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喜英
(无锡技师学院 江苏 无锡 214000)
目前,技工院校很多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这些学生进一步调查发现,他们在心理品质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如抗挫折能力、意志力、危机意识和协作精神等。这主要因为社会与家庭将注意力都放到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大多数学校也偏重于抓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培养,加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够,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学生的意志品质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如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等,造成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调整心态的能力较弱。而学校体育课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智育、德育和美育都有重要影响。笔者就此问题进行研究。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的相关体育课对学生心理影响方面的专业文章和调研报告。
观察分析法:在无锡技师学院对学生上体育课的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
自身体验法:根据在校上课自身的感受总结分析。
体育对智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适宜的体育活动能提高智力活动的效率,体育锻炼可使人头脑清醒、心情舒畅的进行学习和工作,使人对外界信息的接收、贮存都有所提高。这是清华大学提出的“8-1>8”公式的含义:从 8 小时学习中,抽出1小时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收到大于8小时的学习效果。
体育锻炼能提高智力活动的效率这可从智力活动时大脑活动的状况来说明。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它对能源物资有较高的要求,虽然脑的重量只有1400克左右,约占人体的1/47,但它的实际耗氧量却占人体的1/4,人脑在坚持思考时需氧量则更大。有人计算大脑脑力劳动1小时所消耗的氧气相当于一个炼铁工人劳动8小时脑内耗氧量的总和。而脑所需要的能源物质和氧气,是靠血液循环源源不断地运输。与此同时,还要带走脑内的代谢物。显然,连续的智力活动加重了血液循环的负担。科学家曾进行过这样的有趣实验:把人平放在跷跷板上,哪怕让这个人计算一道最简单的数学题,脑端的天平也会下沉。题目越复杂,下沉程度就会随之增大,其原因就在于进行思考时脑子里的血液量急剧增加。体育锻炼能提高血液循环的功能,它能使每立方毫米血液中输送氧气的红细胞比一般人多100~150万个。
体育锻炼能促进人脑的发育 前苏联教育科学院可尔左娃教授对婴儿的脑生物电流进行测量时发现:早期对婴儿进行右手的屈伸运动训练能加速大脑左半球语言区的成熟;右脑运动中枢对左肢起着支配作用,同时左肢运动也对右脑发育有促进作用。
体育锻炼可消除人脑的疲劳 脑是人体中最敏感的器官,适当的兴奋可帮助人加强记忆,提高思维能力。但是,人脑也最容易疲劳,过度疲劳会降低脑活动的效率。所以,应该劳逸结合,让脑得到休息,而最积极的休息是参加体育锻炼。例如,一个人为一道难题百思不得其解,这时停止思考去打一场篮球或是进行其他的体育活动,再回过头来做题,也许会豁然开朗。这种现象在生理上称之为相互诱导。
体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道德品质及完善个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在许多体育运动中都蕴含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因素,如长跑、球类、滑冰、武术等。
长跑运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长跑对于锻炼身体和培养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教师在上课之前对学生做好思想动员,并介绍长跑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练习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如“极点”、“第二次呼吸”等,使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再通过一些科学的体能训练安排,使学生得到合理的锻炼,那么,就能使学生明确耐久跑练习的目的,从而提高其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锻炼。
球类运动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积极乐观、勇于竞争、勇于取胜的精神 球类比赛非常激烈,比分交替上升,气氛紧张激烈,扣人心弦。这种充满竞争的比赛,能磨炼学生敢打敢拼、勇于竞争的精神。同时,参加球类运动也需要有较好的体能,所以,学生只有刻苦训练才能参加球类比赛并取得良好成绩。这一过程将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再者,球类运动有极强的趣味性。学生参加球类比赛会从中得到许多乐趣,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情感。球类运动多为团体性比赛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等。进行这些球类运动的训练和比赛,要求学生之间能够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协作,这种群体性的沟通活动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性格,培养其团队精神。
在武术教学活动中,我们应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结合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典型事例,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霍元甲的“痛击洋人”等,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练武要不断克服疼痛关,磨炼“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常年有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
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对动作美的鉴赏能力。因为无论哪一种运动都有动作美和协调的要求,学生长期在这种严格训练下,对身体形态有良好的影响,可培养学生的美的意识和情调。
体操能塑造学生的形体美,培养学生的姿态美、韵律美。学生通过练习体操,可以最终获得对美的深层次理解,形成正确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意识,获得良好的美感。体操运动有时会有音乐伴奏,在练习体操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可以感受音乐之美,另一方面还可以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
武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无论套路表演,还是散手比赛,历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有“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的描绘,可见武术的引人入胜,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学生通过习武,能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滑冰,特别是花样滑冰,不但要求滑冰者在冰面滑行中配合音乐滑出各种图案,而且还要做出各种跳跃、旋转和造型动作。它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和表现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形体艺术表现能力。
在感知觉方面:网球运动员目测近物的误差4厘米,远物7厘米;短跑运动员判断400米跑的时间误差是0.3秒;体操运动员在器械上做单脚支撑时摇摆的次数和范围最小。
在思维方面:球类运动虽然有许多固定的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但真正比赛时,技术动作和同伴之间战术配合的运用却是千变万化的。这种多变的运动形式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的判断力、直觉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在反应时方面:心理测试表明,经常从事体育运动的人简单反应时161.5毫秒,复杂反应时为248.7毫秒。而不运动的人简单反应时是217.5毫秒,复杂反应时是372.5毫秒。
第一,技工院校体育课是将智慧、体质、意志、道德品质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课。通过体育课教学,不仅可增强学生的体质,还使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锻炼。
第二,运动不仅是体力及技巧的较量,往往伴随着大量的智力较量,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不仅要斗勇,还要斗智。因此,经常参加竞技运动使大脑受到良性刺激,使智力因素得以提高
第三,通过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的关系;通过集体活动,养成学生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竞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使其胜不骄、败不馁,激励他们力争上游、奋勇拼搏;竞赛后的获奖,能使学生意识到个人的努力程度将影响集体荣誉,而集体荣誉又会影响每个成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荣誉感。参赛就要遵守竞赛规则,否则将受到惩罚,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约束自己行为的自觉性。
第四,通过体育训练,可以使人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速度、耐力、力量和技巧,具有发达的肌肉和匀称、健美的身体,还可以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这无疑会深化人们对于健美的认识,不断提高身体的健美素质。
[1]刘清黎.体育五千年[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2]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新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4]高发民.体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5]刘淑慧.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