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铨美
(浙江省义乌市城镇职业技术学校 浙江 义乌 322000)
互联网产生之前,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是报纸、杂志、书籍、电视及广播。比较而言,电视与广播会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而报刊与书籍则受个人拥有量的限制,而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只需轻轻敲击键盘,片刻之间,相关信息就会出现在屏幕上,这种知识获取时间的缩短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汇集大量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学习语文教学领域的最新知识,语文教学的内容、教材、教学手段及考试等,都可以因人因需而异,充分实现语文的个性化学习。
笔者就语文教学中充分地、合理地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提高教学效率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并对互联网、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和如何结合网络环境进行语文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目前,职业高中语文的现状是:学生语文水平发展不一,住校生居多,大部分学生除了周末可以回家上上网,平时学校里是上不了网的。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要让大多数职高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还不是很现实,互联网络的充分应用对于他们来说还相对滞后。比较而言,教师大都早已配套了相关设备,因此,总的来说职高生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方式,还主要依靠教师及时从网络得到信息,同时,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会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
互联网在语文教学中最主要的利用价值就是信息获取。任何一篇文章,作者资料,作品相关资料,文中引文,都可以迅速在互联网上找到。为此,笔者及时地为语文教学建立了语文教学资料库,为语文教学服务。
从资料的使用手段上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是音频类。音频类资料的使用是最广泛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的大多数职业高中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还不普遍,一个学校往往只有几个多媒体教室,大部分的语文教学还是在 “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室里完成。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利用扩音器或收录机来使用音频资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就可以尽可能地把有关的资料引入教学之中。这一类资料主要在一般的教学课堂上使用。
第二是影视类。某些艺术类的文章只有文字描述,对青少年学生来说,还不具备感染力与冲击力。为使学生获取和保持知识,感受艺术的美,我及时在网络中寻找素材,并以演示文稿方式做成课件,图文并茂地向学生介绍。如在讲授《台湾的蝴蝶》时,我就收集了一些台湾蝴蝶的图片与影视资料,将文字配以声、像、色,使之图文并茂,声形共盛。色彩鲜艳,精妙绝伦的蝴蝶摄影或摄像,配以舒缓的音乐,充满激情的讲解,精美的台湾蝴蝶就深深地留在学生的记忆深处。这一类资料主要在多媒体教学课堂上使用。
第三是文本类及电子书库。互联网上的作品浩如烟海,良莠并存。我们学校语文组与信息科技组共同制作的拓展书库光盘,将互联网的资源合理组合,免费提供给学生。内容包含现代文学、古典名著、科幻侦探、世界文学、言情小说、经济管理、电脑教程、艺术长廊、音乐影视、时尚生活、漫画幽默、网友文集、历史宗教、科普哲学、英文经典、传记文学、儿童文学、其他e书等几百部作品,书库作品内容丰富,给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学生可以自由自主地选择,有效地实现了资源导航。这一类资料主要在一般教室或多媒体教学课堂上使用,更多的是让学生在课外自由获取阅读。
第一种是文本导入性资料。如作者栏、背景栏一类就是课文文本的导入性资料。背景往往是解读作品的钥匙,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状况,有利于找准解读作品的切入点,也有利于相关材料的积累,为今后写作积累了必要的素材。每学习一篇文章之前,笔者都要求自己查阅作品的时代背景与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并将获得的资料与学生共享。如《我的母亲》一文,笔者先收集了大量有关老舍的背景资料,将最有代表性的、最精要的放在课堂上使用,一般性的资料放在“我的语文资料库”里,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由阅读。
第二种是延伸性阅读资料。在完成课本文本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往课本文本之外的其他合适的教学内容延伸,从而让学生从狭窄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更多地体味语文的丰富性、生动性、知识性、趣味性。笔者的做法是:(1)从一个作家的某篇作品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延伸;(2)课文文本主题上延伸;(3)课文文本文体上延伸;(4)课文文本写作技法上延伸;(5)课文文本内容上延伸。如讲到《科学与艺术》时,笔者就引入了乔布斯的创业故事。《科学与艺术》的主题是:无论是正在从事科学,还是从事艺术的人,都要具备创造精神与创造力,都要以追求真理的普遍性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提出了: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构想。这时引入了乔布斯的创业故事,正是将此文的主题作了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乔布斯被认为是计算机业界与娱乐业界的标志性人物,同时,人们也把他视作麦金塔计算机、iPod、iTunes、iPad、iPhone 等知名数字产品的缔造者。这些风靡全球的电子产品,深刻地改变了现代通讯、娱乐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延伸阅读乔布斯的创业故事,大大地强化了学生对《科学与艺术》文本的主题意义的认识。在此课文文本内容上进行延伸时,笔者引入了一些列奥多·达·芬奇的资料。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一方面,他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些资料的引入与补充,形成时空上的交错,大大扩展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
第三种是题材链接性资料。在互联网络的帮助下,教师可以考虑课堂与课外题材的相互补充,有意识地精选课堂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拓展视野。这些资料主要都放在语文教学资料库里面,供学生们业余时上网随时查看。
教师带头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能起到表率作用。但这一定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语文教学资料库的建设只是一个开头,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资料库的建设与发展中来,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充分地合理地利用互联网资源。
首先,作为教师,笔者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周末上网,去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知识传播仅是互联网的功能之一,对青少年来说,更重要的是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交流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培养科学素养,而不仅仅是掌握了多少信息。鼓励学生周末上网,就是通过更多的实际操作提高这种能力,这种能力在未来的社会中更为重要。
其次,建立交流平台。就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资料库”的建设与发展中来。让他们经常为语文教学资料库添枝加叶。通过互联网络,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检索、核对、判断、选择和处理信息,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学生可以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资料,收集后就可以直接放入语文教学资料库,也可以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与评论上传到语文教学资料库里的“学生论坛”上,以便让更多的学生阅读,让思想产生碰撞,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笔者在学校互联网站上开通了“网络硬盘服务”,不定期地将近来将要上的语文课的一些资料放在里面,对学生开放,他们只要上网就可以快捷地进入并取得里面的资料。建立了这样一个面向学生的语文教学资料库,学生可以方便地往语文教学资料库里存放资料,教师在接收学生输送的资料后,如发现有上佳的内容就可以及时介绍给大家分享,或取出搬到课堂上用于课堂教学。这样,语文教学资料库就成为了师生共享的资源,里面不仅有丰富的学习材料,也有学生发表所思所想所感的空间,更有对问题各抒己见的交流平台。这一交流平台的建立让学生充分地得到了上传的兴趣、发表的快乐、交流的触动与渴望。
通过上述举措,语文教学资料库就成了一棵由师生共同浇灌成长的 “知识大树”,师生是种树者,也是乘凉人。语文教学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变得兴趣盎然,一堂堂生动的语文课,相关的拓展、交流的内容,丰富了学生的人文视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但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提高对计算机等信息化产品的操作能力,而且需要适应这种“学生可能比教师知道的多”的新情况,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反思语文教学的目的和方法在互联网出现之后的取向,探索一条适应时代发展的语文教学之路。
[1]辛宇红.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OL].[2006-12-31].http://xbyx.cersp.com/xxzy/ztlw/200612/1058.html.
[2]刘国强.语文网络素材资料库的构建[J].天中学刊,2003,18(5):73-74.
[3]裴娣娜.现代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