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碑刻彰显时代的风流

2012-01-29 10:05许凤才
中州学刊 2012年6期
关键词:拓片

许凤才

河南省档案局收藏有珍贵的石刻拓片四百五十余种,涵盖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至民国各个历史时代,内容涉及墓志、碑记、书法、图像等多个种类。胡永杰先生从中选取了一百种,编成《石刻拓片掠影》(以下简称《掠影》)一书,在认真考证和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些拓片做出了科学的分析和阐释,尽彰时代的风流和艺术的光辉,让读者在历史的时空里流连忘返,尽情地俯瞰一个个朝代的风云变幻,耳闻目染一个个历史人物的粉墨登场,及不同结局的谢幕情景,还原某些历史片断的真实和原貌,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学术创新意义。

记载和描述中国封建社会历史进程、朝代更迭、国运兴衰和意识形态发展变化的文化典籍,可谓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但遗憾的是,这其中的所写所记,不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英雄豪杰的大喜大悲,就是赤贫如洗的农村无产者的造反轶闻,而对上承朝廷旨意,下负黎民百姓重托的中下级官吏的活动却少有问津。堂而皇之的国家正史鲜闻寡见,千姿百态、光怪陆离的野史里看不到,五花八门、天方夜谭的私人笔记中亦没有,间而能闻者,只能是荒郊野外、山岗秃岭上孤立独处的零星墓碑也。

胡永杰先生在自己的学术生涯中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缺憾,所以,用相当大的篇幅蒐集了许多表现中下层官员生平事迹和思想情感的墓志铭,并详加注释,多有精辟之论,惊人之语,补正了人文典籍、国之正史的遗漏和不足。

人类伊始,妇女们的地位是很高的,在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内,都是一枝独秀,唯女性的马首是瞻,人们只知有其母,而不闻有其父,此“母系氏族制”是也。至奴隶社会萌生,男女在公共权力方面才有所倾斜,男性渐强,女人渐弱。

封建社会的出现,“男尊女卑”的概念开始形成,并渐至扩张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孔夫子的一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闲话,又进一步将妇女推向没名分、没地位、没人格的苦难深渊,就连称谓也带有明显的语言歧视,诸如“丫头”、“拙荆”、“内人”之类。男子可以出将入相,治国安邦,女人只能固守家园,生儿育女,侍奉翁姑。男子可以三妻六妾,灯红酒绿,女子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一而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是套在她们头上的“金箍咒”。因此,妇女一直是处于被压迫、被凌辱的地位。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亡从子。一个“从”字深深烙在了广大妇女的心坎上,贯穿了她们生命历程的全部。“烈女”、“贞节”是对她们的最高褒奖和赞誉。

虽然,从国家政权的最高统治者,到社会最底层的贩夫走卒,其灵魂深处和潜意识里都视妇女为“附属物”,但历朝历代的女性们并没有自轻自贱,甘为“附属”,而是忍辱负重,自觉地担当起了为人妻、为人母的重任,撑起了“半边天”,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谱写了一曲曲或幽雅委婉,或气壮山河的美妙乐章,名彪古今,永垂青史。

本书的编著者,站在历史的峰巅和时代的高度,怀着对女性崇仰和敬畏的心情,披沙沥金,独具慧眼地选取了《唐仇夫人墓志并序》、《唐戴夫人墓志》、《明诰封一品夫人郭室李氏葬志》、《明文学郭十公暨配张氏继配陈氏合葬墓志铭》、《明敇封孺人荆妻秦氏墓志》、《明尚镰暨元配秦氏合葬志铭》等,意在以史为鉴,勉励新时代的女性,要取先人之所长,补己之所短,修行品德,提高素质,与时俱进,为改革开放的伟大祖国,为亿万同胞的福祉,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华夏子孙都有着浓厚的乡土情结,尤其是对自己世代居住和生活的环境,更是珍惜,呵护有加。《重修太山老奶奶洞王母阁龙母殿碑记》等,就表现出了历朝历代的乡民崇尚自然,热爱家园,美化环境,追求和谐与温馨的宽广胸怀及高尚品德。

龙母大殿、太山老奶奶洞等,系殷商故都安阳西南二十里许处的风物景致。亘古至今,这里的景色都十分幽雅秀美,每每为文人学者所称道。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殷商王朝的后裔们,也同曾创造了甲骨文的先民们一样,充满激情,充满浪漫,充满幻想,充满智慧,对自己家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着深厚的情感,并用勤劳的双手将其点缀得如花似锦,富丽堂皇,同时也给它们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赋予了灵性和人文色彩。是洞者曰“黄龙”,是坑者曰“碧潭”,是池者曰“南海”,有竹者冠以“竹林”,有松者名以“松涛”,狭窄之处筑一亭,宽敞之地立一庙。小亭供人歇脚赏景,庙宇的菩萨保佑乡亲平安度日月。

大自然的美景,如果没有人们的精心维护,是不可能千秋万代景不移、色不变的,而人文景观的存在,则是靠乡亲们一砖一瓦、一石一木去营造的。安阳县“小南海”景区里诸多闻名遐迩的建筑,就是四乡八村的乡亲们用心血和汗水浇灌而成的。而记载这些美好景色和乡亲们胸怀、情义的,正是这里的一通通庙碑。《掠影》中着意选择了多篇这些庙碑的拓片,也恰恰透露了编者欣赏这里的景色、敬慕这里乡亲的品质、情义的想法。

