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绪伟 杨晓培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民族“现在”的根本,创建校园文化软实力是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核心诉求。从内容上看,校园软文化环境是以塑造校园人文精神为特质、着眼于校园群体内在的精神涵养建设、侧重于发挥文化自身潜移默化熏陶作用的特殊文化环境,它的建设质量必然会对培育师生健全人格产生内在的、根本性的德育影响。因而,高职院校在整体发挥校园软文化环境德育功能的过程中,必须营造出独居特色的校园软文化环境才能充分展示其应有的德育功能,在构筑校园软文化环境的过程中,其形式上必须与外在的校园硬文化环境建设相配套,内容上必须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规划、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相吻合。唯有如此,高职院校才能真正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进而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
校园软文化环境与硬文化环境作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系统的两个不同层面,在内容与形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校园软文化环境作为校园文化建设运行机制的核心,主要反馈在高校的教育理念、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的建设与优化上;而校园硬文化环境则是具体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表现载体,其建设主要定位在高校地理区位的选取、建筑物风格特征、校园整体布局、图书设施与师资配备上。但就两者属于同一文化系统的子系统而言,两者又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一方面,校园硬文化环境建设是落实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的有效载体,承载着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的必然信息和基本要求。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在布局校园硬文化环境时,必须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的诉求:一是校址选取的社会可对接性。高职院校校址选取必须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实践,与大学生社会生活的现实感知度相对接,否则就不利于高职院校自身的良性发展。其缘由在于:地理位置优越的学校可使大学生更好地领悟社会生活的现实变化,能够使大学生们更加从容地面对未来的人生选择;而校址区位条件一般的学校其学生则会因过于封闭、“远离”真实的社会生活实际而造成大学生们社会生活能力的相对局限性,进而影响到大学生们的市场地位并有损高校的长远发展。二是校园建筑结构与布局的自我特色。通过蕴含特色鲜明的校园建筑结构和布局,高职院校既可以明确其地理区位的优越性和高校自身的雅致,提升大学生的人格素养,又能够对社会全面展示学校人才培养的独特之处,从而吸引社会的关注,增进市场影响力。三是专业设置、师资配备与人才培养上的社会竞争性。专业设置是高校内涵发展的基础,师资配备精干、合理是高校内涵发展的关键,人才培养则是高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它们共同决定了一所高校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此三项特征在客观上不仅明确了学校硬文化环境建设的质量,同时又为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进而使得学校的教育理 念更加明确、发展思路更加明晰。显而易见,精心选取校址、建筑结构优美、专业设置合理的校园硬文化环境不仅美化了生活其间的大学生们的视界,而且这种外在的视觉之美更能够净化大学生们的唯美心灵,继而促进高校各种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从而不断优化大学生的价值追求,推进高职院校软文化环境建设高效运转。
另一方面,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对校园硬文化环境建设发挥着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校园硬文化环境建设的核心是通过布局者和建造者的唯美构造、创建出和谐的校园生态美,并使之显现出校园物质结构所蕴含的景观美,最终达到校园空间范围内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美。因此,高职院校在构建校园硬文化环境的过程中,必须有明确的实践指导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硬文化环境建设的德育功能。创建和谐的校园软文化环境之所以能够发挥这样的实践指导作用,其原因在于:首先,作为校园软文化环境核心内容的教育理念指引着学校特色专业设置和师资配备的建设。没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就不会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专业设置和合理的师资配备。近几年,一些高职院校的社会竞争力不断下滑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首先,功利性较强的教育理念指引下其专业设置不严谨、师资结构不合理,进而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断下降。其次,人性化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全面优化了校园内部的人际关系。通过人性化的制度文化环境建设可以使校园主体之间形成平等的人文关系,它既有利于校园主体间关系的和谐,又能充分发挥全体师生的创造力去优化和创新校园硬文化环境建设。再次,通过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内容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引导校园景观布局趋于完善和检验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否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因而,校园软文化环境的建设实践对硬文化环境建设起着理论统领、价值引导、活动规范和力量汇聚的积极作用,没有校园软文化环境的实践指导,校园硬文化环境建设就无法保证其建设的根本方向和既定目标的最终实现。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目标在于通过特色专业的教育实践为社会发展培养有核心竞争力的劳动者,价值取向上必然以市场评价的优劣为标准。因而,高职院校只有具备自身的特色专业并形成品牌效应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地位,也才能获得长期的健康发展。因此,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必须与特色专业建设相互衔接。
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服务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具体实践。内涵发展是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关注、并践行的重要战略,而具体特色专业建设则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园软文化环境的实践中必须服务于特色专业建设这个核心竞争力。首先,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的目标定位必须服务于特色专业选取的实践需要。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只有在明确的专业背景指引下,才能体现其社会竞争中的特色性和发展的可比较优势,赢得较好的社会效益。故在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的目标定位上,学校的教育理念、校园精神文化、三风建设、师资配备都要围绕特色专业选取的实践需要来展开,否则就会因目标定位缺乏特色性而失去竞争优势和发展的正确方向。