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2012-01-29 03:03:16王海燕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年33期
关键词:过程能力教师

王海燕

南通市通州区农业综合技术学校 江苏南通 226363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需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让学生应对时代给予他们的挑战,这对当今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更新提出更高的要求。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不但无处不在,而且应用水平和能力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只有给予学生有生命的知识,才能让学生拥有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而通过什么样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才能让学生拥有较强的知识和技能、科学的情感与态度、一定的探索和创新等综合能力呢?这一切只有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教育为根本,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个性发展为抓手,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有心”和“用心”的引导,对学生的潜能不断地挖掘,才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方向的选择:成功的起点

计算机领域是个专业涵盖面比较宽广的代名词,要让学生潜心学好待修的专业课程,首先要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专业方向,并对这个方向有着无限的好奇和执着。就如一些孩子迷恋上电脑游戏,他们甚至可以做到不吃不睡的痴迷程度,他们也为做好这件事表现出惊人的毅力,付出超乎他们所能想象的能力。因此,只有当学生对某个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责任感,教学过程才能从学生身上挖掘到真正的潜力,并让他们通过“刻苦”的学习,获得一步步的成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从一开始就要用心根据新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资质、潜力及人生目标等个性特征,进一步对新生选择具体专业方向进行引导,让新生在入学后的前一个月做出专业方向最终的抉择,如计算机对口单招、动漫制作、计算机网络……这是学生快速建立浓厚学习兴趣的基础,是走向成功的起点。

2 职业素质的养成:一身相伴的精神食粮

培养有所作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教育的目标。因此,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育的根本,只有拥有高境界的职业素养的人才能在职业生涯中攀得更高,走得更远。

人们普遍认为知识和技能是学习的目标,那其实只是职业素养里面的一个人们所能看到的显性部分,其往往被人们研究得较多。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只有在学生以后的生活中、工作中才能得到展现的隐性部分,往往被人们轻视了。事实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人生的灵魂,知识与技能是这个灵魂的载体,只有二者和谐发展时才能展现和发挥一个人生命的价值。

2.1 显性素养

学以致用是职业素养中显性素养里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主要包括三点:

1)学会计算机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2)能在不同的工作情境下运用已经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3)能根据自己理解的信息对事件做出合理的反应,并具有识变、应变、改变的知识素养。

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总结以往的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不断完善已有的知识架构,以适应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需求。

为了达到以上要求,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站在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去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过程,用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应无痕地融入隐性素质的养成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2.2 隐性素养

中职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是要走向企业中各种工作岗位的,而一个企业在注重员工的知识技能水平的同时,更注重的是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一个具有优良秀职业道德的职员应该拥有诚实守信、忠诚敬业、遵章守纪、严守机密、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等品格,一切以大局为重,在集体中充分发挥个人的力量。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但应充分应用职业道德课、就业指导课等平台,还要在计算机项目教学和学生的社会实践过程逐步培养。

学生首先要具有将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的职业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生注重学习的每个细节,如在图像加工处理、文档处理、程序设计等相关的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中体会并发现自己在处理细节上存在的问题,逐步养成将每件简单的事情做好的情感态度。

此外,工作的主动性也是一个良好的职业素养。计算机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他们深刻地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以后是工作的主人,应积极主动用智慧将工作中的每件事情做到最好。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辩证的思想和立体式的思维,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全面思考问题,尽可能想出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案,并分析比较各个方案,选择其中最佳的方案来解决当前情境中的问题。解决问题方案的选择准绳是最高绩效,因此作为一名职员,不仅要主动将事情做好,还要主动应用自己的智慧,以最少的代价将一件事情做好。

团队协作是在现代企业中工作的需求,只有团队中的每个职员都能站在大局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打造出完美的团队。要培养学生如此的职业素养,应对学生的小组协作活动进行精心安排,要能充分发挥小组中每个角色的潜能,让每位学生感受到团队对于自己来说是个平台,是个支撑,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让这个平台最出色,功能最强大,继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在大局中的一定的自我牺牲精神。

此外,在教学中还要通过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教育学生做一个有正确使命感和谦虚的人。因为只有拥有正确使命感的人才能选对方向,为社会作出供献;一个谦虚的人才能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职业生涯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实现可持续发展。

3 自主知识建构:可持续发展不竭的动力

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因此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对教师和书本过分依赖,从而缺乏想象力、发散思维能力、辩证思想、创新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不能满足现在国情的需求。而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能力,继而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笔者认为,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适应新形式的需求,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够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有潜力的人才,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的综合素质除了师德修养外,主要包括学术和能力。

