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萍
(广州大学门诊部,广州510006)
正邪理论探析
李艳萍
(广州大学门诊部,广州510006)
正气与邪气内涵;正邪与人体关系;正气为本
中医的正邪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构成之一,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和理论学说。是中医学运用朴素的辨证法与对立统一规律,辨证归纳和分析制约人体健康与疾病两种对立因素而提出的一对范畴,所谓正邪,即正气与邪气。正气,即指人体的生理功能,主要指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邪能力、以及康复能力,简称为“正”。正气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例如:脾胃滋养全身的功能;肾中精气调节全身阴阳能力;卫气护卫肌表和驱邪外出的能力;经络系统调节机能平衡的生理功能等都属于正气的范畴。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简称为“邪”,邪气既包括六淫、疠气、饮食失宜、七情内伤、劳逸损伤、外伤、寄生虫、虫兽所伤等,有时也包涵着机体内部继发产生的病理代谢产物,如:痰饮、瘀血、宿食、内湿等。所以正邪概念在不同地方,用于不同时期,考察不同状况,其含义随之而异。
1.1 就与自然气候而论,正邪是指自然界气候的正常与异常,如《素问·五运行大论》云:“五气更主,各有所先,当其位则正”。当其位是指正常的气候。如:春天当温则温,夏天当热则热,秋天当凉则凉,冬天当寒则寒。这是正常气候的变化就是自然界的正气,使人健康无病。所谓非其位是指异常的气候,气候变化剧烈,与季节不相一致,当温不温,当热不热,当凉不凉,当寒不寒。也就是《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谓的“至而未至,未至而至,至而太过。等各种反常的气候变化均属自然界邪气,都能给人体造成疾病”。即《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至而甚则病,至而反则病,阴阳易则危。因此对风、寒、暑、湿、燥、火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异常为六淫。六气是自然界的正气,六淫是自然界的邪气。
1.2 就人与自然界关系而论,正气是指人体随自然界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的能力,也就是人体适应自然界环境的能力。人体适应能力强,是生命能力强,正气强盛的表现,邪则是指人体不适应自然界环境变化的状况,人体不能随自然界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就会产生疾病,这是正气虚弱,邪气乘虚而入的表现。
1.3 就病因与发病而论,正气是指人体保持内外环境自我调节的能力,也就是抗病能力,自我调解是生命体的本能,也是生命运动的本质特征,人体通过自然界的变化而达到与外界环境的平衡,通过五脏系统之间的生克制约而达到内环境的平衡,这种自稳自调能力是人体的正气,是健康不病的关键。邪气则是泛指一切致病因素。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把复杂的病因归之为“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总之,异常的气候,反常的情态及饮食劳倦,跌扑金刃,虫兽所伤等所有致病因素都是邪气。
中医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是正邪交争过程,正气虚,邪气盛,都是发病的必要条件,二者缺一不可。若只是正气不足,而无致病因素,则不会发病。仅有致病因素,即邪气,而正气不虚,邪气无隙可乘,也不能致病。只有正气虚,邪气乘虚而入,才会发病。《素问·评热病论篇》说“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此之谓也。此种从正邪立论的病因病机理论,对于认识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疾病发生与否,疾病发生后的预后和转归,都应从正邪两方面考虑,正进邪去则病退,邪盛正去则病进,只有时时注意分析,正邪两方势力对比和变化,才能正确认识疾病。例如:症状反应很强烈,似乎病情很重,其预后未必险恶。因病状反应强烈,是正邪交争有力的表现,说明邪气虽盛,但正气未衰,所以预后良好。相反,如果症状反应很小,病情未必就轻,症状反应小,说明正邪交争无力,其原因或许是因为正气占据了绝对优势,完全控制了邪气,或是因为邪气太盛,压倒了正气,使正气无力抵抗。正邪理论,要求医者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要善于从正邪两方面分析,既要注意正气的强弱,又要注意邪气的盛衰,更要注意正邪之间力量对比的动态状况,由此确定具体的治疗法则。
疾病既然是正邪交争过程,则一切治疗措施都是为了扶助正气,驱逐邪气,扶正祛邪是中医最基本的治疗原则。在具体应用中要正邪兼顾,扶正避免留邪,祛邪谨防伤正。中医治病的精髓是整体观念,治疗中对病人进行全身性的调理,通过增强病人的抗病能力,扶正正气,驱除邪气,从而间接达到消除病原和病灶的目的。比如对于癌症的治疗,西医所采取的一切治疗措施,都是为了杀灭癌细胞,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在大量癌细胞被杀灭的同时,正常的细胞也遭破坏,伤了元气,正气即衰,病邪乘机而入,所以容易导致其他疾病。中医治癌,在攻癌同时,注意扶助人体正气,使正气奋起抗邪,自身把癌细胞消灭,达到攻补兼施、邪去而不伤正的效果。
4.1 正气虚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邪气盛是疾病发生的外部条件,在正邪关系中,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人体正气的状况对疾病的发生与否起决定作用。如《灵素·百病始生》篇中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固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说明人体正气虚弱,是发病的关键,正气的状况,决定疾病的性质和过程。
4.2 正气的强弱盛衰,还决定疾病的传变和预后。因为疾病的传变和预后,同正气的消长进退密切相关。人体正气强盛,可以控制邪气,使其不能发病,或既使发病,也御邪气于体表,使病情较轻。相反,若正气虚弱,邪气则长驱直入,侵入脏腑,,使病位深而病情重,并且正气强盛抗病有力,则预后良好,正气虚弱,无力抗邪,则预后不良。正气为本的内因思想,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人体正气实际上就是人体自我修复,自我代偿,自我调解的能力,也就是人体再生能力。
总之,中医学认为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向愈或恶化均与正邪盛衰有密切关系。中医学从正邪相搏的角度,来认识人体发病的原理,认为正邪相搏,是疾病从发生、发展、预后、转归的病证过程中,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影响指导着中医辨证与治疗。正气的状态,贯穿并影响疾病的全过程。正气是保护人体健康的根本所在。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5.064
1672-2779(2012)-05-0093-02
:韩世辉
201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