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勤洁
温州市龙湾区永兴第一小学 浙江温州 325000
课件,一个科技革命和信息社会的代表,它走进了课堂,改变着课堂。课件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教学信息于一体,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它在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教学中有着传统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课堂上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应当十分讲究鲜明性和吸引力。课件能发挥绘色、摹形、拟音、缩微、定格等立体教学优势,再现文字描述的客观事实的形声色并将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眼见其色,耳闻其声,犹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传统教学手段的单一性,大大限制了它的表现力。纵然有挂图、实物等辅助教学,但它们的静止性、局限性很难表现文本所体现事物变化的多姿多彩。而课件手段灵活,表现内容丰富,可以再现实物的变化,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化瞬变为定格,可以自由调节要表现事物的输出速度,还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需要进行加工编辑。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运用多媒体设计制作,为课堂导入服务,针对性强。
从认知理论看,所有的新知都必须溶入学生的旧知的“图式”中,学生方能接受。小学生生活体验不深,生活常识不多,表象储存贫乏。当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时,教材上的文字很难在学生大脑中形成清晰表象。多媒体能突破时空限制,从远古到现在,从自然到社会,从太空到海底,从异国到本土,它都能一一展现。
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发挥课件优势,恰当运用,能为敲响这引领学生探求新知的“锤点”助一臂之力,为成功课堂奠基。
音乐是人类情感撞击、抒发、交流和审美的产物。在课堂导入时运用多媒体选择合适的与课文相匹配的音乐渲染,能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氛围。如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教师在上课伊始播放《月光曲》乐曲,优美的曲调、清新的旋律立刻充盈整个课堂,学生陶醉其中。教师伴随着乐曲用充满激情的话语娓娓叙来:“现在我们听到的是钢琴曲《月光曲》,它是世界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它表达了贝多芬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学生学习课文兴趣高涨,自主地开始与文本的交流。
一个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更是架起教学目标认知领域与情感领域的金桥。它猛烈叩击学生心扉,跨越时空,感受文本中文字蕴含的强大生命力。运用多媒体图文结合导入,往往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如导入《生命 生命》一课时,大屏幕上左边出示杏林子残疾的身体,右边出示的是杏林子的著作。残疾的身体与优秀的作品组合在一起,这样强烈的反差,让人难以置信,却又真实地展现在眼前,学生对杏林子油然而生敬意,初步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有了这样的情感奠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教师只要稍一点拨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感悟自然水到渠成。
好的导课不仅要有声有色,更要有情有意,恰如一个富有立体感的艺术画面,不仅给人以时空感,还能给人以一种特定的撩人的气氛,对知识产生一种“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积极求知心态,渴求开启智慧的大门。多媒体能将文本无声音的语言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形式展现,让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从而激发对新知的兴趣。如一位教师在导《在金色的沙滩上》这篇课文时,运用多媒体艺术性地将课文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形式展现,学生津津有味地看着。小姑娘那流露出对美丽贝壳喜爱的神情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小姑娘拾起画家故意漏出让她捡贝壳的动人情景深深吸引感动着学生。教师再伺机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种:“你喜欢这位小姑娘吗?为什么?请小朋友好好读读课文吧!”学生满怀激情地投入新的学习体验中。
又如,一位教师在识字教学导入时,运用多媒体将文本表现的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展翅飞翔的蝴蝶,花间跳舞的蝴蝶,地上运粮的蚂蚁……美轮美奂的情景深深吸引着一年级的孩子,个个睁大了眼睛欣赏着。教师见时机成熟,伺机引导:“有位小朋友将这么美的画面变成了一首儿歌,想读吗?”学生快速进入文本,兴趣盎然地与文本进行第一次对话。这种形式的导课适用于低段学生,尤其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因为低段学生识字量不多,第一次读课文难度大,甚至有些学生读课文似“啃骨头”,学习课文索然无味。多媒体将课文内容转化为形象直观的音像,能帮助低段学生快速进入文本,探求课文内容的欲望能支持学生将课文读下去。
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许多课文的思想性很强,如《普罗米修斯》《丰碑》《再见了,亲人》等。这类课文导课时情感的奠定很关键,它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要恰当巧妙运用多媒体,将音乐、图像、朗读融合在一起,把形、情、境熔于一炉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感悟文本创设情感的磁场,以境激情。如导《普罗米修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幸福而甘愿承受无休止的折磨的高贵品质,上课开始,笔者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中看到普罗米修斯被锁冰冷悬崖的悲惨情景。在学生一阵唏嘘感叹声中,笔者伺机引导: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被锁?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学生领情而学,构筑了课堂教学中一个独特的情感空间。
当然,课堂导入艺术是鲜活灵动、变化无穷的,无法一一尽述。课件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导入因文而异,因地因时而异,不能生搬硬套。教师要明确课件地位是“辅助”而不是“代替”,不可盲目、不加以分析地滥用多媒体。如果一味地追求使用多媒体,整个课堂教学变成视频图像或频繁地更换媒体,都会成为教学的干扰因素。1)课堂导入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不能脱离教师的主导性,无论教学手段多么先进,都只能是教学的媒体,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勿忘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不能脱离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能把学生置于观看和倾听的地位,要视听与思考相结合,还要适当安排机器的使用时间,应是多媒体为课堂导入教学服务,真正起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作用。3)不能脱离课堂的整体性,整个课堂犹如一曲交响乐,其“序曲”与“整首曲”应和谐统一,不能顾此失彼。4)不能脱离教材的实际性,要根据教材实际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不能只是锦上添花,更不能画蛇添足,应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涩为通俗。5)不能脱离媒体的有效性,多媒体制作时要注意颜色的搭配,背影与文本的颜色不能太接近,也不能太刺眼,达到适度,使学生看起来轻松不吃力,真正为课堂导入服务。
[1]康立军,朱茂娟.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导课中的巧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5(2):69-70.
[2]陈锡林,王亿梅.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巧用[J].福建教育,2007(3):35,54.
[3]孙双金,吴琳.上出地地道道的语文味[J].小学语文教师,2006(11):13-19.
[4]张康桥.上好小学语文课[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