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
兴趣导引信息技术理论教学
■王宁
10.3969/j.issn.1671-489X.2012.32.101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与研究,从激发学生兴趣着手,以兴趣导引学生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为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程教学提供一些思路。
粤教版高中教材《信息技术(必修)》第一章教学内容“信息与信息技术”,是在初中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展与加深。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篇,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内容。然而相对枯燥的信息概念、特征、信息技术定义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等理论知识的讲授,如若不能摆脱传统教师讲授模式,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将会给后续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带来较大困难。通过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实际,参考大量的教学论文、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以学生的兴趣作为信息技术课堂理论教学的导引,通过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分析、归纳、总结知识,在很好地完成概念认识、理解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习惯。
信息是什么?这是课本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也是首要解决的概念。高中阶段对于信息概念的理解要求不再局限于初中所学“信息就是有用的消息”,要求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剖析信息的概念。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模拟情景“海军陆战队野外生存训练”:“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1个月左右的野外生存实验,具体要求:1)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3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2公斤;2)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的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1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3件物品最合适?”
学生每四人为一小组,通过小组成员间对情景的分析,得出小组答案,并阐述其理由。教师通过综合各小组的可能性答案,给出理想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信息、物质、能量”,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三类资源。通过情景的创设,在激发学生探索信息概念的同时,为学生展示信息世界的另一面,学生在推理分析中对信息的概念形成新的认识,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信息是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传播的,如何让学生理解信息的传递过程?在这里,通过组织小组竞赛游戏“纸条信息传递”来体验信息传递过程。游戏规则: 每列学生为一小组,教师给每组最后一名学生一张小纸条,要求由后往前传递纸条上的内容,过程中不允许说话。每组第一名学生用语言表达他所得到的信息,看哪个组又快又准地完成纸条内容的传递。
游戏作为一种常见的趣味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参与体验,以竞赛的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纸条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学生利用各种方法来表达他们从上一位同学那里得到的信息,每一位同学既为信息的接收者,又为信息的发送者,完整地体验了信息传递的过程。最后,通过教师对信息传递过程的描述,加深对信息传播过程的理解。
在信息的基本特征环节的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教学,讲述一个个小故事,如朝鲜战争与兰德公司,二战间谍雅葛布,啤酒与尿布等,再给学生呈现鲜活故事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出故事中所包含的信息特征。在概括性知识的讲授中,教师不妨以案例教学的方式,以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分析探索,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
视听媒体传播教学是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应用的主要实践领域之一,动画、视频信息自由表达,交互演示教学内容。其可以生动、直观、形象、有效地传递教学内容,摆脱传统讲授模式的枯燥乏味,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包含了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和虚拟化。如何完整地表达这五方面的发展方向?教师可以借助于微软的视频短片《未来式概念科技生活》,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对未来生活提供的更为便利帮助来形象地展示其可能的发展趋势。视频短片的播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未来信息技术生活更加向往,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开展辩论活动,在达成预定教学效果的同时,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增长知识,提高应变能力,培养良好的口才,甚至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竞争意识。
在信息技术利与弊的教学环节设计中,教师可以抛出问题:信息技术是不是总是积极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它会不会带来负面影响呢?将全体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赛。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对信息技术应用的体会,以自身的感受作为辩论的论据,通过生动的事例来阐述观点。教师作为评判官,对辩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利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信息技术的影响,认识到要利用信息技术的积极一面来帮助自己的学习、生活,设法消除其不利影响。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中,通过对开篇“信息与信息技术”章节的教学探索,通过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把枯燥的信息技术课变为一堂生动的体验课。笔者希望以上内容能给广大教师的教学过程带来帮助。
[1]李冬梅.如何引导学生认识信息的概念及其本质特征[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1):22-24.
[2]杜娟娟.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理论课教学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1):28-29.
[3]王雪冰.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5):176.
[4]王秀鹏.谈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学[J].新疆教育,2012(12):69.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