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宏 马建松
关于“三性五化七合一”教学模式的实践
□孙伟宏 马建松
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深层转变,职业学校应创新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实现教学与岗位的“零距离”,训练与生产的“零距离”,课堂与车间的“零距离”,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适应现代技术工人培养的新要求。
“三性五化七合一”;教学模式
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已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深层转变。2010年教育部启动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创建活动,其目的在于促进职业学校内涵建设。近几年来,我校为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努力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实践“三性五化七合一”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学校的毕业生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青睐,供不应求。
要适应企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迫切要求,职业学校必须打破原有的教学体系,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教学与岗位的“零距离”、专业与职业的“零距离”、训练与生产的“零距离”、课堂与车间的“零距离”、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我们创新教学理念,积极探索“三性五化七合一”教学模式。“三性”即主体性、情感性、实践性。“主体性”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始终围绕学生愿学、能学、会学、乐学和学有成效展开,强调学生的自主训练,合作探究,开发创新;“情感性”就是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痴情、对课堂的热情、对实训的激情;“实践性”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加大实训力度,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准和职业能力。“五化”即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方法综合化、教学评价多元化、教学关系师徒化。“七合一”为教室和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教学与科研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服务与创收合一。
1.实训基地功能兼顾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理论学习区布置黑板、投影、台凳,便于教师和学生在车间教室合一的场所内互动讨论、研究和学习。实践操作区的布置,便于教师组织教学,方便学生观察、操作、学习和探究。这样,区域分明、功能齐全,使实训室既是学习专业理论的教室,又是练习专业技能的车间,打破了教室内学理论、实训车间内学技能的传统,使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同时完成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
2.实训基地环境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我校在建设实训基地的过程中,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全程参与建设方案的论证与设计,设备配置与企业技术同步,与课程改革配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也力求贴近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一是实训基地的设计力求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与职业氛围,营造基地的企业文化;二是布置实习程序、安全操作方法、专业发展定位、技术沿革等相关信息,建设基地的技术文化;三是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采用贴近企业的管理模式。这样从设备、环境、文化等多层面建设实训基地,让学生来到实训基地,就像来到企业车间,能够在一个“仿真”的职业环境下按照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师与师傅合一”,就是将知识、技能、技术教学一体化。要做到这一点,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我校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职业培训,让教师在专业课堂上既是传授理论的老师,又是指导生产的师傅,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分阶段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轮训,确保全体专业教师每两年有两个月的时间进行见习和实践性锻炼;二是与劳动局和相关高校联合对专业教师开展技能培训;三是引进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来校担任专、兼职专业教师,引领、促进专业教师成长;四是邀请专家、企业家来校作专题报告,拓展教师视野;五是推行“名师工作室制度”和“青蓝工程”,带动优秀“双师型”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六是开展专业教师技能大比武等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理论与实践合一”就是将传统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实行完全融合一体化,淡化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线。在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中,我校以“五化”为标准,实现了专业课“理论与实践合一”。其中“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关系师徒化”另有阐述,在此重点阐述以下三点:
1.教学内容项目化。我们改变原来的课程实施形式,把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改变为以项目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彻底打破了原来的学科界限。教学不再是围绕学科展开,而是围绕项目将所需各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就是各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过程。我校自编了《数控加工技术》、《电力拖动》、《会计基础》等40余本项目教材,课堂上通过完成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典型项目,让学生在“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术和技能,同时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和技能。例如,在车工教学中,围绕阶台轴的生产这个项目,学生学习机械制图、公差配合、金属材料、刀具、车床、切削加工等多种知识,通过项目,整合了多门学科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发。
2.教学方法的综合化。我校大力建设了适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根据不同的专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商务类专业、财经类专业多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如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学生在模拟银行或模拟企业财务室内,分组担任出纳、主办会计等角色进行课程学习;机电专业课程多采用在实验室中进行仿真教学法,通过模拟加工和设备组装,达到预期目标。另外,我校还采用案例教学法、操作训练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实现了在做中学,边做边学,学以致用的目的。
3.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打破原来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模式,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采用多种评价手段进行综合评价,如技能测试、模拟演练、实物制作、专题研讨、口头与书面问答、直接观察等。我们设立了各专业的多维评价体系,例如数控专业的学生在完成一个数控加工项目后,不仅要评价他生产的产品是否合格,还要从他的工作态度,工、量具的规范使用,与他人的合作、沟通及组织能力等方面进行多维评价,每次评价时将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力求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
我校与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有限公司、海陆锅炉集团、天翔电气等企业开展合作,组织师生承接企业来料加工:由企业提供原材料及加工刀具,承担设备损耗、水电费用,同时委派技术人员到我校进行实际加工的指导,担任兼职教师和专业顾问;生产过程采用企业的“5S”管理模式,要求实训学生着装符合要求、工量具摆放整齐、实践操作规范、设备维护到位、实训场地整洁。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解决了部分专业实习成本高,实习费用大的难题,还使学生真正有机会接触实际工件的加工。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学生完成的作品、作业就是企业的合格产品,变消耗性的实习为生产性的实习,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
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学生既是专业技能学习者,又是工业产品的生产者。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边动手操作,边学习知识、技能和技术,还能根据要求生产出合格产品,实现了“学生与学徒合一”。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与学徒合一”不仅是身份的合一,关键还在于理念的合一。为此,我们以综合职业素养教育为抓手,促进学生对“学生与学徒”双重身份的认可,从而实现学生、学徒角色的自然转换。我校的建筑、广场及道路均用知名企业命名;校园内布置优秀企业家、技工楷模、优秀毕业生、校园技能明星的照片;教室内布置具有专业特色的学习园地,张贴企业家名人名言和创业故事,让学生在专业化、企业化的文化环境中接受熏陶。企业化的校园文化环境,促使学生产生热爱专业、热爱岗位、热爱工人的情感,树立努力学习专业技能,早日成为高素质技术人才的使命感,使学生成为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学徒”。
“服务与创收合一”就是利用实训基地资源开放、共享,实现社会服务和创收一体化。除了承接企业来料加工、帮助中小企业技术升级以外,我校还通过开展社会技能培训和成人学历教育来实现“服务与创收合一”。我校充分发挥职教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以国家技能鉴定所和国家星火学校农业科技培训中心为平台,成立了张家港市现代技术培训中心、张家港市职工教育培训基地。为张家港电教馆、第一人民商场、农商行、财政局等单位员工开设技能培训;面向农村闲余劳动者、失地下岗劳动者、外来务工劳动者,每年定期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学员近4000人。
在“三性五化七合一”教学改革模式中,“三性”是基石、是灵魂,“五化”是手段、是举措,“七合一”是关键和最终落脚点,三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三性五化七合一”职教模式的探索,密切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拉近了学生与岗位的距离,使学校真正做到了“针对市场设专业,根据职业定课程,围绕岗位练技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教学与岗位、专业与职业、课堂与企业、训练与生产的融通,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一致,真正提高了教育质量。当然,教学的改革永无止境,教学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随着课改的推进,对“三性五化七合一”教学模式必须赋予新的内涵。
G712
A
1001-7518(2012)12-0064-03
孙伟宏(1962-),男,江苏张家港人,江苏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党委书记、校长,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马建松(1963-),男,江苏张家港人,江苏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教科督导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
本文是2010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适应现代技术工人培养要求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GJA104021),主持人:孙伟宏。
责任编辑 葛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