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现代计算机教育新模式——中专计算机教育的难为与可为

2012-01-29 02:50张岩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年32期
关键词:中专学校校企计算机

■张岩

计算机已不再是高科技的特征,而成为现代生活的标志,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变化给中专学校提出新的要求。但如何认识中专学校计算机教育的“难为”与“可为”,并以人才市场为导向,以新的计算机教育模式,全面对接用人单位,是中专学校计算机教育的重点内容。

本世纪初,教育部下发了有关深化职业教育的相关文件,明确提出了要以市场化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这一提法虽然给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但从整体上来看,在传统思想特别是唯学历论的思想影响下,职业教育的环境难以得到根本好转。以计算机教育为例,教学内容与现实脱钩,毕业生就业情况不理想,与国家提倡职业教育的大好环境有所不符。

1 中专计算机教育的“难为”及其原因

中专计算机教育本就处在高校与职业培训机构的中间,既没有前者的理论研究特点,又没有后者的初中培训能力,处境比较尴尬。具体而言,当前中专计算机教育的“难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育观念落后,市场意识差

中专学校计算机教育观念的落后,可以从教育内容的落后看出。当一项新的计算机技术已在各大企业得到广泛运用后,在中专计算机教育中依然难以见到其身影。如PHP技术,作为现代计算机互联网环境下的主要技术平台,是现代计算机人才的必备技术之一,中专学校计算机专业却没有开设此专业。

同时,现代计算机人才的重实践能力得不到体现,很多中专学校将提高学生的打字能力作为实践动手能力而不是将计算机编程水平作为动手能力,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

与教育观念落后相比,现代中专学校市场意识的淡薄,将更加伤害中专学校的计算机教育。缺乏市场意识,使学校在专业设置上跟不上市场需求,一些本应裁撤的专业得不到及时裁撤,应该增加的专业不能及时增加。因为缺乏市场意识,使学校闭门造车现象严重,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市场需求相差很大,学生在人才市场面临的竞争压力非常大,就业困难。很显然,没有好的就业率,说明学校计算机教育的不合时宜,进而会对专业未来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1.2 现实环境不理想,办学条件不好

从整个社会来看,在唯学历论的影响下,人们对中专教育的理解不正确,也没有给予中专计算机教育正确的对待。用人单位总希望招聘的人员学历更高些,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读大学。社会对中专教育的看法,使中专计算机教育受到很大影响。

一方面,难以获得好的师资与生源。往往好的教师都不愿意到中专学校来,甚至以前进入学校的教师也找种种机会离开学校。即使是进入学校的教师,也很难再获得学习与进修的机会,其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很容易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与教师的不理想相比,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到中专学校学习,得不到好的生源,更是极大地限制了中专学校计算机教育水平的提升。

另一方面,办学条件不好。进入新世纪以来,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高校与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都得到极大的改善,而中专学校则像是被人遗忘的角落,无论是财政资金的投入还是社会资金的投入,都比以前要差得多。计算机机房满足不了学生的实践需求,使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1.3 校企合作不多,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校企合作是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对于学校而言,将企业引进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其动手能力;对于企业而言,有更多的学生可以在学校就开始接触企业运作模式,使其在毕业后可以第一时间适应企业。特别是校企合作中,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对学校的招生、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以及实习实践安排等方面都提出不同要求,更是可以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融入特定的企业文化,缩短其适应企业的时间。

但从当前情况来看,可以为学校提高就业率的校企合作也主要在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间产生,很少企业会将校企合作的目光投向中专学校。即使有些学校得以与企业开展合作,又怕中专学校毕业生理论知识不如高职院校,技能水平不如技术工人等,在企业中得不到欢迎,从而不敢在校企合作中全力投入,教学水平与实践能力都与企业要求有差距。中专学校的做法,显然与企业要求的急需人才不相符,不利于下一步的校企合作长久开展。

2 中专学校计算机教育的“可为”之路

计算机技术毕竟是信息社会的基础,其广泛运用在生活的各个角落,社会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依然十分旺盛。中专学校只要找准定位,坚持市场导向,着重提高教学水平与学生就业率,构建适应新时期需求的计算机教育教学新模式,仍然大有可为。

2.1 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实用的学习内容

培养目标的明确,是培养适应于市场需求人才的基础。中专学校的计算机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各种计算机工具使用技巧的人员。如计算机及运用专业毕业生,应对计算相关知识比较了解,能够胜任计算使用专业岗位,具备现代计算机无纸化办公需要等;而程序员、软件工程师则还需要能够掌握各种开发软件与测试工具。而在学习内容上,则应该以实用为目标,按照学习的不同阶段设置其学习内容。以计算机软件专业为例,在第一阶段,应该以必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软件开发的基本素质为主(如算法知识、软件开发流程等),这一阶段是为下阶段学习实践打下基础。第二阶段则以实用软件开发技术为主。如Java系列、.Net系列、∽++嵌入式系列、Oracle/Sql Server/MySql主流数据库系列的软件学习。

事实上,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学习,都要坚持市场导向,以当前应用的最新软件技术为学习内容,努力实现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后,能够迅速地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理论知识的学习,以能够满足搭建学生知识框架为限,没有用武之地的技术,或是通过学习无法适应工作需要的技术,都是不值得学习的。

2.2 有利提升培养水平的多样的教学模式

要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选择合适的、易为学生掌握的教学模式。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对教学的作用,多开展个性化教学,使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掌握知识工具,同时又具备自学能力与实践能力。

具体而言,有利于提升中专学校培养水平的教学模式主要有4种。

一是项目组教学模式。中专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进入社会后,接触企业的项目组。采取项目组教学模式,使用面向应用、面向职业的逆向教学法,营造与工作岗位一样的情境,可以全面地检验学生所学知识,锻炼其技术水平,不断积累项目经验,无异于使学生从教学中进入工作节奏,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率。

二是多元案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一个个的案例替代单纯的书本知识,通过从易到难、从小到大的多元化案例,使学生得以经历一个个案例,逐步积累丰富的职业经验,技能水平与实践能力都得到极大的提高。

三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师指导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理论点后安排实践课程,由教师一一进行示范,将重点与难点的实战经验逐步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自己演示后得到巩固与提高,有利于学生对难点与重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四是职场化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项目组教学模式的深化,其由教师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计算机工程项目中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项目开发,甚至可以是以学校的名义向社会要项目,参与一些项目的竞标,然后由教师指导学生共同完成。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技能运用水平。

3 结束语

中专学校计算机教育在社会竞争压力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但同时,只要我们明确教学目标,以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理论知识与技术能力的运用水平,提高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对接,依然可以化“难为”成“可为”,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之材。

[1]张良,唐志红.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成人教育,2010(10):23-25.

[2]张淑欣.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24):85-86.

[3]陈笑缘,周平亮.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凸显职业教育特色[J].中国高等教育,2007(17):52-53.

猜你喜欢
中专学校校企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中专学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阳光体育运动”视域下中专学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分析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摄影作品
中专学校健美操教学目标与内容的优化研究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