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琼
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的问题与对策
李 琼
近几年来,湖南省初中阶段学龄人口逐年下降,为了求生存,各地市各学校各施其能,展开了激烈的生源大战,招生压力成为了中等职业教育首当其冲的压力。通过座谈、访谈、实地调查、问卷、查阅资料等方式,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湖南省职业教育招生基本做法与经验以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旨在为今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提供工作参考。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问题;对策;湖南省
2008年以来,湖南省初中阶段学龄人口逐年下降,为了求生存,各地市各学校各施其能,展开了激烈的生源大战,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力保职业教育的“半壁江山”,招生压力成为了中等职业教育首当其冲的压力,招生工作自然也成为了中等职业学校最为重要的工作。笔者通过座谈、访谈、实地调查、问卷、查阅资料等方式,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湖南省职业教育招生基本做法与经验以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旨在为今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提供工作参考。
近年来,湖南省职业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10年,全省共有高职高专学校74所(高等职业学院66所),招生15.7万,在校生49万,占高等教育的48.8%,高等职业学校校均规模6 523人;中等职业学校552所,技工学校123所,招生40.32万(中等职业学校招生34.4万),在校生100万(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83.9万),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9.61%,中等职业学校校均规模1 846人,普职分流比由2007年的40.5提升到2010年的46.51。职业教育规模在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中已占据了半壁江山,2006年到2011年,全省中、高等职业院校分别向社会输送了180.6万和63.5万名毕业生。与此同时,各部门积极参与开展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在职职工培训等各类职业培训达2 313.97万人次。目前,湖南省初步形成了以高职院校为龙头,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乡镇农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为基础的职业教育网络,部门协作、相互沟通的大职教格局初步形成。
湖南省大力整合职业教育资源,省教育厅制订了《高中阶段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方案》,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实际,从确保普职协调发展的总体原则出发,下大力气优化高中阶段学校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和办学规模。湖南省中职学校从2006年的712所调减到目前的516所。在确保普职招生和应届初中毕业生普职分流大体相当的同时,各地、各中等职业学校审时度势,不断扩大面向外省的招生,不断扩大面向应往届高中毕业生的招生。2010年,外省生源占中职生源的比例为6.34%,普通高中毕业生占中职生源的比例为12.7%。与此同时,“十一五”期间,湖南省建立了县级人民政府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将普职分流比例情况纳入县级政府政绩考核范围,规定评估中被评为不合格等次的县(市、区),县级教育工作“两项督导评估考核”认定为不合格,不得评为“教育强县(市、区)”,不得申报国家和省级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并按组织程序和干部管理权限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总之,为确保职业教育稳定发展,各地、各校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狠抓落实。例如,望城县加强统筹,加快高中阶段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积极落实高中阶段学校普职分流比例,提出了“四个大体相当”(即区域内普高与职高学校所数大体相当、省级示范校普高与职高办学条件大体相当、普高与职高招生人数大体相当、应届初中毕业生普职分流大体相当);岳阳市下达了职高招生和普高招生文件,制定了“三条硬性规定”和“三个一票否决”;近两年,岳阳市拆并了基础差、条件差的34所中等职业学校;常德市出台相关政策,剔除初中毕业生5%的流失率之后严格按50%开展普职分流,并规定普高招生超过规定人数每人次罚款1 000元,超标的学生不能注册,常德的普职分流比为42:58。
2006年以来,通过实施职业教育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湖南省建设了28所省级示范性高职学院、71所示范性中职学校、49个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57个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和一批精品专业、特色专业,进一步加强了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初步构建了适应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骨干体系。通过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提高职业教育培养质量,增强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吸引更多的职业教育生源。近几年,普通高中毕业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比例逐年上升,出现了不少高中毕业生放弃二本或三本而选择就读职业院校的现象,也出现了不少普通高校毕业生重新进入职业院校继续就读的现象。
