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健
(长春市妇产医院 长春 130000)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腹腔镜、宫腔镜等在妇科临床上逐渐被广大患者接受。但由于妇女特殊的生理机能和结构影响,开腹手术目前仍是治疗妇科疾病的主要方法。现阶段由于手术过程中无菌技术操作不严和术后护理不当,使术后腹部切口发生感染和脂肪液化等并发症的机率不断上升[1],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理功能。为了最大限度防止并发症发生,降低手术的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我院妇产科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对439例开腹手术患者行腹部切口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提高了患者康复率,现报道如下。
本组439例,年龄23~78岁,平均(46.9±3.2)岁,其中剖宫产103例,异位妊娠59例,卵巢囊肿切除术64例,子宫肌瘤切除72例,子宫全切33例,宫次全切术28例,宫颈癌根治术21例,附件手术59例。均进行积极有效的切口护理,有3例患者发生脂肪液化,平均住院时间(18.5±2.7)d,其余患者切口均为1级甲等愈合出院。
2.1.1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疾病困扰,对开腹手术会产生恐惧、烦躁、害怕心理,担心手术影响生育和其他器官功能。我们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向其讲解手术的必要性、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预防措施,并指导患者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和检查,教会患者术后有效咳嗽方法及咳嗽时如何保护好切口,防止切口裂开导致不必要的伤害。以其熟练、精湛的护理操作技术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增加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配合医生进行手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2.1.2 基础准备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基础护理。保持衣物、皮肤清洁,加强营养,以增加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提高血浆蛋白水平饮食为主,增强机体组织修复能力,促进术后伤口愈合;监测生命体征,保证患者在各项检查与生命体征平稳的状态下进行手术。按下腹部手术常规消毒皮肤、备皮,剔除会阴部的阴毛,彻底清洁脐孔污垢,避免损伤皮肤,防止增加术后切口感染机率。
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切口缝合。术中做到彻底止血,使用电刀时应注意其强度和力度,尽量减少电刀与皮肤的接触时间和次数,避免对组织进行反复切割,关腹时注意彻底清洁腹腔,仔细核对手术器械和纱布等使用的物品数量,以免遗留造成感染,导致伤口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缝合时选择合适的材料,对齐切口,逐层确认缝合,做好对切口的保护,防止死腔与缝合不当造成切口感染[2]。
2.3.1 一般护理 术后应注意皮肤的清洁干燥,减少影响切口污染的不利因素,严密观察切口渗出液的颜色、性质、量,特别是对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和肥胖、贫血、水肿患者要观察敷料位置和切口周围是否有红肿发硬或皮温增高现象,坚持每日换药。患者术后由于器官表面和腹膜的牵拉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腹胀症状,我们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沟通,缓解紧张情绪,指导其保持适宜体位,尽早活动,对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可根据不同情况清除渗出物后给予微波治疗,促进切口愈合。
2.3.2 疼痛护理 患者对疼痛的敏感程度不同,有些患者对术后切口引起的疼痛不能耐受。我们护理人员应仔细辨别患者疼痛的性质、程度,用音乐、谈话、舒适体位转移患者注意力,对不能耐受者遵医嘱常规使用止痛泵镇痛,防止患者因疼痛烦躁痛苦导致腹部切口裂开。
2.3.3 切口护理 细致的切口护理是减少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方法。术后护理人员应每日观察患者腹部切口好转情况,注意切口有无渗血渗液,切口张力是否增加,减轻腹部肌肉的紧张度[3],可适当抬高床头20~30°,膝下垫小软枕,咳嗽时用双手轻压腹部,防止因腹部压力过大导致切口裂开,每日进行消毒,更换敷料,保持切口及周围皮肤的干燥,红外线照射,防止切口脂肪液化及裂开。
2.3.4 健康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康复运动和注意事项,防止因任何因素导致腹部切口张力增加阻碍切口愈合。指导患者进行有效活动,促进胃肠功能与体力恢复,但要防止过早的剧烈活动;保持大小便通畅,以免造成腹内压过高导致切口裂开,引起术后切口感染和延迟愈合。
开腹手术作为妇科临床的主要治疗方法,切口的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感染和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我们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切口护理的重要性,术前做好心理、基础护理预防切口感染,术中坚持无菌操作避免切口感染,术后积极观察和指导减少切口感染,以熟练的护理技术促进患者切口早期愈合,促进患者康复。
[1]邓会先.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13:79.
[2]顾英姿.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3:194.
[3]柴承芳.妇产科手术病人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1,2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