客观上说,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发展出现滞后性的根源就是其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不能更好地服务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其次,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的内容必须服务于特色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明确了各高职院校在一定时期内专业培养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一个包含众多环节、具有内在组织结构的系统工程,要使得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发挥整体效用也必须依赖于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只有在专业培养目标的贯穿下才能顺利进行。再次,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的形式必须服务于特色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专业教育的目标依赖于特定的教育教学实践来反馈。专业教育教学实践是保证各项培养目标得以落实的根本所在,而这个过程需要各种因素的相互联动。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通过塑造群体受益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氛围,营造出群体共有的成长环境,从而把各个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优化专业教育教学实践,这就必然要求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的各种形式必须有利于专业教学活动的实施,推进各种教育目标的实现。
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可以不断完善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首先,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可以促使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更加准确。在实践中,建设特色专业的过程强调的是人才培养的专业特殊性、时效性和实践性,突出人才社会衡量的价值标准,表现的是人才培养的社会位次,其结果必然要求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做到与时俱进,不断用崭新的时代理念来审视专业人才培养 的各层次目标定位,从而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修正培养目标。其次,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可以使学校的管理活动更加人性、民主、科学、规范。特色专业建设的结果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竞争力的社会人才为目标,以提升大学生的能力层次为基础,以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为归宿。特色专业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如何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其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发挥师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就在于学校的管理文化能够体现“以人为本、民主高效、科学规范”的管理理念。因此,随着特色专业建设的不断深入,必将会使学校的管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进而真正体现管理活动的人性、民主、科学、规范,以此调动各方参与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可以促使学校各项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具有明确的专业特色,以此增加其社会影响力。校园文化活动被称为学校育人教育的第二课堂,是对课堂教育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是丰富大学生日常生活、增强其审美能力的现实需要,同时还是全面展示高校专业特色的社会需要。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部分高职院校(特别是市属地方高校)明显缺乏主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热情,或者即使开展相应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没有把特色专业教育内容要求贯穿其中,其结果是大学生参与兴趣普遍不高,教育教学效果也就无法得到正向反馈,直接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断下滑,社会评价每况愈下。因此,把专业特色教育教学内容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既能激发大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同时又能引起其他社会主体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关注,进而增强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
校园软文化环境是一定的校园精神特质凝练的结果,它既通过文化自有的维护功能对高职院校当前的发展状况进行正向调节,也会因其文化自身的传承属性而对高校未来的发展产生影响,引导着高职院校发展方向的选取和培养目标的制定。
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为高职院校制定科学的长远发展规划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就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而言,空间上存在着多维性和层次性,时间上存在着顺序性和阶段性,内部诸要素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性。因此,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规划只有以当前的基本状况为历史起点、遵循自身专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以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逻辑线索,才能得到最终实现。而高职院校在制定长远发展规划的实践中,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必然要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只有通过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才能够及时地把高职院校长远发展规划的主旨渗透到师生的日常活动中,以此赢得大家对规划的广泛认可,进而形成共有的发展观念,加速长远目标的实现。其次,只有通过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才能够不断引导高职院校更新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方式、构筑健全有效的规章制度,切实把长远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细分到学校的具体实践中,从而使师生更容易明确学校的发展战略定位。再次,只有通过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才可以在师生群体中形成与学校发展目标和谐共生的实践思维,从而深化大家推动学校长远发展的主体意识,切实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学校发展的实践中。另外,通过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还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形成具备自身特色的精神文化氛围,为全体师生认识和理解学校发展规划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并通过群体智慧来推进学校发展规划的实现。