“书法艺术”是中国文苑里,从古至今开放得最光彩夺目,清香四溢的奇葩。因年代久远,再加上一次次的战乱,刻在竹简上的、泼墨在纸帛上的书法作品多已不复存在,惟有镌刻在石碑上的尚星星点点流落人间。

《掠影》“书法”一章,从艺术的角度一一分析其流派渊源,风格特点,艺术魅力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是很有见地的。

文人方面,编著者选取了黄庭坚书写的《幽兰赋》和“五言诗”为代表。黄庭坚在北宋时期,诗、书均与苏轼齐名,他的书法追求“韵胜”,个性鲜明,特点突出,是“尚意”书风一派的执牛耳者。“大字作品豪放纵逸,小字作品巧中寓拙。”

武将选取了民族英雄岳飞书写的《前后出师表》、《满江红》和《宝刀歌》等为代表。岳飞率部抗金路经南阳时,夜宿武侯神祠,“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这里所谓的“挥涕走笔”之作,便是刻在河南省汤阴县岳飞庙内的岳飞草书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因是抒发胸臆之作,所以,“用笔在潇洒流畅中见力度,结字在攲正相生中见风神。章法以强调纵行的感受为主,追求书写的从容、沉着与痛快,传达出书写者豪迈的气概和不凡的胸襟”。《宝刀歌》也是“一气写来,从容不迫,行笔稳健,单多独立,偶有连缀。书法源于晋唐,与文辞相应,折射出书写者内心的坚定与自信”。

另外明人朱常淓、清代刘镛、近代康有为、于右任等著名文人书法石刻也尽在其中,书中对这些作品的书法艺术,一一评说,言简义丰,如电石火花飞闪,启人思绪,静心读来,俨然就是一次书法艺术王国的快意巡游。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文盲和半文盲始终占居人口的绝大多数,他们获得历史知识,接受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思想熏染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靠戏剧舞台和民间的说唱艺术,二是靠绘画。

庙宇墙壁上和石碑上的绘画,虽只有疏疏朗朗的几根粗犷的线条,但它却能将一个完整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范畴,明白无误地给表达出来。

《诸葛亮躬耕南阳歌石刻》,但见古圣贤之一的诸葛亮端坐在古松、翠竹环绕的茅庐内,双手持羽扇,头戴三梁进贤冠,身穿宽袖长袍,仿佛正向来访者娓娓叙讲他躬耕南阳的心得体会。昭然揭示的是以诚信为本的道德标准和自耕自足、自寻其乐、摒弃烦恼的生活理念。

《明周文王像碑刻》、《周公画像赞碑刻》、《孔子画像赞碑刻》、《明关羽像碑刻》,传递的是先民们对创造了人类文明,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的英雄豪杰的崇敬之情和无限怀念之意。在他们的心目中,周文王是那样的睿智和勤奋,不是坐在案前沉思,就是伏在案前挥毫,为混浊愚氓的众生民开启智慧的海洋。

孔夫子是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开山鼻祖,历代帝王之师,人们对他的崇爱是十分真诚的,歌颂备至也是发自内心的。《孔子画像赞碑刻》中的孔子神色庄严,气度非凡,双眸里闪耀着大智大慧的光芒。颜回、曾参、子思、孟轲四位得其真传的弟子,依次坐于两侧,聆听恩师的谆谆教诲。

关羽是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以英勇威武、重情重义而名扬四方,被誉为“武圣人”,与孔夫子并肩齐名,在官府和民间都享有很高荣誉。《明关羽像碑刻》中的关羽凤目隆鼻,长髯垂胸,头扎巾帻,身着长袍,手拿书卷,高大威猛,义薄云天,同时也不失儒雅之气。

《麻姑画像石刻》,表现的是人们对女性美的理想追求。唐代画坛宗师吴道子笔下的麻姑,气定神闲地站立在祥云之上,面目丰满,气韵生动,端庄、贤淑,美丽,丰腴,是古代女性美的集大成者。

汉画像砖中的“双吏祥瑞图”、“三吏祥瑞图”和“马鹤祥瑞图”等,表达的是人们对太平盛世和吉祥如意生活的热切盼望,寄托了对彼岸世界的赞美与向往之意。“车骑出行图”、“七盘舞”、“狩猎图”、“群山禽兽图”等,展现的是汉代现实生活的一瞥。方寸之间,便展现出了大千世界的点点滴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这就是汉画像砖的独特魅力。

总之,通读《石刻拓片掠影》全书,其特点可用精审和丰富两词来概括。从河南省档案馆的众多馆藏拓片中选取一百种,这不能不说是精挑细选;而这一百种拓片却涵盖史料文献、书法、绘画多个门类,涉及文学、历史、地理、考古、书法、美术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这又是何其的丰富而多彩。

猜你喜欢
拓片
宋 楷书邓永世题记拓片
宋 文彦博 楷书宿少林寺诗拓片
《韦洽墓志》拓片
五代南汉李纾墓志拓片
黑龙江省书法活动中心馆藏拓片选
《宋故苏氏夫人墓志铭》拓片
北宋《曲行殷墓志》拓片
拓片制作中的用墨技巧
黄永年先生的碑刻学研究与拓片收藏
河南郑州郑仲明墓志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