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哂之”之“哂”思

2012-01-29 03:11杨小龙
中学语文 2012年4期
关键词:曾皙对子子路

杨小龙

高中语文选修课本《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说到这样一件事:当子路“率尔”对答自己的志向后,孔子回应他的态度是“哂之”。我认为孔子的这“一哂”值得我们去深思、研究和探讨。

依据传统观点孔子对子路的“哂”是因为子路“率尔”而且志向过于远大又不切实际。子路向来锋芒毕露、争强好胜、耿直鲁莽,孔子作为老师对学生脾性了如指掌,他就是想针对子路压压他的气势,给他泼泼冷水。这在本单元第六课《有教无类》第三节当子路问老师“闻斯行诸?”时,孔子的回答是“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立即把子路“退之”的事例就是明证。在此我们姑且不论孔子对子路“哂之”的原因怎样,但不管怎样说我总觉得孔子之“哂”还是不够妥当。下面试谈几点看法。

首先,孔子在让自己学生谈志向前先说了这样一通话:“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言下之意,你们尽可以大胆发言,畅所欲言,不必顾忌。但为什么人家子路“率尔”——大胆踊跃、积极带头发言,你不但不给予赞扬鼓励和支持,反而还要“哂之”呢?你这不是自食其言打自己嘴巴吗?学生志向远大又有什么不好呢?至少比目光短浅甚至毫无追求总要好吧,而且他的志向又没有什么性质方面的错误。还有我们都知道“哂”的意思除了有“微笑”之外还有“讥笑”呢!哪怕孔子可能真的只是“微笑”了一下,可在学生的眼里难道就不会理解成“讥笑”吗?这对学生的自尊心是多么大的打击啊!而且除了这一“哂”之外又再没有多说什么,学生不管做得怎样不对,都可以给他指导指导呀,而这样做,这对学生来说是不是还会留下老师对自己很鄙夷的感觉呢?作为一个教育者来说是做得多么的不应该啊!不但没对学生启发诱导,反而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其次,正是因为孔子对子路的“哂”,从而导致了后面学生的不敢、不愿发言,需要老师一个个地点名才回答,而且回答得越来越低调、越来越谦虚谨慎,到最后轮到曾皙时,他根本是不闻不理,自由自在地在那里鼓瑟,在老师的催促和安慰下才慢慢道出自己的想法。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不同和志向有别所致,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我并不完全赞同。孔子对子路的“哂”不可能不在其中发挥作用。做学生的怎么会不去揣度老师的心理呢?当老师对师兄的回答报之以“哂”时,学生们不但知道不能随便回答老师问题而且肯定也知道该怎么回答老师才不至于被“哂”了,因此他们不但不急于回答老师而且尽量投老师所好地去回答。这样一来老师不但堵塞了学生回答问题的言路而且也听不到学生的内心真实想法了。孔子的这一“哂”不知“哂”去了学生多少积极性,也不知“哂”去了多少智慧的火花,而且这不仅仅就表现在这一次谈话上,在以后很多的场合都可能会产生相同的结果。

第三,我们再来看看孔子是如何跟曾皙对话的:“点,尔何如?”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通过这几句对话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孔子对曾皙的鼓励和诱导。这一态度的明显转变,不知是不是孔子认识到了自己前面“哂”子路的错误还是其它什么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最直接的结果是曾皙能够真实详细地把自己的志向说出来。更难能可贵的是,当曾皙说完自己的志向后,孔子还有一句话:“吾与点也!”真的,这句肯定的话不知给曾皙带来多大的鼓舞和激动。这与前面的“哂”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这“一哂”与“一与”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正是这“一与”才引出了曾皙后面对老师的询问和探讨,拉开了话闸,意欲解答心中的疑团。在曾皙与孔子的一问一答中,我们还能明显地看出曾皙对老师“哂”子路的不满,表达了自己对老师不能公正公平待学生的怨气。好在孔子没有继续“哂”他,才得以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化解了师生矛盾,增进了师生友谊,而且孔子也得以把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传输给学生,让学生心服口服,敬佩不已。

总而言之,通过孔子对子路的这“一哂”,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许许多多的问题。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真的需要慎而又慎,三思而后行。

猜你喜欢
曾皙对子子路
解读《论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如何征服一枚野生子路
在上山的路上(外二首)
《鲲池书院张祖培课艺》笺释及其他
曾皙,我心目中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