高职院校长远发展规划为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指明了方向。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是把高校精神文化的内在品质通过塑造相应的环境氛围的方式显现出来,并力求为群体普遍接受的实践过程。因而,明确的长远发展规划是保证整个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过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首先,长远发展规划以其未来性特征为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分阶段进行指明思路。学校长远展规划是基于现实基础上未来一定时期学校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安排未来所要从事的活动,未来性就成为高校发展规划的根本特征。而正是这个未来性特征,使得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必须遵循长远发展规划所提出的阶段性要求,按照一定的时间划分逐层进行。其次,长远发展规划以其目的性特征为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修正方向。任何一个发展规划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也正是由于存在这种明确的最终结果才能使在不同层次中进行的各项活动不会偏离预先设定的正确方向。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的各个层面是彼此独立但又互相联系的统一体,只有依赖长远发展规划在每一阶段上的积极修正才能确保统一体的相对稳定。再次,长远发展规划以其主导性特征为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指明方向。长远发展规划事关学校未来存在的总体走向,它必须对学校当前的各项活动发挥主导性的调控作用,否则就不能保证各项既定目 标的最终实现。而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是整个学校发展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只有围绕学校长远发展规划来定向,才能使各项建设的成果得到巩固。
高职院校的创办(或设立)是各方权衡当地人文氛围、经济发展和政治影响的必然结果。因此,创办者(或设立者)在校址区位的选择上,既要考虑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传统,又要考虑学校的创办对推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和政治民主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地域性是高职院校存在和发展中的一个普遍性特征,学校的各项建设也一定要在这个前提下展开。因而,高职院校的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只有遵循地域性特征,才能真正得到当地社会的广泛支持并获得不断超越自身现状的动力之源。
高职院校特色区位环境优势为其推进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提供积极引导。高职院校所在地区的区位环境以其自身的文化底蕴、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生活氛围对身处其中的高校师生身心发展发挥着导向和感化功能。通过这种对建设主体的导向进而影响到校园软文化环境的建设。首先,区位环境固有的文化底蕴引领着高职院校高雅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文化底蕴是一个地区历经多年的文化观念积累的结晶,对当地共有的社会观念的形成发挥着积极的凝聚作用,并使个体在社会交往中以浓厚的地方特质反映出来。高职院校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只有与当地的文化特质相融合,才能形成自有的特色活动文化,不断增强其文化向心力。其次,区位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状况对校园制度文化、管理文化发挥着重大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对接着社会的管理档次和制度的可操作性。相对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社会管理档次也较高、制度也更具社会可操作性,这种社会效果必然对高职院校落实管理、完善制度发挥着直接影响。再次,区位环境的政治生活氛围对高职院校的民主意识、人文关怀发挥着重大影响。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社会建设合格人才的重大使命,而合格人才定位必须是与社会发展的整体方向保持一致的。高职院校德育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不断强化广大师生的民主政治意识和人际平等观念,德育活动能否最大程度地发挥效果,一个最重要因素就是周边社会政治活动的实际状况。高职院校所在地理区位所表现的廉洁清明、民主和谐的政治氛围无疑增添了其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强化了学校主体不断增进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的内在需要。
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也可以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所在区位环境的社会影响力。高职院校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的实践可以为当地社会传递高等学校的人文特色和价值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当地民众的价值观念、知识观念和认识观念,提升普通民众的文化层次、知识视野和理性情感,较大程度地增强学校所在区位环境地社会影响力。首先,通过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高职院校在巩固校园人文精神的同时,也会对区域文化的进步产生积极影响,增强当地社会的文化吸引力、凝集力。其次,通过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高职院校在优化制度、创新管理的过程中,把现代管理理念和高效的制度文化及时地传递给当地社会,能够加快当地社会各项管理更加规范、高效,社会管理效益更加显著。再次,通过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高职院校追求不断超越的价值理念可以促使当地社会形成“不畏困难、敢于挑战”主流社会观念,从而激发当地社会个体的工作热情,不断加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另外,学校严谨、和谐、求真的生活作风也可以推进当地社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追求真、善、美,不断优化区域发展环境和经济结构,增加发展的持续动力。
总之,高职院校的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在推进高职院校调整办学层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其建设质量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并最终影响着高职院校的社会竞争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切实结合自身发展定位的实际状况,精心建设校园软文化环境,为学校的内涵发展和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1]程祥国,詹世友等.荣辱观与和谐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2]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3]向绪伟.试论创建高职院校校园软文化环境的新思路[J].北京:山东文学,2009(06):169-170.
[4]张秋良.校园文化与大学发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05):33-35.
[5]谭向阳.校园文化与高校德育[J].船山学刊,2006(03):183-185.
[6]吕一军.核心竞争力、特色办学、校园文化[J].现代教育科学,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