充分发挥媒体与网络的宣传作用,推广与宣传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成果,让更多的人了解职业教育,关注职业教育。省教育厅建设了以“职教新干线”为引领的职业教育网络学习互动交流平台,发布职业教育招生、招聘、相关职教资讯等共享资源。各地、各职业院校通过集中和分散方式加强招生宣传,精心设计出版招生特刊、招生简章,给生源学校发放“职教新干线”空间,加强对职业教育优秀毕业生的宣传报道,不定期组织生源学校学生到职业学校参观,职业教育教师走村串户等方式,初步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如,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国际营销网站的设计理念对学院招生网进行了全面更新改版,将政策法规、招生信息、报考指南、通知公告、历年抛档线、毕业生风采等信息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安排,同时,在网站上设立了考生问答和企业QQ在线咨询,对考生提出的问题(含湖南省招生信息港的“网上交流咨询平台”的考生答疑)给予了耐心细致的回答;涟源工贸职业中专学校在乡镇中心学校建立招生点,招生点遍布市内外的30多个乡镇的60多所学校,每所学校派驻一个招生组,由招生组负责招生发动与咨询,上门宣传与答疑,组织来校参观,专业选择指导,生活服务与帮助,以良好的服务意识为广大学生和家长提供贴心的服务,热情接待,并同学生及家长直接进行面对面的招生宣传,形成多渠道、全方位招生新格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虽然,近几年来湖南省职业教育在生源下降阶段仍然保持着半壁江山,普职比还略有上升趋势,但是,据调研,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态势不容乐观,依然存在着“招生难,难招生;招生乱,乱招生”的局面,哪些因素导致这一局面呢?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目前,职业教育仍然是人们眼中的“弱势教育”。“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深刻影响着人们对教育的选择,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技能型人才的待遇和社会地位都不高,多数学生,尤其是学生家长,认为职业教育是“次等教育”甚至“末流教育”,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不高。尤其在考试录取过程中,中等职业教育是“无门槛的教育”,读高等职业教育是最末批次录取的,是高考学子的无奈选择,相当于“没考上大学”,虽然学生和家长希望通过读书找到一条“出路”,但首选并不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有些孩子宁可选择复读也不愿选择上高职学院。其次,有些教育专家、社会学者、政府官员对高等职业教育也存在着模糊认识,提到高等教育一般只会想到普通大学,从大家谈论的教育板块(即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可以看出,尽管把职业教育作为一类教育,但是忽视了它还有高等教育层次。人才评价机制也是导致职业教育社会地位不高的另一个因素,有的用人单位或机构以学历论高低,公务员考试要求学历在本科以上,普通高等教育成为一些家长和学生的唯一选择,导致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而职业教育却招生困难。
职业教育作为一类教育,缺乏完善的学历层次,中职教育属于高中阶段教育,层次太低,中职学生仅能通过有限的对口升学、技能竞赛等方式进入高等教育层次,相比普通高中学生而言,中职学生升学可选择余地小,缺乏学历提升的渠道和空间。调查中发现,中职学生就业后和普通打工仔待遇相当,原因是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过窄,虽然符合市场需求,但无法适应市场变化,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较差,再就业与转岗能力较弱等原因影响学生就读中职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高职学生升本比例较低,进一步攻读硕士研究生的通道不通畅,专科成了高职学生的最高学历教育层次,一般情况下,读高职成为高中毕业生迫不得已的选择。
目前,生源下降趋势明显,普通高校与高职相比较,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大而且一再降分录取,形成对高职院校生源的挤压,导致高职招生虽然有计划,却无生可招。高职招生不饱满,有些高职院校甚至开设了中职部,招收中职学生,出现高职抢中职生源的现象。另一方面,各地市之间没有建立招生对话协作机制,各地市周边生源成为了激烈的生源争夺地,即使是同一地市的不同学校之间,也各施其能为生源而战,一些民办职业院校为了生源甚至绞尽脑汁,不惜高价买生源,从而加剧了招生秩序的混乱,导致招生成本越来越高。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中职招生成本在600-1 500元之间不等,有些中职学校每年的4-8月为招生月,学校的大部分教师的80%时间用于招生,招生成本高达2 000元以上。
相对而言,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学校硬件设施较差。首先,职业院校普遍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多数职业学校没有标准的运动场,没有标志性的图书馆,尤其是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不如普通高中,有的甚至还不如初中学校,对职业院校的“第一印象”在学生和家长眼中就大打折扣。其次,大多数职业院校办学特色不鲜明,内涵建设不足,无行业优势,也无优势专业,无品牌,不能吸引足够的生源,招生困难在所难免。此外,职业院校学生培养质量不尽如人意,大部分职业院校忽视校园社团建设,缺少音乐、美术、体育等人文素养的养成,学生缺乏自信、自强、自立等积极的精神面貌与心理素质,部分职业院校学生后悔自己上了职业院校,对职业院校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笔者认为,应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劳动技术、通用技术等内容纳入普通初中和高中课程体系,并作为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项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才观和职业观,形成普职有效渗透、普职平稳分流的格局。
改革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办法,逐步实行“知识+技能”的考试办法,加大对口升学比例,拓宽中职学生求学空间。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范围,扩大高端技能型人才、紧缺技能型人才和艰苦行业相关专业自主招生规模,积极探索有实践经验的技能型人才继续学习的途径和办法,适度扩大初中后五年制高职办学规模,开展四年制高职试点,积极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应用本科和专业硕士培养制度,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继续完善“在省人民政府领导下,分级负责、以县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格局。各地要根据产业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做好规划,通过行政干预和市场调控双重手段,对一些规模小、条件差的职业院校予以撤并,郭开朗副省长在2011年湖南省职教工作会议上提到,“到2015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要调减到400所左右,高职院校原则上不铺设新摊子”。各地应该充分考虑初中毕业生生源变化趋势,调整和优化高中阶段教育布局,按照普职大体相当,中职略高于普高的要求,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程。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联合行动,坚决打击生源买卖行为,为职业教育创造和谐规范的招生环境。
李琼,女,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
G710
A
1674-7747(2012)02-0049-03
[责任编辑 秦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