①计算机知识是日新月异的,往往教材跟不上社会的需求。教师应该紧紧跟踪本学科发展前沿动态,始终站在本学科的制高点,让学生了解、学习本学科的最新的知识、技术,保持先进性[1]。这就要求计算机专业教师能通过各种渠道不断获取最新的教学和技术需求,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②在教学中,教师要能综合应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计算机技术应用方面能有独特的思维模式,使其在工作中应用已学的知识更加灵活自如。每一堂计算机课的教学目标是预设的,但是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现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鼓励和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探索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学会站在问题的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放过学生脑海里蹦出的闪光点。

在学生的小组协作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之间多进行交流和切磋,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全面透彻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如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可用的解决问题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断鼓励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寻找尽可能多的方法去解决,再将生活中的方法和现象进行理论化、抽象化,最后再转换成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这是学生的一种终身学习方法和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在事物认识中的批判思想,使学生能更客观、更清晰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的联系,能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恰到好处地应用已经学习的知识灵活地解决各种新问题,而不是生搬硬套或盲目地应用知识。学生在计算机相关设计类的专业课学习中,其分析问题求解过程无所谓对与错,只要能达到最终的项目或技能要求即可,只是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哪种方法更好,更适合用来解决当前场合中的问题。教育不是操纵学生的思维,任意扭转学生的原来思维,而是教师能适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在学生分析问题遇到困难时能顺着学生的思路去排除学生遇到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设法保护学生蹦出的智慧火花,燃烧学生的希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体验。

教学是个动态的和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不能总沉浸于自己的方法与模式中,要时刻关注学生是否有对问题的独特见解,并能让学生将自己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当同一种问题多种解法时,要引导学生统观全局,分析出最合理、最科学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事物都是在发展和变化着的,在计算机教学中切不可让学生死记硬背什么解题方法或过程。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学生的那种畸形的脑力劳动,不断地记诵、死记硬背,会造成思维的惰性。那种只知记忆、背诵的学生,可能记住了许多东西,可是当需要他在记忆里查寻出一条基本原理的时候,他脑子里的一切东西都混杂成一团,以致他在一项很基本的智力作业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学生如果不会挑选最必要的东西去记忆,他也就不会思考。”[2]因此,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应用已经拥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辩证地思考问题,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对任何问题都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法,切不可盲目地、生搬硬套地应用原有知识没有头绪地解决问题。

4)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性地解决问题。计算机专业课程大部分是操作性很强、方法多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安排各种问题情境和技能训练项目。教学过程中创设的学习情境是为了让每位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更深层次地思考问题。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在教育中“目的和手段分离到什么程度,活动的意义就减少到什么程度,并使活动成为一种苦工,一个人只要有可能逃避就会逃避”[3]。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找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为平台进行设计,每个项目设计时创设不同层次的任务,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参与到项目任务处理中来,在问题的探讨中感觉到学习的快乐,并在不知不觉中蹦出智慧的火花,学会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小组成员的精心安排和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使每位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小组协作完成相关项目。最后,小组之间再进行切磋,互享智慧,达到教学收益的最大化。

5)强化学生的自主知识建构能力,切实增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个自主知识架构完善的过程。学生只有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够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构建符合自身实际的知识体系;才能够有所思、有所想,从而提升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4]。

学生的学习总是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完成临界区域中未知内容自主建构的过程。因此,要学生能从已知到未知不断地更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知识迁移的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已经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何做到这一切呢?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突破学习的难点,体会到知识迁移的作用。

例如,在“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教学中,排序肯定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果在if分支语句教学过程中,在“三个值中最大值(或最小值)查找”的教学中就将选择排序、顺序比较和冒泡排序的思想安排为知识与技能目标——因为此时三个数的处理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抽象,比较容易接受,而这简单的问题处理方法的抽象,就为后面排序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在后面数组的学习中,在数组元素的极值求算部分进一步巩固这些方法,为学生的排序学习提供知识迁移的条件。通过逐步引导、深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学会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变通地解决新问题,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合素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甚至对整个民族的发展都是意义重大的[5]。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全面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培养学生高境界的职业道德、扎实的知识技能、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走出学校后的职业生涯提供不竭的动力。

[1]韩菁.刍议计算机课程教学的“三性五法”[J].硅谷,2011(4):106.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2版.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2版.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罗利.创新教学理念与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有效结合[J].当代职业教育,2011(4):49-50.

[5]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过程能力教师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3:54:58
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