心的情感世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绘画是线条和色彩在纸上进行组合,最终形成空间视觉的艺术,它作用于人的眼睛,感染观者的心灵。音乐则用节奏、旋律、和声等手段在乐器上进行组合,形成艺术,作用于人的耳朵,陶冶听者的情操。杰出的美术作品是固态的音乐,优美动人的旋律是动态的画面,二者虽有区别,却又息息相通。美术教学若将这两门艺术有机结合起来,不但能创造出优美生动的教学情境,活跃气氛,而且能让学生入耳动心,无限拓展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比如在讲小学一年级“小朋友和花”一课时,笔者就想到《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春天在哪里》这两首歌,于是将这明朗、欢快、节奏感强的歌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置身于美妙的音乐中聆听、感受,从而进行创作。最后,学生在这种气氛下完成一幅幅优秀的作品,有草绿,有花开,有青青翠竹,有清泉飞瀑,还有孩子他们开心的笑脸。对小学生来说,可谓是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小学儿童来说,美术课不应是学习任务,而应是一种感兴趣的快乐游戏。喜欢玩,喜欢到大自然中去玩,这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感受、体验是美术课创设情境教学的又一有效途径。比如在教“春天的景色”一课时,笔者带领学生到附近的田野、果园去欣赏春光,感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感受“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感受“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学生陶醉在大自然那鲜花盛开、蝶舞蜂飞的情境中,在对自然界有了细致的观察和体验后,从而对绘画的对象有了深刻印象。此时,鼓励他们把所见、所感进行自由、愉快的表现,抒发出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大自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创设情境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不但能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更能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一堂成功的美术课,还需要教师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与先进的教育方式相结合。给学生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和创造,尤其是那些“异想天开,不切实际”的想法更应得到教师的尊重,同时还要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比如在教学“七色彩虹”一课时,老旧的教学方式肯定是先提出问题“彩虹有哪几种颜色”(颜色限制),然后教师范画(形状限制),最后让学生临摹。这样既局限了学生的思维,也束缚了学生大胆表现自己想法的心态。
笔者在教学时并没有强调一定要按照某种固定的格式来画,而是给学生自由欣赏课件上的七色彩虹,刺激学生的思维。然后放手让学生作画,结果每个学生画出的彩虹都不一样,真是构思奇特,想象出格。有的学生把彩虹画在太空上,而且彩虹上画了小朋友在唱歌跳舞;有的学生把彩虹画在河面上,成为方便人们交通的桥;更有的学生把彩虹画在小朋友的心上,成为连接友谊的心桥……在对那些具有奇思妙想的画作进行鼓励性的点评后,班级中的小学生脸上都有了一种急切的表情,仿佛在说:“再让我画一次吧!我有更好的想法,我能画得更好!”学生那种急于表现、急于被肯定的跃跃欲试的心态,就是创造力的原动力吧!
教师应客观地认识小学生的现实水平和个体差异,因为每个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作画技能、创新能力等都是不同的。在笔者所教的班级中,李佳怡同学善于临摹,她的画色彩明快。笔者对她的作品给予赞赏并启发她大胆地想象,拓宽思路,引导她添画。李玉同学的画立意新,想象丰富,作画夸张,急于在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但色彩单调。笔者在肯定她的作品的同时指导她认真选色、涂色,丰富画面色彩。王强同学的画过于强调局部完美,导致整幅画的美感失衡。笔者在表扬他的细致入微之后,又与他讨论如何对画面进行合理布局。……完成作品后,笔者允许学生自由组合,互相评价,给学生创造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相互交流,相互欣赏。笔者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从创新精神出发,多角度理解作品;尊重、保护、鼓励学生的不同见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总之,美术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去提升美术课堂的魅力,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让小学生用画笔多多创作出那些富有创造性的、能表达他们内心世界和情感的优秀作品来。
[1]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