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亚芳
STS教育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研究
袁亚芳
多数学者认为,STS教育是起源于20世纪中后期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STS分别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大写。从广义上来讲,STS是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待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是宏观意义上理论和行为的指导思想,论之于教育,可以视之为一种培养学生具备科学技术素养,能参与科学决策,获得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发展观。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STS教育理念成为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指导我国的教育改革。把STS教育融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已经由趋势转变为潮流,并在发挥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用STS教育理念指导我国当代的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众多教师关注的话题,本文就此作一探析。
STS教育理念强调把科学教育与社会发展有效结合起来,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由此可见,STS教育是强调科学与实践的结合,注重把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运用于实践,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因为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相互作用,STS教育通过整合社会发展和学校培养两方面的需求,志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实际运用能力,实现学校培养与社会需要的相互影响和兼容。STS教育反映了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潮流:教育研究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向未来培养适应生产发展的人才。
1.以“科学”切入,把握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重点开设的学科,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价值观及科学素养。STS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避开就信息技术而学信息技术的现状,而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认知工具与其他自然科学或社会性问题相整合,从而正确把握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地位。以“科学”为切入点,信息技术课程从教材形式到教学内容都应紧扣时代主题,切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应用信息技术课程巩固其他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是以“技术”体现在信息教学过程当中的,它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信息技术作为应用性的学科,是以其独特的技术手段和操作技巧嵌入性地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比如,将信息技术作为声音、文字、图像等的呈现工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形象化教学过程,更可以充当师生之间良好沟通的工具,使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这样的信息技术渗透性教学,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培养和发挥。
3.以“社会”切入,整合多学科资源
信息技术以现代科技打破传统单一学习模式的局限,实现了多学科的有效融合。信息技术课程以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网络媒体多渠道广泛地挖掘信息,并且有效筛选,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呈现研究课题和内容。按照学生个体的差异,研究性学习和分组学习应该成为此种教学模式的首选。具体操作为:教师调动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切身问题及社会的热点问题(如时下流行的网购现象、环境保护问题等),问题的选择要尽量涉及多学科的融合。在问题确定之后,引导学生结合多学科知识,把理论与实际、课堂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进行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的能力。
1.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
大部分高中学校的生源比较复杂,在同一班级中,学生由于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背景等,使得他们之间信息技术基础差异十分明显,甚至会出现两种极端,即有的学生已经把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全面掌握了,并且在熟练地运用,而有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甚至不知信息技术为何物,这种情况在城乡结合部学校表现得更为明显。学生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计算机技巧的运用程度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因此,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极大反差给教师上课造成了很大困难。
2.学生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当前,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大多停留在教师讲授课程,学生被动听讲的状态,而为数不多的上机课就成了学生实际操练的唯一途径。事实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计算机已经深入千家万户,因此,学生有很多机会可以接触计算机,进行实际操练。但是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仍然停滞不前,说明大部分高中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尤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3.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协调合作不明显
由于各校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程度和教学条件相差很大,学生信息技术的素养层次差异较大,因此开展高中信息技术协作性学习有利于迅速弥补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然而当下高中学生普遍缺乏合作意识,喜欢“孤军奋战”。落实新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理念,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是实施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协作性学习应该成为新课标研究的重要问题。
以淘宝网为例,在物流网模式下对顾客满意度进行调查,通过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得出物流配送价格、物流配送时间、物流配送完好率是影响客户满意度最显著的问题,企业需要完善这三个方面提升顾客对物流配送服务的满意度。企业可以多借鉴其他网购企业的营销模式,制定出适应企业经营模式的方案,吸引顾客的眼球,增加企业收益。
1.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实施分组教学,将全班学生按照个性、性别、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均衡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注意各组成员的异质性,使其能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由于小组学习介于班级集体教学与个别学习之间,因此较易发挥集体学习互助性和个别学习独立性的优点,从而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控性,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师生之间良好合作关系的发展。
