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峰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舟山 316021
网络环境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苏峰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舟山 316021
网络创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全新空间,但是也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价值冲突、道德失范、人际交往障碍和网络成瘾等一系列挑战。基于此,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采取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完善网络文化的监管力度、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和组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等新举措。
网络;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思想、行为有着非常强的可塑性,他们将面临网络带给他们的潜在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为了能够促使高职学生健康成长,高职院校必须能够正确地认识网络给学生管理工作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作用,积极探索和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1.1 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强调个体的自由和个性,在这个虚拟的网络空间里,学生经常登录QQ群、人人网、QQ空间、微博、博客等,自由地发表自己真实的意见、建议和看法,其中包括对学习、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都可以进行充分的表达。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可以随时上网浏览,通过分析学生在网络上的言论,准确地了解和掌握高职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等,及时地进行正确的引导、指导和纠正。
1.2 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网络通讯工具非常发达。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最常用到的网络通信工具就是聊天室、网络论坛、电子邮箱和QQ群、QQ空间。网络能够建构起师生交流的平台,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学生参与管理的主体意识,进行师生之间的平等沟通交流,使得高职院校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更好地走近学生,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1.3 创造学生管理工作的全新空间
传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网络环境的要求,必须要做出适应性的调整。原来一些手工操作的学生管理工作,基本上被学生管理系统所替代,如成绩的考核、奖惩、奖学金的评选、助学贷款、就业信息的发布、毕业审核等,完全可以通过管理系统进行操作。这样,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就从传统的学校时空概念转变到网络空间概念,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效地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管理工作更上新的台阶。
2.1 价值冲突
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各种信息在网络上得到广泛传播,使得来自于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文化形态、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在网络上得到汇集。这些多元化的价值信息相互之间有着一定的冲突,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年龄较小,有强烈的猎奇心,缺乏鉴别能力,在这么多的价值选择面前很容易迷失自己、失去方向,处于无所适从、相互矛盾的状态中。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引导,高职学生可能会引起价值观念的紊乱或偏离,出现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
2.2 道德失范
网络的虚拟化环境,外界无法给予有效的监督,让高职学生感觉到无所约束,淡化了部分学生的道德观念,认为传统社会道德规范无法制约和监督到网络中来,很自然地就做出道德失范行为。网络上面的信息良莠不齐,缺乏正确的甄别能力的高职学生,极其容易成为垃圾信息的俘虏,放松自我的道德约束,浏览和发布不良信息、赌博、网络暴力、人身攻击,甚至出现网络犯罪行为等。
2.3 人际交往障碍
现在很多高职学生都热衷于网络聊天,如果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会选择在网络上进行倾诉,而不是和现实生活中的父母、教师、同学和朋友进行交流。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里,很多高职学生自认为找到自己的独立空间,可以自由宣泄情绪、分享寂寞、释放压力等。久而久之,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减少、人际关系疏远,学生会更加不愿意进行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流,沉迷于网络世界,形成一定的人际交往障碍。
2.4 网络成瘾
有心理学研究已经表明,大学生是网络成瘾的易感人群。高职学生没有太多的升学压力,空闲时间较多,于是一些缺乏自控力的高职学生很容易迷失在网络世界里,深陷其境,难以自拔。网络里面有着肆意发泄的网络论坛、网络聊天,有着逼真、刺激的网络游戏,有着繁杂多样的网络信息,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高职学生,一有时间就想泡在网络上,形成网络交往成瘾、网络游戏成瘾等,打破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和规律,甚至荒废学业,严重影响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
面对网络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困难,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必须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积极探索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途径。
3.1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人为本,学校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的,而管理工作是达成学校教育目标的外在支持条件之一。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围绕促进学生的发展进行,把高职学生当成富有情感的生命个体,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在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等,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管理。
3.2 完善网络文化的监管力度
要想尽可能消除网络对高职学生的负面影响,首先必须从技术层面上进行监督、控制和管理。借助于计算机防火墙,对有关的信息进行过滤,实现绿色网络,让学生在安全的校园网络环境中上网。同时要加强相关的网络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切实按照规章制度进行适当的网络监督和管理,净化网络环境,减少学生网络的不良利用。
3.3 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
很多高职学生不愿意上校园网,主要是因为校园网的内容对他们缺乏吸引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尽可能丰富校园网的网页内容,加强校园网的软硬件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所具有的陶冶、教化作用,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网站文化,不断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满足高职学生的需要,正确引导广大高职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
3.4 组织丰富的网络文化活动
网络既然已成为高职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发挥网络的优势,建立各种专题网站,举办各种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举办网页设计大赛、课件大赛等,开展网上教育、交流、讨论等活动,激发高职学生对网络的兴趣,引导高职学生积极投身正常的网络活动中来,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综上所述,网络已经融入高职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给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提出新的任务要求。面对网络时代的新要求,高职学生管理人员必须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不断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争取开创网络时代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1]吴永进.网络环境下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探索:特征、问题及解决思路[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6):27-29.
[2]吴苏芬.网络时代的学生管理工作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5(1):92-93.
[3]陈鹏涛.网络环境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索[J].广西轻工业,2011(12):167-168.
G717
B
1671-489X(2012)18-0140-02
10.3969 /j.issn.1671-489X.2012.1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