2.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设计一般来讲需要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协调下合理有序地进行,这需要我们学习相关课程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合理利用。但是作为一线教师,也可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作出一定的调整,使其符合本校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水平。如,针对学生平常要设计墙报、黑板报、筹划班级活动等,就可以教学生一些常用的资料搜索技巧及文本、视频下载方法等。针对大部分学生打字速度慢,甚至“一指禅”的状况,可以让学生安装金山打字软件,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纠正不良的打字习惯,培养正确的打字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打字技巧和打字速度。对于应用比较广泛、适合学生群体使用的软件,可以当做课外知识的补充介绍给学生,如QQ和飞信等即时聊天软件,就可以在课余时间教会学生如何申请号码、如何使用软件等。可以说,教师在课堂上能够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更多的知识和技巧还需要学生到课外去摸索和实践,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以这样的理念去设置教学内容,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3.提高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水平
高质量的教学必定出于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因此,要加强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目前,大部分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已由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担任,虽然他们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但是缺乏相关的从业经验,一切只能从自我摸索和感悟开始。虽然这是任何教师教学生涯的必经之路,但是各级教育部门仍可创设一定的机会和平台,使新教师快速提高上课经验和上课能力。如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或者派他们到一些重点中学或信息技术课教学搞得比较好的学校参观学习,也可以实施以老带新的帮扶活动,同时还可以成立教学研究组,定期开展教学交流、组织评选优质课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帮扶,使新教师在借鉴其他教师成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索适合自己的模式,使其尽快提高教学水平。
4.挖掘信息生活中所携带的文化价值,实现技术过程与文化生活的统一
从STS教育理念的“技术”层面来审视信息技术教育,可以发现,技术是信息技术教育不可或缺的硬件基础,也是承载体验和感受的过程要素,更是构建信息素养的文化平台。技术与文化本是相互依存的载体,技术运用的过程必定会体现文化气息,而文化气息的体现也要通过技术的运用加以实现。舍弃技术,信息技术教育成为无源之水,只能培养纸上谈兵的一代,忽视信息技术的文化价值,信息技术的教育就只能走“技术培训”的老路。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懂得思考和学习,能够使用信息网络自由地交流,使信息文化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追求。
5.挖掘信息技术思想和方法的精髓,提高学生对问题的领悟和对方法的运用
从STS教育理念的“科学”层面来看,每一项具体技术的背后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方法作为支撑,即技术是科学思想的体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它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因此,当代的学生要想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中紧随时代的潮流,就必须超越信息技术简单层面上的技术操作,而应该把信息化的思想深刻地植入到大脑中,领悟其中的精髓,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独特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不断升级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点,需要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备课中,认真钻研教材和相关理论,融入思想和理念,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与学生一起分析和研究信息技术发展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和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相对于语文、英语等课程,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STS教育理念下信息技术理论的核心是学生对生活中现实问题的真实想法的形成和持续改进。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要从学生现实的问题入手,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完成自主知识建构,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表达、交流等多种综合素养。
[1] 董玉琦.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追求与实施[N].中国教育报,2006-03-03.
[2] 苗逢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系统规划与实施建议[J].信息技术教育,2005,1:29-31.
[3] 顾建军,李艺,董玉琦.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4] 朱彩兰.文化教育视野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建构[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5] 刘克文.当前科学教育几种主要价值取向评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5:57-59.
[6]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上)[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2:10-14.
更正:我刊2012年第4期(总第140期)第62页载文《语文课改不可忽视对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作者李俊莲的单位应是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实验学校。
2011-11-15
袁亚芳,在读硕士研究生,中教一级。
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
1.STS信息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信息技术课程与STS教育理念的合理构建与整合,对于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当前我国的信息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就要求学校把课本知识与学生的实践应用紧密联系起来,即在教学过程中把课程知识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使STS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课程达到水乳交融的状态,帮助学生对自己所生活的信息社会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从而有效组织和管理自己的生产生活,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因此,在STS教育理念下实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很有必要。
2.STS教育理念可以有效推动信息技术课程改革
在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STS教育,能将信息技术课程与现代前沿科技课题相联系,嵌入性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人翁地位,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把科技前沿知识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使课本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这样深入浅出的讲解能有效摆脱机械式的理论传授,引导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并用实际所学知识去观察和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同时,创设教学情境就是通过结合信息技术模拟真实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了解社会、解决现实问题的决心和勇气;或者通过了解信息技术与现实问题的脱轨情况,为学生指明未来努力的方向;或是通过展示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